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改名「最失敗」的城市,已經逆襲成為新一代「賭城」!

2022-05-16     窮游網

原標題:安徽改名「最失敗」的城市,已經逆襲成為新一代「賭城」!

大概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寫了一篇文章 《安徽改名最失敗的地方不是合肥,而是這裡!》 ,引發了大家的廣泛熱議,有網友留言說: 不同意!、最失敗的還是合肥!

確實,在每個調侃中國那些改名失敗的榜單里,合肥必是繞不開的那一個,甚至是呼聲最高的那個

很多人認為合肥這個名字有點土,例如,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的 合肥人許嵩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廬州月》,裡面如此唱到: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廬州月光,梨花雨涼......

試想一下,如果變成了 合肥月光,灑在心上,合肥月光,梨花雨涼......頓時意蘊全無,甚至還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彆扭。

再加上 「兩個胖胖歡迎您」如此接地氣的宣傳口號,淳樸直接到讓人想哭。

雪後的合肥明教寺 圖/shutterstock

廬州聽起來比合肥好聽,有古意,這也是很多人希望合肥改回廬州的原因,但其實地名不僅僅是好聽這麼簡單。

廬州一名最早來自於隋朝,而合肥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所以 合肥的名字比廬州早了好幾百年。

在很長一段時期,「合肥縣」大多是作為「廬州府」的府治而存在的。

古城故事多。

記得之前看到一位網友說:他的一位朋友去了日本留學,當朋友的日本室友 知道他是合肥來的,就覺得他很牛逼,因為他玩《三國無雙》老是過不去 」合肥之戰「那一關。

合肥之戰,三國名場面之一, 」孫十萬「的梗和 「張遼止啼」的典故就來自於此。

圖/blili 沙盤上的戰爭

當時, 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率 十萬大軍攻合肥,此時守在合肥的是魏將 張遼,且只有 七千人馬,這簡直沒有可打性。

張遼是誰? 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進武廟級別的武將,三國各個遊戲里從來不會缺少他的身影。

張遼僅用十多天時間就逼得孫權退兵,然後瞅準時機率軍在 逍遙津渡口大敗呂蒙、蔣欽、凌統、甘寧等東吳名將,孫權差一點就沒逃掉。

孫權以為張遼只有這麼點人肯定會死守合肥城,誰知張遼卻率八百死士直接殺進孫權大本營,把東吳大軍攪得一亂後全身而退,攻城攻不下,圍城糧不夠,所以圍了十多天,孫權就宣布撤兵。在觀察孫權大軍退兵的時候,張遼發現,大部隊軍隊已撤離,但在逍遙津北岸還剩五小支東吳部隊,不看不知道,這五支隊伍的領頭羊分別是呂蒙、蔣欽、凌統、甘寧、還有孫權,好傢夥,你們都是用名將來殿後的嗎?圖/釘釘

經過此役,張遼威震江東,據說當時每當有小孩哭鬧,父母只要嚇唬說: 「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沒有敢哭泣的了。

今天我們在公園南門看到的匾額 「古逍遙津」,為清末宣統皇帝的老師陸潤癢所書,園內有保存完整的張遼衣冠冢,張遼塑像,還有吳孫權敗陣的飛騎橋等。

圖/窮游Biu主 郝地瓜

逍遙津公園也承載了幾代合肥人的童年記憶。

逍遙津之戰是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逍遙津為古淝水上的渡口(淝水也叫肥水)。

淝水源於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分兩支,東淝河向西北出壽縣後注入淮河,著名的 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南淝河向西南流入巢湖,東淝河與南淝河兩條河在逍遙津匯合,故稱合肥。《爾雅》上說:「歸異出同曰肥」。圖/窮游Biu主 郝地瓜

「合肥」兩條淝水河匯合之意,三國時期,合肥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吳和曹魏可以說是 圍著合肥死磕

在合肥東南的 巢湖,更是魏、吳連年爭奪的軍事要地,後人常用作典故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曹操在巢湖口望見東吳水軍後說的。 (如今已經被調侃為「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

圖/窮游Biu主 陸遊房車

當時孫權攻打合肥,就是走的水路,過巢湖直逼合肥城。

如今的 巢湖雖是中國 五大淡水湖之一,但水域面積已縮小太多,成為了合肥的城中之湖。

從衛星圖上看巢湖,有些接近於心形

巢湖湖畔的 三河古鎮原是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圖/窮游Biu主 郝地瓜

隋唐時期,大運河貫通後,合肥的戰略地位開始略有下降。

合肥城西郊大蜀山南麓的 開福寺,便建於這個時期,開福寺距今1400年左右,是合肥最大的佛教寺廟。

圖/窮游Biu主 Rick小餅乾

相傳名僧慧滿法師在此大演《法華經》,為百姓祈雨救生。

圖/窮游Biu主 Rick小餅乾

到了北宋,合肥出現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 包拯

世人皆知開封有個包青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包青天其實是合肥人。

在合肥城南有一段護城河,傳說包拯幼時經常在這條河邊玩耍,家鄉人民為紀念包公把這條河取名叫 「包河」

圖/窮游Biu主炮炮炮炮炮喲

在開封就任的一年多,包拯不畏強權,公正斷案,留下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公元1062年,包拯病逝於開封,次年,其靈柩被運回合肥安葬。

