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九部門聯合發文,這裡爆發在即

2023-08-27   功夫財經

原標題:大事件!九部門聯合發文,這裡爆發在即

作者:鄧新華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一些媒體把關注的重點放在 「鼓勵引導退休幹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定居」上。

01 「我對家鄉的貢獻是離開了它」

其實,吸引在外的成功人士回鄉,早幾年就在搞了。

2015年和2016年的中央1號文件, 就已經提到「鄉賢文化」。當然,鄉賢分為「離土鄉賢」和「在土鄉賢」,退休幹部、退休教師等屬於前者。

在傳統社會,鄉紳始終是一股異常重要的力量。他們和朝廷合作,但他們並不是完全聽命於朝廷,有時候也會為了鄉土利益同朝廷博弈。他們還是農村公益事業的主要領導者。他們是傳統社會的均衡器和穩定器。建國以後,鄉紳作為一個階層,徹底消失。

風水輪流轉。今天的中國農村,經濟已經遠較過去為好,但人口卻日趨「空心化」,此時,在有關部門看來,鄉賢成為農村社會的需要。或許,鄉賢能夠留住農業社會的餘暉?當然,今天的鄉賢,是不可能複製傳統的鄉紳的地位的。

有個網絡搞笑視頻,內容是:「你為家鄉的人均收入提高做了什麼貢獻?」「我的貢獻是離開了它。」

退休幹部、退休教師等,當年為家鄉做的最大貢獻也是「離開了它」。

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大量的人離開農村,農村的經濟、生態等很難得到改善的機會。而這些離開農村的精英,也確實在外面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現在,農村又需要他們回到家鄉,來提高人均收入。

這個文件其實也提到了離鄉企業家返鄉,但是大家的關注點卻在退休幹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等。

原因何在?因為大家知道,農業不好乾,錢不好掙,我見過不少做農業投資虧得挺慘的企業家。再說眼下城裡不少企業家正在焦頭爛額呢,別負債回鄉就不錯了。

還是體制內的退休人士好啊!收入在外地,花錢在本地,慾望不高事兒少,真是農村夢寐以求的客源。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說「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這年頭,現實點沒有錯。

我知道我家鄉有位老先生,回鄉定居,把他們村建設得遠近聞名。當然,他長期擔任實權領導,能拉來很多建設項目,這不是每個鄉賢都能學得了的。

02 引燃中國經濟的大事件?

九部門的文件,對於如何吸引鄉賢回鄉、回鄉後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指導唯恐不細。對於鄉賢回鄉,文件描述了個非常具體的圖景,值得細讀。

讀懂這份文件,或許你就能理解當下的中國經濟以及它的未來。

鄉賢能否買農村的宅基地?這是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們,普遍關心的一件事。

傳統農業時代,人們認為,有土地就有農民的就業。但工業時代的農業,育種、農機、化肥、農藥,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並不是有土地就有就業。當下不少農田是拋荒的,就是典型的有土地無就業。另外,個體、分散化的農業耕作,是無法保證糧食安全的。

可以說,農村土地隱藏著巨大的財富潛力。如果能給鄉賢回鄉配套農村土地產權改革,那無疑將增加農村就業、提升糧食安全。往大了說,它將大大推動中國經濟的復甦,甚至有可能推動經濟再度回到中高增速。

不過這份文件沒有提這事。

目前有所鬆動的,是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2019年,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發文,允許城鎮居民、工商資本等租賃農房居住或開展經營,期限不超過二十年。

在有限的政策空間內,一些地方進行了宅基地進一步市場化的探索。湖北省的說法是,鄉賢返鄉,可以繼承祖屋或者租農民的房,或者和農民合作建房,但不能繼承、買賣宅基地。

貴州湄潭縣一些村的探索更有意思。它們允許外來管理人才在繳納基礎設施建設費後出資入股、加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土地管理法不是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人不能買賣宅基地嗎?那我把想引入的人,變成本地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不就可以買賣宅基地了嗎?誰也沒有說,你沒有本村戶口,就不能算本村成員,對吧?

這種把成員資格和戶口分開處理的辦法,說明地方的創造力真的是無窮的。書齋里的學者很難想到這種辦法。當然,這種辦法如果得不到上面的認可,就會被分分鐘叫停。

當下,地方能否借這股吸引鄉賢回鄉定居的東風,讓各種制度創新得到上面的認可呢?我村裡要吸引鄉賢回鄉定居,想給他們成員身份,這不過分吧?不承認他們是本村成員,他們沒有歸屬感,怎麼能全心全意為(在)本村服務(花錢)呢?

如果基層創新能夠得到上面認可,那,這份看起來僅僅是引賢回鄉的文件,也許就能成為引燃中國經濟的大事件。當然,大家也不要想得太好,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03 讓退休人員「死得起」?

還有個問題很值得一說。

隨著人口形勢的變化,接下來中國老人的去世人數不可避免將會大幅升高。而現行的殯葬體制下,城市公墓昂貴,許多家庭頗有「死不起」之感。

而願意回鄉定居的鄉賢,對家鄉有濃厚的感情,許多人是願意埋骨在山清水秀的桑梓之地的。

如果農村墓地市場化,退休人員的死亡成本無疑將大為下降。同時,他們城裡的後人會請本地農民看顧先人墳墓,這又能增加農民收入。人們清明回鄉掃墓,又能賡續中華傳統文化。總結一下:

第一,中國經濟,隨便一個領域,都有無限潛力等待釋放。
第二,有關部門注意到了經濟的潛力,長期在試點、指導。
第三,基層有無窮創造力。尊重基層的創造力,比試點、指導更重要。沒錢給基層,沒關係,多給政策空間,中國經濟就能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