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茅」繼續刷新記錄,明年BC怎麼看?

2023-12-28     格隆匯

原標題:「光伏茅」繼續刷新記錄,明年BC怎麼看?

上周交易日尾聲,光伏板塊出現小幅行情,圍繞著BC電池的進展展開,周四當天隆基綠能漲4.93%,成交量相對前幾日大幅增加。

具體消息面上,隆基12月19日官微發布消息,公司自主研發的背接觸晶矽異質結太陽電池(HBC),利用全雷射圖形化可量產製程工藝獲得27.09%的電池轉換效率,創造單結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世界紀錄。

BC電池是將PN結和金屬接觸都設於太陽能電池背面,因正面無柵線,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減少光學損失,獲得更多有效發電面積以及高轉換效率。

BC技術的理論轉化效率為29.1%,從隆基的技術突破可以看出正在逐漸逼近這一極限。

隆基在今年9月高端宣布All in BC,採用BC技術打造Hi-MO組件定位**分布式光伏場景**,結合TOPCon技術優勢,利用P型矽片達到超越N型的轉換效率。單位面積發電較PERC提升11.5%,較TOPCon提升4.5%。

同樣是BC電池,除了分布式光伏,另一家光伏電池龍頭—愛旭股份在集中式地面電站取得了突破。

20日,愛旭股份在北京舉辦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高雙面率ABC組件:恆星系列新品。該系列新品最大的亮點是適用地面電站,這也是愛旭首次發布適用於地面電站的組件,同時也是全球首款公開披露雙面率達到70%的BC組件。

雙面率是衡量光伏組件能從背面吸收並轉化陽光能量的能力的一個指標。具體來說,雙面率70%意味著光伏組件背面可以利用其正面吸收的陽光的70%進行電能轉換。

「從模型上來說,ABC的雙面率可以做到75%,公司目前做到了70%,TOPCon技術的雙面率約為85%。如果正面的效率,再加上75%的雙面率,ABC技術的綜合效率大過TOPCon技術和HJT技術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關鍵在於如何實踐和突破。」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相比之下,此前的BC組件雙面率大約只有50%,這使得它們在地面電站的應用上存在一定限制。而愛旭科技最近發布的新型BC組件雙面率提升至70%,這意味著它們在雙面率方面已經可以與PERC組件相媲美。

而且當前TOPCon的主流功率在580w-595w之間,但這些產品只是把尺寸變大,單位尺寸發電效率並沒有增加,BC產品已經較主流TOPCon有了功率優勢。

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此前公開表示:「雖然TOPCon技術和HJT技術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但是從長期來看,BC技術有可能成為贏家。」

隆基、愛旭相繼打破了市場對BC應用場景的質疑。但回歸到市場裡,儘管全產業鏈都在打價格戰,N型加速替代P型已經是公認不爭的事實。

而BC技術雖然潛力更高,但依然還有很大的降本空間,目前除了隆基、愛旭以外,布局BC技術的企業還是很少,短期內市場仍然傾向於選擇更易實現性價比更高的TOPCon技術。

唯一可能影響TOPCon紅利期的是產能釋放和價格戰的激烈程度。

據網上一位光伏大V透露,應對過剩的行情,光伏設備企業已經開始裁員,擴產可能會進一步延後甚至取消,最終將達到新的平衡點。

另一篇天合光能的交流紀要中則透露,預計明年TOPCon實際投出來的產能是400GW,其他150GW產能規劃預計將被迫取消,明年二季度開始供需預計就將進入均衡狀態。

這一過程大機率是會加速的,對於資金實力弱還想搞跨界的企業,他們宣布的產能實際不具備有效性,也不能算作先進產能,很大機率是落不了地的。

處在萌芽期的BC電池,在短期1-2年內有望逐步拿下約1/5的市場份額。

「經過隆基、愛旭等先發企業的技術突破和導入量產,今年BC電池的出貨約占3%,預計到2024年BC電池的出貨占比大概超過8%,預計到2025年BC電池的市場占比大約在15%~20%。」鍾寶申表示。

市場上主要布局BC技術的企業包括愛旭和隆基。隆基科技計劃到2023年底將其HPBC產能擴大至約30GW,而愛旭科技則預計到2023年底其ABC產能將達到25GW。這兩家公司在BC技術領域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77e32686f86979a35b1ad94073abc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