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送來2棗1梨,劉伯溫看到後,為何立刻告老還鄉,有何深意?

2023-11-18     郝傑

原標題:馬皇后送來2棗1梨,劉伯溫看到後,為何立刻告老還鄉,有何深意?

說到戰場廝殺,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單手上馬、威風凜凜、殺人如麻的大將軍,其實有一個人就算身不在戰場但心猶在,那就是軍師。

作為將軍以及前線士兵的頭腦,即使軍師不會武功,但依舊需要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運用兵法,使出強有力的攻心計。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臥龍先生諸葛亮一直是軍師之最,其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更勝一籌,劉伯溫陪伴朱元璋從普通將士走上了九五至尊之位,一路上為朱元璋獻上無數良計。

可以說,他是朱元璋皇位路上最大的幫手之一,但就是這樣一位幫手卻沒有在朱元璋身邊留到最後。當年,馬皇后送來了兩個棗還有一個梨,劉伯溫長嘆一聲後便立馬向朱元璋告老還鄉。

這件事究竟有什麼深層含義,馬皇后為什麼要送兩個棗一個梨?它們又代表了什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天生神童,學啥都會

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作為千千萬萬個士兵中的神,劉伯溫從小就展現了自己不俗的記憶力。

劉伯溫出生在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就連《洞天福地記》中都記載道:「古稱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從小生活在這裡的劉伯溫自然也受到了薰陶,在父親的教誨下,劉伯溫十二歲的時候便考取了「秀才」功名,同村的百姓們說到劉伯溫時更是稱其為神童,不少比他還大的讀書人都會來向劉伯溫討教。

十四歲時劉伯溫到府學讀書,別人讀了百遍都不理解的書,它只要讀兩遍就能理解,甚至還能夠一字不拉地背下來,堪稱「學神」,就連老師都稱讚道劉伯溫「假以時日,必將成事」。

十八歲時,劉伯溫拜師鄭復初,在拜師學藝的這段時間裡,劉伯溫博覽群書拓寬了自己的知識視野,可謂是上知天文地理,下曉雞毛蒜皮,什麼事兒都知道。

也正是因為劉伯溫少年時期敏而好學,才為將來成為軍師打下了基礎。在成為朱元璋的軍師之前,劉伯溫在元朝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省元帥府都事等職務,但卻兩任兩辭。

因為劉伯溫為人剛正不阿、仗義執言,觸及到不少人的利益,所以不少貪官污吏、地方豪紳便合起伙來陷害他,讓他在官場寸步難行、無法得到重用。

尤其是在平定浙東一帶的盜賊時,元朝官員竟然授予官職給盜賊,這讓劉伯溫大開眼界。通過此次事件,劉伯溫深刻地意識到了元朝朝廷的腐敗與昏庸。

於是,他一怒之下選擇辭官,心灰意冷的劉伯溫選擇避世而居,直至多年後朱元璋的出現,劉伯溫才從青田的家中出來,幫助朱皇帝打天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不過,胸有大義如劉伯溫並未像諸葛亮一般要求朱元璋三顧茅廬,相反他在看出朱元璋有治世之才後,選擇主動投誠朱元璋,唯願朱元璋能夠榮登大寶,造福天下黎明蒼生。

朱元璋對劉伯溫也是以禮相待,委任劉伯溫為謀士,一時之間君臣和睦、齊心抗元。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逐個擊破了陳友諒、張士誠等較大的勢力。

同時,他還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朱元璋招攬了不少民心民意,可以說要是沒有劉伯溫,朱元璋未必能夠有今天的成就。登基後,朱元璋也十分倚重劉伯溫。

他授予劉伯溫誠意伯的稱號,併兼任御史中丞和太史令兩職,事事都會徵詢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深知朱元璋草莽出生,性格衝動,殺伐果決,一直勸誡朱元璋遇事需冷靜、一定要樹立起寬厚仁德的帝王形象。

兩人在政事上一個冷靜一個衝動,但又十分和諧,可謂是相輔相成。天下大旱時,劉伯溫要求朱元璋下罪己詔,朱元璋二話不說就下罪己詔譴責自己。

冤案堆積時,劉伯溫說要重審舊案,為死去的良士含冤昭雪時,朱元璋讓劉伯溫放手去做。實施斬刑時,劉伯溫讓朱元璋停止行刑等待三天時間,朱元璋更是收回詔書,安心等待。

可惜的是,人心都是會變的,這樣一位曾經視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的帝王,終究還是變了,變得連劉伯溫都不認識他了,也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一向正直公平的劉伯溫,在明朝的官場上依舊秉承著,秉公執法的優良傳統,但奈何官場上總有那麼幾個臭蟲,左丞相李善長便是其中之一。

曾經,因為劉伯溫沒有救自己的侄子,李善長而記恨上了劉伯溫。於是,他總是在朱元璋的耳邊打劉伯溫的小報告,甚至還有意無意地挑撥朱元璋與劉伯溫的關係。

正所謂「帝王多疑」,李善長的這些鬼話,朱元璋真的聽進去了,劉伯溫察覺到朱元璋對待自己的變化,便打算辭官修養,但是他不敢離開京城。

因為他知道依照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只有自己安安份份的呆在京城,朱元璋才會放心。可是,劉伯溫沒有想到,辭官後的他竟然還能夠收到馬皇后的禮物。

不過,這禮物實在是過於寒酸,只有兩個棗和一個梨。看著這兩個棗和一個梨,劉伯溫在書房坐了整整一夜,他知道為人寬厚的馬皇后不會害自己。

身為朱元璋的枕邊人,也是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極得朱元璋的敬重與愛戴,同時也是最了解朱元璋想法的一個人,送來這「棗棗梨」,怕是想要告訴自己朱元璋已對自己起了殺心。

奈何,後宮不得干政的鐵律,她不能直接說,只能借用這兩棗一梨來勸誡自己早早離去罷了。第二日一大早,劉伯溫便在隨從的攙扶下進宮了,他向朱元璋表明自己感覺大限將至,想要告老還鄉、落葉歸根。

朱元璋沉思片刻後便答應了,但是當劉伯溫回到老家沒多久,新任宰相胡惟庸便帶著御醫追了過來,聲稱為朝中老人看病。面對如此皇恩,劉伯溫不得不從,只得苦笑著任由御醫把脈施診。

然而,這病越治越重,兩個月後劉伯溫便撒手人寰了。至此,一代神機妙算的肱骨大臣,就此退出了明朝的歷史舞台,不知是劉伯溫害了他,還是朱元璋借劉伯溫之手害了他。

劉伯溫如此倉促的結局,只能感嘆一句,馬皇后的「棗棗梨」,終究還是沒有逃過朱元璋的「御醫」。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53eeb5da43496caf1812cea1c4404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