包孝肅公祠 圖/窮游Biu主 宇智波伊舞

四年後,家鄉人民為紀念他,興建了 包公祠,歷代賢人聖士都對包公祠進行過修繕、增制,包括晚清名臣 李鴻章

老鄉包拯一直是李鴻章非常崇拜敬仰的人,他曾解囊白銀二千八百兩修建包拯祠,且自撰碑記,並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離當時的包拯墓僅300多米的地方。(後包拯墓遷至包公園)

作為清朝最有爭議的人,李鴻章的一生毀譽參半,其故居及李氏家族舊宅就坐落在淮河路步行街。

圖/shutterstock

故居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

李鴻章還是著名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外曾祖父,張愛玲的奶奶叫李菊藕,是李鴻章的二女兒。圖/窮游Biu主 糖嚶嚶

淮河路步行街可以說是合肥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街了,老街店鋪林立,人文薈萃。

圖/窮游Biu主 Y我在人間撿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在今淮河路北側修建 教弩台,這座軍事堡壘距離逍遙津僅百餘米,它既可捍衛合肥城的安全,又可用以訓練強弩手。

後來據說因掘得一尊高一丈八的鐵佛,於是在教台上建一佛寺,名鐵佛寺,唐朝改為 明教寺。

明教寺與逍遙津、包公祠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蹟。 圖/窮游Biu主 在路上的小羊羊羊

除了淮海路步行街,在去年,隨著《覺醒年代》的熱播,合肥有一條原本僻靜的小路多次登上熱搜,這條小路叫做 延喬路,延喬路的命名,源於革命烈士 陳延年、陳喬年二兄弟。

延喬路所在道路片區多以安慶地區命名,很少用人名做名稱,之所以取『延喬』是因為二人來自安慶懷寧,也是為了紀念烈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在延喬路的旁邊是 集賢路,這也是為了紀念葬在安徽安慶 集賢關的陳獨秀,延喬路短,集賢路長,他們沒能匯合,卻都通往了 繁華大道!

除了被吐槽名字土,合肥也是最憋屈的省會之一,省內的小弟除了六安,都不跟合肥這個老大哥混。

都說合肥是離南京太近,離長江太遠。

合肥距離南京只有150公里,是國內直線距離最近的兩個省會城市。

眾所周知,南京又名徽京,被戲稱為安徽的實際省會。

總以為南京是安徽省會,你看 「安徽人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

在古代很多時候,合肥常常作為南京的衛城,既然定都南京了,就沒有必要定都合肥了,定都南京,再好好經營合肥,南京就變得非常安全了。

三國時,安徽人曹操自然知道合肥對自己也很重要,占據合肥就等於破了東吳的第一道防線,這也是當時孫權定都建業(南京),連續五次帶軍死磕合肥的原因,看來 合肥與南京的愛恨情仇由來已久。

雖然被吐槽,被嫌棄,但合肥近些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在新時代新時期, 「合肥」二字也有了新解釋,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

圖/shutterstock

因為出手投資穩准狠, 近些年來,合肥被稱為成為「中國最會投資城市」,甚至有人誇張的說「有穿越者指點」。

合肥的第一次「投資」就「贏」大了。

1969年鑒於國際形勢,一些北京的高校被迫外遷,疏散到全國各地,這其中就包括 中科大

當時中科大原本計劃去河南,被拒絕了,改去江西、湖北,都被拒絕了,上個世界六七十年代,正是全國糧食都緊缺的時候,很多地方怕大學師生擠占本地的副食口糧(計劃供糧)。

這時合肥表態, 「我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

而合肥傾全市之力支持的中科大,也反哺於合肥乃至安徽,時至今日,中科大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頂尖大學,蜚聲國際,它開始憑藉自身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合肥帶來無盡的資源和榮譽。

圖/shutterstock

圍觀了下中科大的官微,內容都是醬紫的。

著名的 合肥科學島,也叫 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合肥科學島院科研製出的橫向拉杆,幫助 嫦娥三號抵抗住了落地時的巨大衝擊,實現了平穩降落!

橋連接科學與世界 /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

從中科大開始,合肥仿佛開了掛一般,近年來成功投資 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一系列操作,帶動形成千億級的產業鏈,合肥幾乎 逢「賭」必贏,以「最強風投城市」、「霸都」、「賭城」的封號走紅網絡,但其實大手筆的背後是明確的戰略意圖, 創新已滲透成為合肥這座城市血脈中的最強基因。

合肥已成功躋身中國四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中國創新之都、全國科研中心、世界製造業大會永久會址

圖/shutterstock

從「三國故地,包拯家鄉」到潛力無限的科技新城,合肥在古與今之間,傳統與科技之間,不停地傳承創新,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21dd442f73434fcf4d51333e90a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