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

2022-06-15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為什麼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訓中,學生來到老師的面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自己反省思考。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又如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些教誨雖然言語簡練,卻是身為一個求學的人所必須要遵循的。

如果沒有老師帶著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想要在修學方面得到真實的利益該怎麼辦呢?那就應該依照古聖先賢的教誨做人做事,以經典為依據,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人性好善好德,又貪榮重利,不接受教育就會釋放惡的一面,而人性中最為嚴重的煩惱習氣就是傲慢,也叫自以為是,不會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甚至是懶得去想、懶得反省,認為反省自己是很「愚蠢」的行為。這都是因為不明白道理的緣故,也是為什麼人不能進步的原因。

人之所以看不見自己身上的問題,是因為根深蒂固地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對的。如果自己看不見問題,是很難進步的。

我們在剛學習的時候,會因為渴求改變而時時刻刻都提起恭敬的心,這樣就會發現自己身上的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進步得都特別快。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頭腦里裝了很多知識,感覺自己學會了很多東西,漸漸變得傲慢,變得自以為是,這就是退步的開始。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學到的這些東西和曾經那份初心相比,還是遜色了很多,這就是傲慢在修學方面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歷史上還有很多君王因為傲慢而禍國殃民的事例,比如隋煬帝楊廣,驕奢淫逸,自以為是。登上皇位後,在全國大興土木,修建行宮。選天下之美女,充實行宮,以供自己淫樂。為了出行方便,強征民工修大運河,以至於荒廢生產,到處哀鴻遍野。大興兵役,數次征伐高麗致使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使父親楊堅留下的大好河山,短短几十年就葬送在自己的手中,自己也落得個客死他鄉。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王朝末期的君主大多養尊處優,驕奢淫逸,自以為是,聽信讒言,寵信奸臣,最終導致國破家亡,自己也不得善終,被後世罵為昏君。這都是因為自以為是,不知反省所導致的災難啊!可見反省有多麼重要!

治國如是,修身亦如是。對於一個人而言,如何能勘驗自己是否有進步?就是看自己的反省能力有沒有增加?學了很多年,耳朵里聽了很多的道理,表現出來應該愈發謙卑,發現自己身上好多的問題,這就是說明,我們已經把最嚴重的過失改正過來了。

前面說到,人最嚴重的過失就是自以為是,如果把自以為是的毛病習氣改正過來,就會發現自身的問題,而之前因為心粗眼翳而看不見問題的現象就會減少。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病問題越來越多,怎麼改也改不完,不要灰心,這是因為我們自己有所提升。

反之,有些人越學習越傲慢、自以為是,感覺學了這麼多年,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於是對別人趾高氣揚、指手畫腳,對於自己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是在掩耳盜鈴,一定要有所警惕。出現這種現象一定要開始反省自己,是因為自己太傲慢,已經沒有能力察覺到自己的過失。我們一定要明白,當人的心開始變得傲慢時,就很難改變命運。

老師教誨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常常反省,反省自己一天的學習是否有進步,反省自己在工作上是否有所失誤。我們一定要謹記一個道理「學習是為了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過失」,過失發現得越多、越明顯,就證明自己身上的過失越來越少。每天堅持反省自己,這樣做,就會清晰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有這麼多的過失,外面的人我是非,自然就不會在乎,心只定在一處,安在一處,長此以往,才會發現心是真正趨於平靜,這是真正用功改過的樣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443c7746d0b32c5d4eadb9c53821f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