【白夜談】玩梗也是AI的「第一生產力」

2024-07-06   游研社

今年2月,開發過ChatGPT的OpenAI公布了最新的文字轉視頻AI模型Sora。

在此之前,業界也推出過不少視頻AI模型,但大都可以看作文生圖功能的拓展,每幀畫面之間的統一性和流暢度仍不成熟。

而Sora的演示視頻一經發布,驚艷的效果立刻和其他AI拉開了差距。在官方放出的幾支視頻里,肉眼已經看不出明顯的AI生成痕跡。

因為Sora獨一檔的效果,當時AI圈子裡興起了叫做「世界模型」的新概念。簡而言之,就是AI能「理解」真實世界的運行規律,從而預測模擬出視頻中物體的運動。用我們玩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讓AI也有了類似物理引擎的東西,能更好還原真實。

有了幾近現實的效果,還能生成長達60秒的超長鏡頭,人們很自然地就幫Sora想好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只不過如今已經過去了4個月,關於Sora的討論已經漸漸降溫,也沒能出現多少實際的應用。

唯一的案例出現在一周前,玩具反斗城發布了一條「幾乎全部由Sora製作」的廣告,視頻畫面仍無可挑剔,但也和官方其他近乎完美的演示一樣,處在黑箱之中遙不可及。

第一個由Sora生成的品牌廣告

就在玩具反斗城發布這條廣告的同期,國外內都掀起了一股AI熱,但主角卻不是Sora。

先是快手發布了視頻AI模型「可靈AI」,號稱是國內首個對標Sora的模型。它6月21日推出了圖生視頻的功能後,馬上就在各個平台上風靡開來。但究其原因並不是它生成的視頻質量有多真,而是網友們把它當成了玩梗的土壤。

只要一張起始圖片加一段描述詞,就能讓紫薇和容嬤嬤化敵為友,成為互相分享美食的好閨蜜。

在吳京模仿者「昊京」出演的詐騙題材短劇中,還能看到《唐伯虎點秋香》里唐伯虎和對穿腸的同款情節,敵我兩方望著望著,就突然「把持不住」親了上去。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海外,就在可靈AI新功能上線的一周後,Luma AI也推出了類似的「關鍵幀」功能,同樣是由圖片和描述詞生成視頻。

開放測試後,最快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依然是對梗圖的加工。例如讓剛剛過世沒多久的「神煩狗Doge」重新動起來,或是將回頭三人組的故事續寫接上另一個梗圖。

AI把想法變成圖像的能力,迅速在玩梗的風潮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也幫這兩個AI模型提高了知名度。這點影響力對於Luma AI這種早已在AI領域站穩腳跟的公司來說或許沒什麼,但對於剛剛涉足AI不久的快手來說,這波玩梗熱潮帶動用戶數激增,不管是對它們AI品牌的建立,還是更快收集數據疊代模型,一定帶來了不少幫助。

更何況這些用戶使用AI生成的梗視頻,對於老本行就是短視頻的快手來說,本身也是切切實實的生產力,這類短視頻也已經成了快手老鐵們的新寵兒。

同樣是在前幾天,推特上還有個叫做「Glif」的AI應用迅速躥紅。這是個無代碼AI沙盒平台,用戶不需要掌握任何代碼能力,只需要簡單拖拽和配置,就能實現原本要多次用到AI的複雜用法。比如設計一個同時帶有圖片和文字LOGO,或是製作一張圖文並茂的假新聞報紙,是個相當簡單實用的AI平台。

但Glif並不是這幾天才上線的。早在一年多以前,它就已經向大部分地區的用戶開放,且一直保持著免費。它能一夜之間收穫上百萬閱覽量,是靠著平台創始人在上個月底花5分鐘時間,給它寫入的一個「梗圖製造器」功能。

輸入簡單的提示詞,它就能套用不同的梗圖模版生成圖片,並配上還算有梗的解說詞,也支持生成後的隨意修改。

靠著梗圖生成器的力挽狂瀾,不溫不火了一整年的Glif突然成了海外的知名AI應用。創始人5分鐘寫出來的東西,因為滿足了網友的玩梗熱情,就抵過他過去一年裡吭哧吭哧的埋頭更新。

即使來到AI時代,玩梗仍在引領網際網路上的風潮,成為了AI傳播過程中的刀尖。這其中當然也有梗圖更容易製作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玩梗找樂子在網際網路上,已經發展成了和找色圖、看吃播這些原始慾望一樣的本能,成為了又一種「第一生產力」。

在視頻AI剛剛起步的時候,其實就掀起過一陣AI梗圖熱。當時有網友生成了「威爾史密斯吃意面」的視頻,鬼畜的效果同樣給尚不算成熟的視頻AI帶去了一定關注。

原片有點掉San值,就不放動圖了

此後在視頻AI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每當一個AI模型公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看他能不能闖過威爾史密斯吃意面這一關」。把它從一個梗,變成了視頻AI領域公認的質檢員。

從這個層面來看, 「威爾史密斯吃意面」作為梗的代表,不僅給視頻AI的發展帶來過幫助,也承擔著「可別被我玩出破綻了喲」的監督重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產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