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兵無地的海都,為何敢與強大的忽必烈為敵,為何大家都支持他

2022-05-06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無兵無地的海都,為何敢與強大的忽必烈為敵,為何大家都支持他

當年拖雷的後代蒙哥之所以能夠奪取窩闊台後代的大汗之位,是因為窩闊台後代不團結,給了蒙哥機會。而作為窩闊台後代的海都,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叱吒風雲,也是因為蒙哥死後,蒙哥的兄弟們不團結,因此給了海都機會。

沒有內部的不團結,別人想要打敗你這個集團,其實是很難的。

本來,窩闊台後人的封地,已經被蒙哥肢解,同時蒙哥還派人把窩闊台的後人嚴密看管起來。作為窩闊台孫子、合失兒子的海都,也只有海押力一塊小小的封地,手中既沒有地盤,也沒有兵力。照理說,海都是永遠沒有崛起機會的。但是蒙哥的弟弟們爭奪大汗之位,機會就這麼來了。

海都崛起,他並不是一開始就說自己要做大,要復興窩闊台汗國這個話的。如果他一開始就那樣說,可能他剛剛起勢,就被別人給滅了。他一開始的做法是,站隊站到阿里不哥這邊。

海都站隊是理所當然的。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打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在站隊。有的站在忽必烈那邊,有的站在阿里不哥那邊,這是大家共同的做法。海都這樣做,暗中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誰也不會懷疑他。

不得不說,海都站在阿里不哥這邊,是個非常聰明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時阿里不哥力量最弱,因此阿里不哥不會限制海都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同時,阿里不哥註定是要失敗的,這使得海都得以做得更大,更無人能夠拘束。最為關鍵的是,由於海都支持阿里不哥,所以他在道義上占據了主動,這也是他此後能夠持續不斷變大變強的最重要原因。

為什麼說支持阿里不哥,就是在道義上占據主動呢?

因為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他當大汗,是符合蒙古「幼子守灶」傳統的。再說了,蒙古南征的時候,就是讓阿里不哥監國,明顯就是想傳位給他的意思。所以,阿里不哥當大汗是理所當然。

反觀忽必烈,他的漢化傾向太明顯,這種漢化的做法,遭到了很多傳統蒙古貴族的反對。而且他本身沒有繼位資格,卻率先擅自自立為汗,所以反對他是理所當然的。

當海都在道義上占據主動的時候,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他就有了繼續擴充軍隊,戰鬥下去的理由。

事實上也是這樣。當忽必烈經過四年戰爭,打敗阿里不哥的時候,其他那些反對忽必烈的勢力,心裡充滿畏懼。但是海都站出來,極力遊說他們,給他們打氣,告訴他們必須戰鬥到底。因為如果停止戰鬥的話,不但四大汗國都會被忽必烈吞併,而且由於忽必烈實施漢化政策,這也意味著,蒙古的傳統將徹底消亡。大家只有團結起來,和忽必烈抗爭到底,蒙古傳統才有延續下去的希望。

在海都不遺餘力的宣傳鼓動之下,金帳汗國和察合台汗國都團結在了海都的身邊,海都儼然成為反對忽必烈的一桿旗幟。

此後,海都利用他的「道義」,先後三次成功策反不同的勢力,和他一起反對忽必烈。

第一次是策反了八剌。因為察合台汗國內部不穩,忽必烈派八剌回國奪權,最終幫助他奪得了權力。本來,忽必烈想通過這種方式,把察合台汗國拉到自己身邊。沒想到八剌儘管奪權了,但是他卻和海都站在了一起,對忽必烈進行反戈一擊。不得不說,海都的遊說能力非常強,這也是他的「道義」,獲得了大家認可的緣故。

第二次是策反昔里班。昔里班是蒙哥的兒子。當時忽必烈派昔里班到軍隊去,幫助打擊海都。但是海都又派人遊說昔里班,對他說,你是大汗的兒子,蒙古大汗的寶座,本來應該是他們兄弟的。可是忽必烈仗著自己手中有兵權,奪去了你們兄弟的大汗之位,你應該要回來。在海都的煽動下,昔里班也倒戈,反對忽必烈。儘管最後忽必烈平定了昔里班之亂,卻也累得夠嗆。

第三次是策反乃顏。乃顏是東道諸王的領袖,海都派人告訴他,你的高祖帖木格是成吉思汗的幼弟,本身是具有繼承權的。可是後來被蒙哥給殺掉了,這就是一種仇恨,你得報仇雪恨,反對拖雷後代建立的國家。乃顏果然受到了煽動,和海都聯合起來,從東西兩面夾攻忽必烈。

再加上忽必烈由於正和南宋決戰,因此海都在北道諸王、東道諸王的幫助下,兩次打到了蒙古的舊都哈拉和林,呈現出一種復興原先的蒙古帝國的態勢。

如果不是後來海都受了重傷,在半道上去世的話。忽必烈和他的後人想要滅掉海都這股新興的強大勢力,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也許海都也不可能滅掉忽必烈的元朝,但是這樣一來,蒙古帝國就不是變成以元朝為宗主國四大汗國為藩屬國的體系,而是變成東西兩大帝國對峙的體系。那樣一來,蒙古的歷史或許會改寫。

總之,海都之所以敢於反對忽必烈,而且得以迅速崛起,正是因為忽必烈首先破壞了帝國權力繼承的遊戲規則,野心勃勃的海都抓住忽必烈的這個軟肋,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也因此在蒙古帝國內部掀起了一陣狂風,差點就改變了歷史進程。

(參考資料:《蒙古黃金史》《元史》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0287d2fec8dc4b1ae2fd8a6ca4fc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