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娛樂家。
在沉寂了將近半年之久後,戲劇市場終於迎來了今年的首場重磅大戲——舞台劇《弗蘭肯斯坦》的首個中文版。
6月10日,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開啟首輪前三場演出售票,三分鐘全部售罄。
6月13日,劇目6月25日-6月29日6個場次的演出全面開票,銷售火爆一票難求。
6月22日,該劇迎來國內首演,不僅當晚喜提#弗蘭肯斯坦中文版##鄭雲龍人形生物首秀#等多個微博熱搜,在大麥和豆瓣上也分別收穫了開分9.2和評分8.9的高口碑。
為滿足更多觀眾的觀演需求,6月23日,該劇官宣將在此前9場演出計劃的基礎上追加5場, 23日14時大麥開票後多個新增場次快速售罄。
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熱烈的市場期待和如此出眾的口碑,不僅是因為這部劇是傳世經典《弗蘭肯斯坦》舞台版的首次中文演繹,更與其豪華的卡司陣容和極高的製作水準密不可分。
作為大麥Mailive與奧哲維聯合出品、「當然有戲」與奧哲維聯合製作的重磅新作,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不僅為我們呈現出經典劇目創製和演繹的更多可能,其背後關於戲劇製作和運營的種種探索更讓我們看到了戲劇人的堅韌,以及國內戲劇行業更廣闊的增量空間。
戲劇市場的一劑強心針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疫情給線下文娛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戲劇市場作為線下演出消費的重要品類之一,亦經歷了從谷底慢慢復甦的過程。根據北京市文旅局年初發布數據,2021年全市共推出2415台演出劇目,舉辦營業性演出20597場,觀眾人數513.5萬人次,票房收入約7.8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演出場次增長195%,已經恢復到疫情以前(2019年)的九成。
而進入2022年,疫情的反覆為演出市場帶來了又一輪新的挑戰。這種挑戰給上海、北京等全國戲劇重鎮以及觀演用戶最為活躍的一二線城市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
事實上,從立項籌備到正式演出歷時將近三年的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正是疫情之下一部戲劇大作如何艱難求生的完整縮影。
據大麥Mailive「當然有戲」廠牌主理人李婧介紹,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從2019年便開始籌備,原計劃在2020年演出,因受疫情影響整個項目推遲到今年來做。按照此前的計劃,這部劇本要於今年5月在上海首演,並已經在上海建組,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項目組的節奏。十幾位演員被隔離,線下排練難以繼續,劇組所有演員轉為線上排練,英國導演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也只能與中國團隊隔著時差在線上討論劇本。
但正如李婧所說,雖然起初一段時間大家可以通過線上去處理一些文本相關的工作,但戲劇創作始終更依賴於現場排練過程當中的碰撞。於是,為避免無法線下排練給劇目最終呈現帶來更大的影響,4月中旬,項目組決定把排練地和首演地從上海改到北京。這意味著,這部劇所有幕後的班底以及一部分演員都要在北京重新去找。
4月19日,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在北京重新啟動排練。雖然過程中也遇到了疫情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但幸運的是,劇目最終在6月如期與觀眾見面,並首演告捷迎來加場。
從劇目出色的市場表現和不俗的口碑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雖然項目製作的過程困難重重,但在線下演出沉寂已久的當下,這部重磅大作的上演無疑給戲劇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也讓所有關注和熱愛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和觀眾擁有了更多的信心。
而對於其過程的艱難,任何一個製作人的任何一部作品,其製作過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戲劇創作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非常多不確定性的過程,而處理各種不確定性,對於每一位戲劇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身體記憶和職業技能。
「每一個廠牌參與的項目對於我們的製作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鍛鍊,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的困難程度可能是其他比較順利的項目的2-3倍,但它帶給我們團隊的鍛鍊和培養也相當於其他項目的2-3倍。這個過程雖然很痛苦,但我們挺過來了,就是非常好的沉澱和積累。」
從傳世名作到戲劇新經典
