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參會外賓在福州參訪

2024-10-28   中國新聞網

10月28日,嘉賓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參觀福建船政建造的中國第一艘自製的近代化巡洋艦「揚武」模型。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所處的福州馬尾被稱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是近代工業、教育的發祥地之一,見證著近代中國探索自強之計、復興之路的奮進歷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參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所處的福州馬尾被稱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是近代工業、教育的發祥地之一,見證著近代中國探索自強之計、復興之路的奮進歷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了解陳列於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的日意格塑像。據了解,這是全館唯一一座外國人塑像。這尊普羅斯珀·日意格的半身像由法國駐華大使館贈送給福州市政府,以紀念這位對中國近現代造船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法國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所處的福州馬尾被稱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是近代工業、教育的發祥地之一,見證著近代中國探索自強之計、復興之路的奮進歷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參觀1867年船政從法國引進的插床。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所處的福州馬尾被稱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是近代工業、教育的發祥地之一,見證著近代中國探索自強之計、復興之路的奮進歷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內參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所處的福州馬尾被稱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也是近代工業、教育的發祥地之一,見證著近代中國探索自強之計、復興之路的奮進歷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鼓嶺萬國公益社參觀,了解福州「鼓嶺故事」。鼓嶺,位於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勝地。20世紀初,僑居福州的外國人在鼓嶺修建別墅,與當地村民和諧共居,留下了許多動人的「鼓嶺故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在鼓嶺萬國公益社參觀,了解福州「鼓嶺故事」。鼓嶺,位於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勝地。20世紀初,僑居福州的外國人在鼓嶺修建別墅,與當地村民和諧共居,留下了許多動人的「鼓嶺故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0月28日,嘉賓參觀鼓嶺上的百年泳池,了解福州「鼓嶺故事」。鼓嶺,位於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勝地。20世紀初,僑居福州的外國人在鼓嶺修建別墅,與當地村民和諧共居,留下了許多動人的「鼓嶺故事」。當日,參加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外賓分赴福州、廈門、漳州進行參訪。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