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站在時間轉角處回望2023年,東北全面振興譜寫新篇,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履堅定,雄安新區拔節生長,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活力脈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勢見效,粵港澳大灣區勇立潮頭……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區域協調發展正在攻堅破障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引擎。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
國家級都市圈持續擴容
2023年,瀋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先後宣布晉級國家級都市圈。至此,國家級都市圈數量已快速增長至12個。共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共享優質公共服務……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成效明顯,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點評:國家級都市圈加速擴容,區域分布實現相對均衡。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的關鍵著力點。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要充分考慮其區位、經濟、人口、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因素,精準把握政策時機、力度和路徑以形成更好發揮示範效應。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法可依
2023年4月1日,我國第二部流域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標誌著九曲黃河走上了從「無法可循」到「有法可依、循法而治」的良性軌道,對於保障黃河安瀾,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點評:法護黃河,惠澤千秋。這部江河流域保護標誌性法律的施行,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水定產,產業謀新,協同發展,沿黃九省區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台,明確福建在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中的定位、使命和任務;12月,福建推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施工圖」,打造海峽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三個示範樣板,構建福建全域融合新格局。
點評: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截至2023年11月,福建累計落地台資項目25000多個,實際利用台資330億美元,新設台企戶數連續多年位居大陸首位……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親,對台工作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條件,未來要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向更廣領域、更高程度、更深層次邁進。
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
2023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要求立足東莞對台交流合作基礎和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稟賦,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努力打造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點評:在兩岸交流合作中,東莞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經過30多年的深厚積澱,東莞具有紮實的對台交流合作基礎和創新發展資源稟賦,而且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因此,東莞要積極探索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有效路徑,全力打造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先行地與試驗區,帶動其他地區提升對台創新發展合作水平。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舉辦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舉辦。16天的「杭州時間」交出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盛會答卷,成就了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以杭州為主的「亞運城市」正持續享受著亞運會帶來的長尾效應。
點評:以賽謀城,以賽營城,以賽興城。縱觀國際賽事名城,無不是以一域之「賽」謀全域之「城」,推動城市能級跨越提升,推動民生服務走深走實,實現高質量發展。進入「後亞運時代」,一座座亞運場館惠民開放,一系列國際賽事接連上演,正是杭州利用「亞運遺產」加速打造國際賽會之城的一次全新跨越。杭州值得大膽想像,更有著無限可能。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來華參會,各方共形成了458項成果。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向世界鋪展出一幅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美好畫卷。
點評:中國倡議,全球響應,世界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已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轉化為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隨著下一個金色十年的開啟,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將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超大特大城市迎來新成員
2023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其中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增至10座,人口在500萬-1000萬區間的特大城市達9座。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超大城市隊伍新增3名成員,分別為武漢、東莞、杭州;特大城市隊伍新增合肥和蘇州2名成員。
點評:城,為人而建,因人而興。雖然不能簡單把人口數量作為城市規模的唯一標準,但一座城市人口數據變化的背後是城市產業、經濟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綜合反映。城市的持久繁榮,關鍵在於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除了追求經濟增長外,還要追求生態環境的改善、歷史文脈的延續,以及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提升等。
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取得新突破
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指出,2023年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制定出台一攬子支持政策,對於推動東北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具有重要意義。
點評:白山黑水間,東北振興正當時。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要在提升東北經濟一體化中尋求新動力、實現新突破,把握用好發展動能的加快集聚期,鞏固提升、借勢而起;把握用好產業升級的轉型關鍵期,攻堅克難、應勢而上;把握用好跨越趕超的發展窗口期,爭先進位、乘勢而上,在合力打造東北經濟增長極、形成區域改革發展新布局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新疆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
2023年11月1日,我國第22個自貿試驗區——新疆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成為我國在西北沿邊地區設立的首個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個月來,新疆自貿試驗區新增經營主體2000餘家,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形成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全方位、高水平區域開放新格局。
點評:向新而行,開放而生。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和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之際,新疆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有利於積極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有利於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新疆經驗,有利於新疆以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
深汕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3年11月1日,《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由「飛出地」全面主導區域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是廣東、深圳在法治軌道上有力有效推進合作區建設發展的改革探索,為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探索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經驗。
點評:一子飛出,滿盤皆活。自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掛牌成立、由深圳全面主導各項工作以來,汕尾與深圳的雙向奔赴按下了快進鍵,「特別+合作」「田園+都市」「特區+老區」的實踐經驗讓這塊飛地釋放出強大動能。如今,汕深兩地一體化規劃、無邊界對接,產業、資本、人口等資源要素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體的格局。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總 監 制丨王 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