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紛紛牽手「備胎」,寧德時代地位不保?

2022-08-23     ZAKER科技

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時代,快翻篇了?

8 月 23 日有媒體報道稱,蔚來的新品牌 " 阿爾卑斯 " 已經選擇了開放的動力電池採購策略,且與中創新航和比亞迪弗迪電池等確定了供應合作關係。

除了中創新航和弗迪電池,阿爾卑斯還在與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公司接洽。

在這之前,蔚來汽車在電池採購上,幾乎都是與寧德時代獨家合作,據悉蔚來在寧德時代投入了多條產線,而且還有加倍擴產的計劃。

如今選擇與寧德時代 " 鬆綁 ",轉而牽手更多 " 備胎 ",是蔚來在為未來長期戰略規劃做鋪墊。

儘管此前一直堅持高端路線,但在外部消費環境疲軟、高端價格區間競爭愈發激烈的衝擊下,蔚來也開始將目光轉向大眾市場。

阿爾卑斯為蔚來推出的獨立中高端品牌,售價 20-30 萬元,今年 8 月初,又有媒體報道稱,蔚來正計劃推出第三個汽車品牌,價格區間主要在 10 萬 -20 萬元,約為主品牌 43 萬元平均售價的一半。

一步步下探更低價格區間,意味著蔚來可以觸及基數更大的消費群體,但對供應鏈和成本把控能力也是一大考驗,而動力電池無疑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畢竟連廣汽董事長曾慶洪都忍不住公開吐槽," 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新能源汽車的 40%~50%,甚至 60%,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與寧德時代相比,中創新航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高性價比。

2019 年 -2021 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均價分別為 0.87 元 /Wh、0.64 元 /Wh 和 0.65 元 /Wh,逐年下滑,寧德時代的均價則為 0.96 元 /Wh、0.89 元 /Wh 和 0.79 元 /Wh。

反饋到盈利能力上,2019 年 -2021 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5.2%、13.7%和 5.5%,寧德時代分別為 28.45%和 26.56%、22%。

用低價換市場的策略向來有效,尤其是在需求量極大的新能源車賽道。

中創新航的招股書顯示,2021 年,國內力電池裝機量累計 154.5GWh,其中中創新航裝機量為 9.05GWh,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位列中國第三。

如今被蔚來加入合作方名單中,無疑為中創新航增加了些挑戰兩大行業巨頭的底氣。

值得一提的是,中創新航與寧德時代之間存在多項專利糾紛。

2021 年 7 月至 9 月期間,寧德時代針對中創新航提出 5 起專利侵權訴訟,涉及正極極片電池、防爆裝置、集流構件和電池等等,今年 5 月,寧德時代將索賠金額提高至 5.18 億元。

8 月初,寧德時代又向媒體確認,已對中創新航提起新的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 1.3 億元,至此累計索賠金額已經超過 6 億元。

蔚來選擇與老友的 " 勁敵 " 合作,既是基於自身發展戰略的考量,也展現了車企們多元化電池採購、保證供應和產量的決心。

不止是蔚來,廣汽埃安也將主要電池供應商從寧德時代改為中航鋰電,理想汽車據悉也即將與蜂巢能源達成合作,欣旺達更是收穫了蔚小理三方的聯合投資。

不想被單一供應商 " 卡脖子 " 是一方面,車企引入新的電池供應商,或也與寧德時代太過 " 強勢 " 和 " 傲慢 " 有關。

文章《寧德時代:萬億電池帝國的裂縫》稱,寧德時代在與車企合作過程中十分強勢,在簽訂的協議中,車企需要對未來 5 年至 10 年的需求作出預估,並提前支付保證金。這種協議類似對賭,車企只有按照預期完成每年的採購額度,寧德時代才會逐年、分批返還這筆保證金。

且由於電池稀缺,寧德時代並不願過多犧牲盈利能力,車企為此承擔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國內的新勢力們距離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不管是製造業還是網際網路行業,一家獨大的格局終究不夠健康," 寧王 " 身後,比亞迪、中創新航都在奮起直追,蔚小理們顯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適應市場更迭的節奏。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15f6b8bad0d4e987c4fb97daed8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