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黏著媽媽未必是好事,超過這一年齡,你可能需要狠心推開孩子
朋友家的兒子,是個粘人的「小豆包」。
我們每次聚會,他都得跟在媽媽屁股後面,媽媽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
同齡的孩子們都在開始社交,跟朋友們出去嬉鬧,每次邀請他參加,都被無情地拒絕。
理由是:「我要跟媽媽在一起。」
大家都笑稱,「你生了一個小尾巴。」可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真誠地給朋友提出了建議,小孩已經開始上小學,過分黏著媽媽未必是好事,他們該有自己的世界了。
教育專家說過,男孩的成長其實是一場拉鋸戰,他們生來有著征服世界的雄性,所以會不斷地向外探索。
教育專家說過,男孩的成長其實是一場拉鋸戰,他們生來有著征服世界的雄性,所以會不斷地向外探索。
作為父母,有時候要學會放手,讓他們面臨更多的挑戰,才是對男孩最大的幫助。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母子關係沒有邊界,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母親有時是一種暴力!」
這句話給我很強的警醒作用,我們成為母親以後,很容易「母愛泛濫」,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其中的苦與痛,孕育了醇厚的母愛。
正是這份愛,讓大家無法像旁觀者一樣清醒地教育孩子,總是忍不住地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為他們包辦好一切,變成「直升機媽媽」,只要孩子需要,我就會過去「支援」。
正是這份愛,讓大家無法像旁觀者一樣清醒地教育孩子,總是忍不住地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為他們包辦好一切,變成「直升機媽媽」,只要孩子需要,我就會過去「支援」。
明明小孩已經長大,我們依舊要跟他們維持「臍帶共生關係」,不捨得放手,不願意保持界限,還把他們當成孩子一樣疼愛。
這份愛聽起來無私又偉大,卻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夢的解釋》中出現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會有戀母情結,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對母親的依戀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天性,但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尤其是男孩,應該開始與他人交往合作,一步步獨立起來。」
「每個人都會有戀母情結,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對母親的依戀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天性,但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尤其是男孩,應該開始與他人交往合作,一步步獨立起來。」
我們見過周圍有太多男性,明明已經成家立業,卻事事依賴母親,家裡的大小事務需要母親把關,任意讓母親出入自己的婚房,窺探自己和妻子的隱私空間。
這無疑是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也很容易對夫妻的婚姻質量帶來打壓。
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是一場註定要分別的關係,希望你們能夠看清,學著及時放手。
孩子超過這一年齡,母親需要推開他
一個人的一生,其實有兩次臍帶的剪斷。
第一次是出生的時候,它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孩子就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到人世間;
第二次是發育的時候,差不多六歲左右,它意味著孩子將脫離父母的保護罩,開始向外部世界探索。
第一次是出生的時候,它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孩子就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到人世間;
第二次是發育的時候,差不多六歲左右,它意味著孩子將脫離父母的保護罩,開始向外部世界探索。
而第二次臍帶的剪斷,也就是孩子超過六歲以後,有了自主的行為意識,具備基本的生存能力,母親就需要狠下心來推開兒子,讓他們慢慢去擴大社交圈,適應社會發展。
心理學家麥可湯普森曾經說過:「童年需要一個終點,而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子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離開家長安全的懷抱,自主追求高一級的冒險和挑戰,則是家長的職責。」
如果母親總是包辦一切,讓孩子依賴自己,他們就無法成長為真正的大人。
母愛的「戒斷」,需要循序漸進
當然,這裡所說的推開孩子,「戒斷」母愛並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而是需要有方式和方法,注意循序漸進,避免你們前後的態度差異過大,給孩子們帶來心理陰影。
研究發現,養育男孩是需要從親密和距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研究發現,養育男孩是需要從親密和距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究竟該怎麼做呢?
0~3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可以關心拒絕溺愛
這一年齡段的小孩,正是需要建立起依戀關係的時期,他們需要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來獲得安全感,確定個人存在的價值。
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安全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所以,母親在這一階段的職能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多給予孩子讚美、鼓勵,親密的肢體接觸和心理呵護,保障男孩身心健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疼愛並不等於溺愛,母親要把握好尺度,如果涉及到原則性問題,該懲罰還是要懲罰,不要為愛包庇孩子的錯誤。
4~5歲:嘗試讓男孩做家務
到了四五歲的小朋友,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平時像個「小大人」一樣,會搶著幫母親幹家務,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認同。
所以母親要學著放心地讓孩子自己去做,首先從家務上放手,鼓勵孩子們參與家庭事務,培養其家庭責任感,還能鍛鍊自理能力。
6~7歲:鼓勵男孩走出「家門」,多在外面社交
進入到小學階段的男孩,離開了父母的襁褓,社交圈不斷擴大,需要獨立應付外面複雜的社會,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這時母親要多鼓勵他們走出「家門」,大膽地社交,而不是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處處限制孩子的交友。
總而言之,男孩的成長是一朵晚開的花,我們需要耐下性子,悉心澆灌,想必他們總有一天也能開出絢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