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發現一隻大熊貓,早起之後困得很,便找了個樹洞繼續睡

2022-04-16     動物速遞

原標題:四川雅安發現一隻大熊貓,早起之後困得很,便找了個樹洞繼續睡

大熊貓有兩個亞種,一種是生活在四川的,是指名亞種,知名度更高。另一種是生活在秦嶺一帶的秦嶺亞種,體型比四川亞種大,但腦袋比例更小。

由於多數野生大熊貓都生活在四川雅安境內,以至於網上經常出現「雅安家家一隻大熊貓」的調侃。在我國所有野生動物裡面,大熊貓絕對算得上是「頂流」,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會引起大量的關注。

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市寶興縣蜂桶寨片區嶺的工作人員在回收野外紅外相機數據的時候,就發現了十分有趣的一幕。

大熊貓發現樹洞,趕忙睡個「回籠覺」

在一個清晨,一隻大熊貓早早醒來,開始在保護區裡面活動。這隻大熊貓看起來十分壯碩,但從它閒逛的樣子可看出精神狀態不佳,可能是太早醒來的緣故,就像早上被鬧鐘吵醒的上班族一樣,睡意朦朧。

畫面顯示在7點13分的時候,它似乎找到了一個樹洞,這可把大熊貓高興壞了。

只見它在樹洞裡上看下看,左撓右啃的,好像在檢查樹洞的牢固性。在確認了沒有問題之後,只見大熊貓將身體擠了進去,美美地睡上了一個「回籠覺」

其實大熊貓對樹是情有獨鐘的,儘管它們的食物是竹子,幾乎不怎麼吃樹葉,但它們天生愛爬樹。尤其是高大的樹木,更是大熊貓的最愛。

別看大熊貓外表長得膘肥體壯的,像是笨拙的樣子,但實際上它是個爬樹高手。大熊貓有著強壯有力的四肢和鋒利的爪子,為了更好地抓握竹子,它們除了基本的帶爪5趾之外,還在腕骨處長出了一個強大的籽骨,起到大拇指的作用

這樣的身體構造,使得大熊貓擁有很強的爬樹本領。平日裡除了吃喝拉撒睡,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爬到樹上去。

漫長的物種演化,大熊貓逐漸可愛化

大熊貓除了是我們的國寶之外,它也被學術界譽為「活化石」,它們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萬年,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

現代大熊貓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800-9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當時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叫「始熊貓」的小動物,其體型遠不如現代大熊貓,跟一隻肥胖的狐狸差不多大小,它就是大熊貓的祖先。

不過與現代大熊貓幾乎只吃竹子的特徵不同,始熊貓可是純肉食性動物,長有尖牙利爪,以當時的各種小動物為食。

始熊貓後來發展成了小種大熊貓,它們最早出現在更新世早期。在外形上,小種大熊貓的外在形象更加接近現代大熊貓。

雖然體重比始熊貓增長了不少,但遠不如現代大熊貓,大概是一半左右。在這個階段,熊貓就已經演化到以竹子為主食了。

到了更新世中後期,巴氏大熊貓出現了,它是大熊貓演化史上的巔峰,不僅分布範圍一度延伸至越南、緬甸一帶,而且體型也更大,比現代大熊貓還要大12.5%左右。

巴氏大熊貓之後就是現代大熊貓,到了現代大熊貓這個階段,它們幾乎放棄了肉食,其全年食物構成裡面,有99%都是竹子。

不過大熊貓雖然放棄了肉食,但卻依舊保留著專業的食肉裝備和消化系統,如果有肉吃,它們還是來者不拒的。

從始熊貓到現代大熊貓,在它的演化過程中,除了食性的改變之外,它們的外形也逐漸可愛化。事實證明這種外形變化是成功的,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大熊貓天生愛睡覺不愛動彈

從上面的段落里,我們大致了解了大熊貓的演化過程,從肉食到素食,大熊貓完成了食性上的轉變。

不過大熊貓是特殊的,相對於其他食草動物豐富的食物來源之外,大熊貓的飲食十分單一,幾乎只吃竹子,比如大箭竹、華西箭竹等。

相對於其他植物性質的食物,比如青草、嫩芽、樹葉、漿果等等,竹子的營養價值極低,所以絕大多數的食草動物,都不會選擇吃竹子。

這使得大熊貓不僅避開了與食肉動物的競爭,也避開了與大量食草動物的競爭,安心地當起了它的「竹林隱士」

一方面是竹子沒啥營養,一方面是大熊貓體型大,能量消耗也大,所以為了滿足生存所需,它們每日需要大量地進食,這占據了它們大量的時間。

根據研究,一隻體重100千克的大熊貓,在春天時每天要花上12-16個小時來進食

另外,為了儘可能地減少消耗,它們變得不愛動彈,幾乎是吃飽就睡,睡醒就吃,平日裡也只在一個小範圍內活動。

正是大熊貓的這一習性,使得它們很難在野外被人們發現。

大熊貓的外表十分可愛,以至於誤導了很多人,覺得它性格憨憨的,人畜無害的樣子,但實際上野生的大熊貓是十足的猛獸

它們擁有食肉動物所必備的裝備,而且不僅力氣大,而且咬力很強,如果受到了刺激,是極具攻擊性的。畢竟人家是一頭熊,而不是一隻小貓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5adac035e8a1a62097e7d292ce4b0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