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刊| 總第3317期
票房預測從12+億上揚至24億+,口碑從映前鋪天蓋地的不看好到上映後路人緣一片大好,《封神第一部》(以下簡稱《封神》)到今天,已經成功從ICU病房走出轉危為安,讓這部電影的精神股東們暫時鬆了一口氣。
《封神》能夠實現這一奇蹟轉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電影自來水的神秘力量。這種力量,曾托舉過多部集合了燃與情懷於一身的國漫電影。如今,它選中了《封神》這部神話史詩片。
今天我們就來復盤一下:《 封神》如何擊中了自來水們,自來水們又是如何搶救《封神》宣發的?
陰影開局
《封神》自官宣定檔開始,就引來了諸多負面質疑與爭議。
第一種聲音來自對題材與類型的質疑。
在《封神》上映之前,封神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但低分泛濫;觀眾在過去幾年裡,一再上當受騙於「奇幻+神話史詩+群星匯聚大成本」電影,心理陰影未除,該類題材和類型的電影信譽值已被透支,而《封神》又是一部推遲上映的電影,對觀眾而言,「太多雷點」。
第二種聲音是妲己引發的爭議。
妲己的演員人選、銀幕形象,作為電影宣發的神秘「重磅炸彈」在最後時刻才被釋放,但映前的負面輿情幾乎是鋪天蓋地式的,關於「妲己美不美」這種不涉及任何立場的討論,在愛國與女性這兩類更激烈的話題面前,已經無足輕重。
網友們圍繞著演員娜然的國籍、妲己造型是否日式、狐狸概念圖是否涉及物化女性等一頓「審判」,討論一度上升到《封神》是西式神話or中式神話、是否是男凝/父權電影這種「致命」問題。
以上,決定了電影《封神》宣發開局失利。
上映當天電影並沒有充分調動起觀眾的觀影熱情,儘管有費翔「初代頂流」「不老男神」的召喚,但許多觀眾對這部看似神秘端正傳統的國民神話史詩大片,仍然處於觀望態度。
「《封神》並不完美,但它值得一張IMAX,想馬上看到第二部」,這是來自第一波自來水觀眾的反饋,雖有安利之意,但缺乏抓手。
對第二部電影何時上映的追問,烏爾善的回應是:只有第一部票房回本才能有第二、三部。自來水擔心看不到第二部,由此生髮了《封神》出圈的第一個熱搜爆點。
隨後烏爾善在網友建議下將微博簡介改成了U23,主演陳牧馳在微博轉發聞太師梗圖,呼籲網友為太師回朝砍一刀湊路費,引得著急上火自來水紛紛用電影里的搞笑台詞互動:「請宣發立即傳位於陳牧馳」。
《封神》由此開始摸到年輕觀眾的自發傳播嗨點,「推廣封神,人人有責」「殷商勇士、踏平影院」成為宣發口號。
不過,《封神》U23這個宣發點不能持久使用,尤其是「10年還債」這樣字眼,很容易讓非自來水觀眾感到道德綁架,激發對影視圈的逆反心理,即使要情懷殺,也要首先讓觀眾感到快樂而非沉重。
質子團,就是那個集快樂與情懷於一身的宣發點。
妲己失靈,質子有效
烏爾善說,《封神》是拍給年輕人看的。
他對這個故事做了幾個重要改編:讓姬發取代姜子牙走到故事中心,一開始就作為質子團成員出場,定下少年帝王英雄成長線;脫離神魔大亂斗和明君義討昏主這種過時敘事,以中式家庭和「父仇者」聯盟結構第一部;妲己不再是禍水,殷壽才是萬惡之源,她的動物性只不過殷壽的慾望放大器。
其次,台詞打磨得充滿了戲劇腔調和喜劇感,非常適合傳播和玩梗。
如此一來,此前封神故事以妲己為中心的噱頭宣發,在這部電影里,順勢轉移到了殷壽和少年質子團身上,男凝視角轉為女凝視角。
妲己失靈,質子有效。在小紅書、微博、抖音上,《封神》簡直成了嗑學家與樂子人的暑期大本營,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嗨點。
費翔版殷壽是全片的PUA大師,有種麥克白式的瘋魔氣質,影迷看得過癮,紛紛要做「殷壽最勇敢的女兒,讓他成為全天下的王」。殷郊IMAX胸肌被網友調侃為「封神綁」,妲己被網友寵物化稱為「哈基米」,楊戩和哪吒被劃入「崑崙快遞員工」。
養成系質子團成員被全員狗化,一臉壞水的崇應彪是樂子人最愛調侃的對象,他的台詞已被玩成「現在都聽我比伯侯的」,還有了「彪子」的暱稱。
至於《封神》里的CP,更是「廣闊空間大有作為」,到處都是雙箭頭,給嗑學家和同人文圈層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想像和創作空間。
如殷壽和妲己這組關係,頗受純愛黨、愛寵人士的喜歡;殷郊和姬發的CP粉叫做「郊通發達」;姬發和伯邑考的兄弟情,紂王、伯邑考和妲己未能展開的三角關係,妲己和姜王后的「同修」百合CP粉均在各大社交平台占有一席之地。
CP之外,姬發、殷郊、楊戩、伯邑考、姜文煥、蘇全孝等單人角色,也有了自己的「封神宇宙」。於是,以質子團為核心,《封神》的自來水宣發進入了磕學家和樂子人的第二階段。
有趣的是,同期電影《芭比》有句出圈台詞——「男人和馬統治世界」,這本來對《封神》形成了一種解構和對立,但在全網樂子人的語境里,這句話反而促成了《芭比》和《封神》的夢幻聯動,外有「芭比海默」,內有「芭比封神」,殷壽、姜子牙和殷郊等角色均P上了粉色的外衣。
不得不說,如今的影視宣發,得嗑學家與樂子人,得天下。
基因覺醒與「耐品」的長尾效應
「看完《封神》,老中人基因覺醒了。」
如果說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長安三萬里》,都在致力於通過夢回大唐,激發觀眾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那麼《封神》也做到了,它讓觀眾沉浸式體會了一次濃烈的殷商氛圍感與青銅美學,陌生、新鮮而濃烈。
畢竟殷商這段神秘、充滿殺戮和瘋狂的上古歷史,不像中古和近代,被影視反覆演繹。
《封神》的上映,正在帶動中國觀眾對殷商文化的歷史考據熱情和文旅熱情,如《翦商》和《殷商六百年》這兩本歷史學術著作,還有《隱秘的細節》等歷史紀錄片的討論熱度隨著《封神》票房上揚不斷走高。關於這段古老王朝的集體記憶,沉睡多年,因《封神》被喚醒。
其次,《封神》的權力關係與家庭敘事,也很合中國觀眾的口味。
相比直給、人物關係簡單的《芭比》,《封神》父子對峙的解讀空間更大,讓觀眾更有文化親近感。「耐品」是《封神》區別於一般「一次性」電影的重要內核,這一內核與質子男團的皮相一起,促成了自來水們二刷、三刷的動力。
甚至有不少人,將烏爾善和郭帆稱為「中國奇幻與中國科幻的雙子星」,在情懷殺的道路上,以前有中國科幻崛起、國漫崛起,現在到了中國神話崛起。可見隨著自來水的宣發力量和電影真誠口碑的積累,《封神》已經接近於「封神」。
【文/飛魚】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