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隻到過萬隻,近親繁殖的朱䴉為何沒有走向滅絕,反而越來越多

2023-11-04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從七隻到過萬隻,近親繁殖的朱䴉為何沒有走向滅絕,反而越來越多

大家對朱䴉這種鳥類的認知基本都是它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鳥類,因為它數量最少的時候,只有我國存在7隻。然而現在可不是了,今年11月2日,陝西漢中和陝西省林業局對外宣布,朱䴉的數量在2023年已經突破了1萬隻。

朱䴉是鳥綱鸛形目䴉科鳥類,是一種中型涉禽,體型和大小與白鷺相似,羽毛也相似,但它的羽毛略泛紅色,兩腿相對較短,嘴巴前端也向下彎曲,飛行時長頸伸直向前。它喜歡棲息於溫帶有大片灘涂濕地的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由於數量稀少,其有鳥中「東方寶石」「吉祥之鳥」之稱,並被日本皇室視為「聖鳥」。

古生物考古發現類似朱䴉的鳥類在6000萬年前就存在了,曾經在全球廣泛分布,而朱䴉這種鳥類也曾在東亞地區廣泛分布,在百餘年前,朱䴉在我國、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等地還多有分布,不過從種群狀態來看是逐漸走向滅絕的,在1964年至1981年的17年間,世界上都沒有這種鳥類的發現報告,因此一度被認為已經野生滅絕。

然而在1981年5月時,我國野外科考人員在陝西省洋縣八里關鄉金家河和姚家溝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如今來看這也是全球僅存的7隻,這種鳥類也成了我國的特有動物物種,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對此倍加重視,並開啟了朱䴉拯救與種群復壯的行動。

從1981年在洋縣發現當時全球僅存的七隻野生朱䴉,到2001年已達近千隻,由極危下調為瀕危。經過42年不間斷的努力保護和培育,瀕臨滅絕的朱䴉在今年實現了從孤羽七隻到萬鳥競翔的逆襲,全球朱䴉數量已在2023年突破萬隻大關,堪稱「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範」。而在野生朱䴉曾經存在過的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這些國家雖然也都做過拯救朱䴉的努力,卻均未能挽救朱䴉的命運,只有我國成功了。

不過或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朱䴉在瀕臨滅絕時只有7隻,如今卻發展到了一萬隻以上,早有專家說過某一物種如果數量減少到了200隻左右,很可能會因為遺傳疾病或無法有效繁殖而滅絕,那麼朱䴉為什麼沒有因為近親繁殖而出現遺傳性疾病或者導致滅絕呢?

朱䴉這種鳥類喜歡群居,實際上當時我國發現的7隻朱䴉也有著血緣關係,其中有4隻成年個體:其中一對成鳥育有3隻幼鳥,而另外一對未生育。所以嚴格來說,現在世界上所有的朱䴉都是這一對可生育的成鳥的後代。

為了保護朱䴉和促進朱䴉種群的發展,負責保護的生物學家們把在山西洋縣發現的野生朱䴉的後代全部帶到動物園進行科學養殖,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現象,保護者給每隻朱䴉都編了號,在進行人工繁殖時儘量選擇血緣關係較遠的朱䴉個體進行繁衍。

在這樣的操作下,經過幾代繁衍之後,朱䴉相互之間的血緣關係逐漸疏遠。

同時,朱䴉保護者們還對其進行了野外馴化放飛,利用不同的生態環境來促進其基因多樣性,再將不同地點的朱䴉進行配對繁殖,擴大其基因差異性。

為了進一步促進朱䴉種群的發展,我國還展開了「朱䴉外交」,分別向日本和韓國多次贈送過多對朱䴉,這種鳥類在日韓兩國也都分別發展到了數百隻。

從當年的7隻發展到如今的超過10000隻,意味著我們的朱䴉保護工作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毫無疑問是我國拯救了朱䴉這一物種。

但是如今世界上所有的朱䴉的血緣關係還都是很近的,而且朱䴉的繁殖能力並不是很強,這種鳥飛行也較慢,環境適應能力相對於其他鳥類來說也較弱,還是需要人類的保護才能擺脫瀕臨滅絕的危險,目前朱䴉仍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消息來源:環球網11月3日報道《全球朱䴉數量2023年破萬隻》

我國開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規模比中山、崑崙、泰山站加起來還大

世界最大核聚變實驗堆成功點火,人類距離掌握可控核聚變還有多遠

木星沖日時刻到來,整晚可見抬頭可視,看看太陽系最大行星有多亮

山西一農婦挖出一顆巨型紅薯,重達40斤,世界最大紅薯有多大?

新發現:精子擁有「奇異彈性」運動機制,遊動時不產生反推力就能前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2b7edc9b81dd57dbaa237734840b0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