對於傳世經典《弗蘭肯斯坦》所講述的故事以及享譽世界的英國國家劇院版舞台劇《弗蘭肯斯坦》,相信資深的戲劇觀眾並不陌生。
1818年,被譽為西方科幻小說鼻祖的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故事始於科學家弗蘭肯斯坦通過無數次的探索,終於用拼接肢體、電擊復活的方式創造了一個面目可憎,奇醜無比的人形生物。人形生物的本性善良,對世界充滿了善意和好奇,並試圖學習著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然而在現實中遭遇的歧視,使他倍感困惑和痛苦。愛與管教的缺失,讓許多無法滿足的慾望逐漸在人形生物心中釀成仇恨之火,弗蘭肯斯坦想要阻止他破壞的力量,但為時已晚……
這部小說深受哥特風格的影響,但其中涉及對科學倫理和人性的討論卻具有極強的前瞻性。
正因如此,在誕生後的兩百年多年的時間裡,這部作品被譯成上百種語言,並被改編成多種內容形式,由其改編的舞台劇和電影多達數十個版本,甚至就連如今年輕觀眾十分熟悉的《綠巨人》超英故事,其底色也或多或少借鑑了這一經典故事藍本。
2011年,由尼克·迪爾改編、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丹尼·博伊爾跨界執導的舞台版《弗蘭肯斯坦》英國國家劇院於首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約翰尼·李·米勒的雙男主精彩對演至今仍被人稱道,兩人更是憑此同獲奧利弗獎。
國內觀眾對於這部作品精彩程度的了解也絕非停留紙面。2015年,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李琮洲將NT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引進中國,第一部放映的作品即《弗蘭肯斯坦》。這部高清戲劇在中國各地巡迴放映,經常一票難求。許多中國觀眾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契機領略到這部作品的魅力。
此次,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便基於英國國家劇院版劇本打造,由英國著名導演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和中國導演李任聯合執導,袁弘、鄭雲龍、閆楠、王茂蕾聯袂領銜主演,黃宏、翟萬臣、王亞彬特邀出演。
從劇目本身來看,中文版對NT版進行了高度還原,在角色設定上,同樣選擇讓幾位主演交替出演弗蘭肯斯坦和人形生物的角色,來體驗相互間對立又依存的人格。但不得不強調的是,該版本絕非是對原版單純的中文化,女性視角的加入便是一大創新。
對此中英兩位導演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關於生命孕育的主題。
「在中國呈現的版本肯定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增加了作者瑪麗·雪萊的女性視角,來審視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和人形生物之間愛、恨、角力,以反思非自然繁殖潛在的危害和倫理問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英國導演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這樣說道。中國導演李任也表示「我們希望從孕育本身,從生命本身這個角度來呈現之前作品中沒有體現的部分。」
肢體的表達也是中文版的一大亮點。
在中文版的演繹中,編舞兼形體指導王亞彬為人形生物加入了大量的肢體動作,這為角色增添了更多張力。因此,在這一版本的演出中,觀眾可以看到前20分鐘的部分幾乎是沒有台詞的,故事和情緒的渲染完全依靠肢體的表達來傳遞,加之舞美氛圍和視聽效果的賦予,觀眾的呼吸和視線被牢牢抓住。不僅如此,王亞彬還出演了女性人形生物的角色,在首場演出中,其與鄭雲龍飾演的人形生物之間的一段雙人舞也收穫了頗多讚譽。
儘管英國國家劇院版本珠玉在前,但從此次演出後的觀眾反饋來看,中文版的演繹也十分令人驚艷。談及對這部劇的期待,李婧表示,希望它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新經典戲劇作品。
英國國家劇院版《弗蘭肯斯坦》
「『當然有戲』廠牌在成立之初,我們便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即通過經典劇目創製、跨界IP聯動和創意作品孵化等方式,為年輕人提供打造當下、青春、有趣的新經典戲劇內容。」
在李婧看來,之所以強調打造新經典的戲劇內容,一方面在於相較於其他更為快消的文娛內容來說,戲劇是一個需要用長期演出換取口碑、影響力以及商業收益的內容形式,而經典的力量就在於它具有長久普世的意義,它表達的情感和引發的共鳴可以跑贏時間;另一方面,所謂的「新「,主要是指文本表達、呈現方式上的創新,以及廠牌希望通過這些創新給觀眾帶來的新鮮劇場體驗。
「作為一個年輕的戲劇廠牌,我們很珍惜自己在這個時代能夠做內容的機會,我們希望將更多經典的作品呈現給觀眾,並通過審美理念、呈現方式、舞台技術等方面的升級與創新,賦予經典故事和經典情感以更豐富的詮釋和表達,在為觀眾呈現新鮮舞台體驗的同時,吸引更多人走進劇場,並愛上戲劇。」
行業的增量引擎
一部優秀作品誕生的背後離不開項目各方的努力。
據李婧介紹,就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而言,「當然有戲」的製作人全程參與其中,其團隊則與奧哲維的團隊合併為一個項目組,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分工各有側重。
