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葡萄酒喝不起,而是伏特加更有性價比

2023-12-14     新周刊

原標題:不是葡萄酒喝不起,而是伏特加更有性價比

不是葡萄酒喝不起,而是伏特加更有性價比

(本文轉載自葡萄酒雜誌)

當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大雪紛飛,我還在南方的艷陽里四季如春。

本周北方迎來了寒潮「王炸」,大雪紛飛、冰天雪地,而華南地區依舊艷陽高照,不斷升溫直衝30℃。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四季如春的華南地區在本周末也即將迎來「斷崖式」降溫,遲到的冷空氣終究是不會缺席。

然而忽如一夜東風來,禦寒冬裝漲價忙,本該是羽絨服的主場,今年冬天卻被「綠旋風」軍大衣搶盡了風頭。這場時尚潮流的復興者們紛紛表示,「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在冬日裡同樣能夠暖身禦寒的,除了土到極致就是潮的軍大衣,還有那杯不可或缺的熱紅酒,為凜凜冬日帶來熱度與酒精的雙重溫暖。熱度雖然極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從而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生變化,但是酒精帶來的溫暖,卻是愈久彌新,細水長流。

被稱為「生命之水」的伏特加,在高酒精度酒飲領域向來都是笑傲江湖,論起暖身禦寒的功效,顯然是更有性價比。

生命之水伏特加

伏特加的傳統釀造法是以馬鈴薯或玉米、大麥、黑麥為原料,用精餾法蒸餾出酒精度高達96%的酒精液,再稀釋至40%-60%的酒精度,並除去酒精中所含雜質的一種純凈的高酒精濃度飲料。

其中裝瓶前的蒸餾次數是影響伏特加質量的重要因素。二次蒸餾較為常見,部分生產商會強調使用了三次蒸餾。有時也會有大型生產商將活性炭等過濾劑引入蒸餾器中以進一步凈化烈酒。

目前世界上已知酒精度最高的酒是一款原產于波蘭的伏特加Spirytus Rektyfikowany,其主要釀造原料是穀物和薯類,經過了反覆70次以上的蒸餾,達到96%的酒精度數,被西方人稱為「生命之水」。

伏特加的生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有記載的生產可以追溯到九世紀的古俄羅斯。據認為,伏特加的生產傳統隨後向西轉移,並於11世紀傳至波蘭。隨著時間的推移,伏特加也從最初的藥用功能轉向了飲用,飲用範圍也從最初的貴族階層面向了普羅大眾,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推廣開來,逐漸形成了俄羅斯伏特加、波蘭伏特加和其他伏特加三大流派。

俄羅斯伏特加酒液透明,除酒香外,幾乎沒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勁大沖鼻,火一般地刺激。波蘭伏特加的釀造工藝與俄羅斯相似,區別只是波蘭人在釀造過程中,加入一些草卉、植物果實等調香原料,所以波蘭伏特加的酒體豐富,更富韻味。除了俄羅斯和波蘭,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都能釀造獨具特色的優質伏特加酒。

無論是哪種流派與風格,伏特加清澈純凈的特質一如既往,也使其在眾多複雜且多樣的烈酒世界裡,享有極高的聲譽。

花式整活伏特加

在斯拉夫文化中,伏特加通常都是直接飲用。冰鎮後的伏特加略顯粘稠,口感醇厚,入腹則頓覺熱流遍布全身,在寒冷的冬日,尤其溫暖身心。據稱,俄羅斯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67瓶伏特加酒,伏特加酒儼然成為了戰鬥民族的精神寄託。

隨著伏特加在世界各地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提高,它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各種混合飲料和雞尾酒的基酒。

調味伏特加,指使用了檸檬、橙子、芒果、黑醋栗、巧克力、咖啡等多種調味品的伏特加。在過去幾十年伏特加急劇擴張的消費市場中,調味伏特加顯著增加了其吸引力的廣度,收割了大量的年輕消費群體。如Grey Goose、Smirnoff、Stolichnaya等優質伏特加品牌,均推出了豐富的調味伏特加產品。

伏特加清澈純凈的特質,使其不僅能夠直接飲用,更是適合作為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雞尾酒基酒。超過六成的雞尾酒都會用到伏特加,伏特加也被認為位於六大基酒(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龍舌蘭、威士忌、白蘭地)之首。

鑒於伏特加無色無味的中性特質,它更能夠無縫地融入冬季雞尾酒中,就像在陽光明媚的露台上,或是在熊熊燃燒的爐火旁,為嚴嚴冬日帶來持續的溫暖。

黑俄羅斯(Black Russian)

伏特加與咖啡利口酒混合,酒精度雖高卻容易入口。深色、流線型的組合足夠堅硬,適合莫斯科最寒冷的夜晚,無論住在哪裡,都能夠溫暖人心。

白俄羅斯(White Russian)

相比黑俄羅斯,白俄羅斯增加了濃郁的奶油,賦予了飲品拿鐵般的口感和濃郁度,酒香與奶香交織,帶來感官的多重享受。

莫斯科之騾(Cranberry Moscow Mule)

二十一世紀最受歡迎的雞尾酒之一,將蔓越莓汁添加到伏特加、薑汁啤酒和酸橙汁中,呈現出酸味可口的層次變化,非常適合冬日裡的聚會。

無論是純飲還是調配雞尾酒,不妨試試高酒精度且花樣繁多的伏特加,在這個降溫的冬日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本文轉載自葡萄酒雜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2027987d324109fa6ae36f995bd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