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會議員將目光投向了國際電子商務:國會參眾兩院都面臨一項立法提案,旨在通過取消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貨物的關稅和稅收豁免(即最低稅額制度),來遏制電子商務進口的流動。
眾議院和參議院提出的兩項法案雖然協調沒有達成一致,但目標一致:為電子商務進口設置障礙,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電商進口貨物。
關稅豁免政策被稱為「最低限度規則」,美國個人消費者購買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進口商品可免除關稅。
像Shein等這樣的在線平台,成立於中國,但總部設在新加坡,被指控「利用最低限度規則來逃避關稅和進口非法物品」,Shein堅決否認了這一指控。
Seko Logistics營運長Brian Bourke表示,這些立法舉措「與近年來尋求放鬆貿易限制的美國海關政策背道而馳」。2016年,關稅豁免最低限額從20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800美元水平。此舉也減輕了海關部門的負擔。
他解釋稱,雖然對假冒產品、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產品等非法販運的擔憂是合理的,但設置貿易壁壘並不是充分的解決辦法。他表示,相反,應該完善數據要求,讓海關更好地了解進入美國的貨物。他補充稱,這些舉措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
而RW Commerce Consult執行長Rick Watson警告說,一年前的一項類似舉措未能獲得支持,但這一次,擬議的變革取得進展的可能性更大。他補充道,這些天來,美國政客希望人們看到他們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支持美國製造業。
提交給眾議院的提案表明,中國和其他非市場經濟體以外的國家,如果將自己的門檻提高到同樣的水平,可以繼續享受美國的最低限度豁免。大多數國家的最低免稅額遠低於美國,Watson認為許多國家不會同意大幅上調,因此這方面可能會使擬議的立法擱淺。
該提案進一步設定,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條件的進口貨物只能由商業承運人運輸比如聯邦快遞(FedEx)、UPS和DHL,而不是郵政服務USPS。Seko Logistics公司首席商務官Brian Bourke認為,在中國和香港設立倉庫的美國公司可能會受到影響。然而,他補充說:「在這項立法獲得通過之前,還有很多談判要進行。行業協會和貿易團體有參與討論的空間。」
不管怎樣,有一點似乎很清楚,這樣的提案讓行業對近岸外包的興趣不斷上升。「在與客戶的對話中會經常提到近岸外包,」Brian Bourke指出, 「一直在中國採購的公司正在採取中國+1(其他來源國)戰略。」這是Seko Logistics決定在越南、台灣和泰國開設分支機構的一個因素,但公司也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墨西哥和拉丁美洲。
Watson預計,對墨西哥的關注將進一步加強。他表示,一種可能的情況是,企業在中國生產零部件,在墨西哥組裝。
自2019年開始,美國開始關注通過「最低申報原則」入境的貨物。當時,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由於廉價貨物包裝數量眾多,給其不安全的進口貨物截獲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據美國海關數據顯示,僅在2022年,就有6.855億件通過「最低申報原則」入境的貨物,相比於2018年的4.105億件,數量呈現顯著增長趨勢。
根據一份業內報告的內容,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和SHEIN每天有將近60萬個包裹按「最低限度條款」運往美國,每年共有約2.1億個,無需繳納任何進口稅。「這意味著,僅僅Temu和SHEIN的免稅貨物可能占全球進入美國的』最低限度』以下貨物的30%以上。」報告還進一步表示,2021年進入美國的「最低限度」以下貨物中超過60%來自中國,其中Temu和SHEIN可能占近一半。
報道稱,SHEIN和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是目前800美元豁免額度的大型受益者,如取消多家中企的收益恐怕將因此受影響。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提案將會得到多少支持。此類法案早在2022年曾經提出過,但最終未能在國會獲得通過。如果該提案獲得批准,將增加美國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生活成本。此外,若真的取消800美元的豁免,新的額度仍有待商榷。如果恢復到此前200美元的額度,跨境電商公司將會受到影響,但相對來說是可控的。
目前,從中國發往美國的大多數直郵小包商品,如服飾、玩具、3C數碼產品等,單個包裹的價值大多低於800美元。若該提案獲批,可能會對中美跨境小包成本和貿易形式產生影響,還會提高行業門檻,促進供給側改善邏輯下的龍頭公司發展。庫存管理、定價機制、供應鏈管理、多平檯布局將變得更加關鍵。
此前亞馬遜封號事件已經推動了跨境電商龍頭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建設加強了庫存管理,並加快了多平台、多區域、多品類布局,以分散單一區域、單一平台可能的風險。
來源:海運網
註:文章及圖片除原創外均精選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意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貨之家提供保稅倉儲、進口報關等一站式跨境進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