眾所周知,奧哲維及其「新現場」高清放映品牌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台上最優秀的作品,目前已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截至2022年1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208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台北、香港等53地,放映超過9000場,觀影人次超過68萬人。另外,奧哲維在戲劇內容製作上也具有頗為豐富的經驗,曾承擔過賴聲川話劇《水中之書》、王珮瑜主演京劇《搜孤救孤》高清影像的錄製和發行,並在2017年完成外百老匯音樂劇《過去五年》中文版的製作和演出工作。
「新現場」放映劇目《理查二世》
而大麥Mailive和「當然有戲」作為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的出品方及聯合製作方,則在演出行業具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和網際網路基因加持。Mailive是大麥旗下專注優質演出內容出品的品牌,近年已出品話劇《德齡與慈禧》《牛天賜》,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偽裝者》《人間失格》等多部作品。成立於2021年3月的「當然有戲」作為大麥Mailive旗下的戲劇廠牌,專注於優質戲劇內容製作,聚焦話劇、音樂劇、沉浸式戲劇三大品類,目前已推出自製音樂劇《搖滾浮士德》和自製話劇《雜拌、折羅或沙拉》。在此背景下,大麥Mailive和「當然有戲」在資源打通、宣發創新和用戶運營等角度,能夠充分助力劇目的用戶觸達、口碑破圈和IP價值開發。
據李婧介紹,此次劇目從上海臨時調整到北京,「當然有戲」團隊在演員、主創資源協調及製作層面的諸多優勢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當然有戲」在衍生品、數字藏品及宣發方式的創新也為項目注入了更多新鮮的玩法。
如今年4月,「當然有戲」 推出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動態數字藏品紀念票,以數位技術探索戲劇表達新方式。在6月21日「當然有戲」驚喜日當天,廠牌還以直播的形式探訪首演前夜,帶劇迷直擊劇組排練日常與後台趣事。據介紹,「當然有戲」驚喜日直播共邀請了舞台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話劇《雜拌、折羅或沙拉》、話劇《皮囊》和音樂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4個劇組的主創團隊加盟,與觀眾暢聊台前幕後故事,當晚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突破百萬。
「當然有戲」驚喜日直播
「網際網路是一種能夠助力文化產品和大眾連接的比較好的商業模式。作為一個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戲劇廠牌,『當然有戲』希望可以依託大麥和阿里生態的經驗與資源,為相對傳統的戲劇行業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增量。不管是跨界聯名款的嘗試,還是數字藏品、OST等衍生內容探索,或是『當然有戲』驚喜日直播,如果能夠讓更多非傳統意義上的戲劇觀眾通過這些方式了解到我們的劇目、了解到戲劇文化,都是廠牌獨特的價值。」
除了更加市場化的玩法,「當然有戲」為戲劇行業帶來的增量也體現在戲劇內容的打造和戲劇人才的培養上。
目前,廠牌與上海大劇院共同發起的「新音樂劇孵化計劃Fly Plan」第一期已孵化了5個劇本,其中1個作品已完成劇本朗讀,其他作品也在積極推進中。而基於與鼓樓西劇場和新時代集團共同發起的話劇孵化項目「1+1青年導演戲劇製造計劃」,廠牌更是推出了口碑黑馬話劇《雜拌、折羅或沙拉》。該劇去年在北京和廣州演出時曾一票難求,而今年這部作品將從首輪的小劇場正式升級為中劇場,6月30日-7月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
「當然有戲」參與的代表性戲劇作品
此外,「當然有戲」的另外兩部新作——由蔡崇達同名作品改編的詩意現實主義話劇《皮囊》,以及「當然有戲」基於影演IP聯動打造的全新自製音樂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也分別將在7月21日-7月24日和8月10日-8月14日進行北京首演。
與此同時,基於新業態的新故事也在展開。據李婧透露,目前廠牌正在籌備「當然有戲」沉浸式劇場,有望今年在北京市東城區隆福文化區落地,沉浸式互動戲劇《金錢世界》北京站也有望於下半年在該劇場內與觀眾見面。
「戲劇這個行業可能永遠都不會做得特別的大,它更多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細水長流的狀態,但是它一定會永遠存在,並且永遠不會被任何其他文化內容和形式所取代,因為它反映的是人們內心最深層次的精神需求。『當然有戲』要做的就是堅守在這個行業,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促進市場和觀眾的增長。」對於戲劇行業的持續發展,李婧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