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實行退休制?爭議聲四起當初交公糧、平價賣糧,現在沒保障?

2022-07-28     吳格恩聊歷史

原標題:農民實行退休制?爭議聲四起當初交公糧、平價賣糧,現在沒保障?

「農民到底要不要發退休金呢?」

關於農民是否可以退休然後每月領取退休金的問題一直在討論之後,今年兩會中關於農民「退休制」也再度被提及,當然是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反對的人認為,農民一直以來沒有交過社保,為什麼可以領退休金呢?支持的人表示,農民辛苦一輩子,確實在60歲的時候應該退休,然後享受和工人一樣的退休待遇,當然這兩個觀點都明確地表示了對於農民是否應該退休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說,會有不少人是支持的呢?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那時候的糧食產量確實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袁隆平院士的水稻也還還沒有出現,是農民為全國人民提供了糧食,吃飽飯才有力氣幹活,而且在那個時候,農民是需要上交公糧的,這些糧食主要是給工人吃的,那時候工人的工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他們能夠不遺餘力地幹活,靠的還是農民提供的糧食,那時候農民除了交公糧之外,在2022購買糧食的時候要平價賣出,就是常說的「定價收購」。

在建國初期的農民應該都知道,當時的產量確實不是很高,也只是能夠解決溫飽問題,想要賺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當時的農民確實是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除了在糧食上的保障之外,還要籌款來建立一些基礎設施,而且在農閒的時候,還會去參加一些修建工程,當時的公路、水利等等都有農民的參與,所以說,農民在建國初期的「出力」還是很大的。

在2022需要幫助的時候,農民會把最好的糧食交出來,保證工人們不會餓肚子,但是現階段工人還是可以享受退休的福利,但是農民卻沒有保證,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專家會不止一次地提出農民的「退休制」,那時候國內的經濟不是很發達,也沒有相關的統計,他們的貢獻有多少,現在不少50後、60後的農民確實是沒辦法繼續勞動了,2022給予一定的退休金也是符合情理的,但是我們2022有上億農民,對於養老,退休問題的處理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最近有人說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以每人每年領取1056元的「退休金」是怎麼回事呢?這個錢確實是有的,但是需要滿足一些條件,那麼哪些人是可以領取的呢?首先就是失地養老補助,在國內的各地縣,房地產對於土體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那麼農村土地的利用率是很高的,所以對於一些被徵收土地的農民,2022也給出了相關的失地農民養老補貼政策,60歲之後可以領取到最高2000元的養老金。

其次就是基礎養老補助,這是全國範圍內的補貼政策,唯一的要求就是60歲以上的農民,因為人口基數很大,所以預計2022年每人每月的補貼是88萬元,那麼一年下來就是1056元。最後就是高齡養老補助,當農民達到80周歲以上,就可以申請領取了,80-89歲是每月每人50元,90-99歲是100元,100元是500元,顯然2022對於農民的養老是很關注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e13308a010caae58ee6b6648622f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