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中:素養評價呼喚學習任務群教學

2019-07-29     現代課程網

本文整理自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高中語文教研員張克中老師,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高中語文「新教學」研討活動(上海靜安專場)上的分享《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與評價》。

通過簡析最新中高考試題,張老師指出:「素養評價在試水,評價變革已經在路上。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由知識教學、講授式教學走向實踐性學習,教學必須走向學習者中心。」張老師還結合具體教學設計案例,簡要分享了轉向任務群教學設計的三個策略,為一線高中教師理解新課標、實踐新教學、迎接新高考提供了一條參考路徑。

繼續昨天的《素評價已在試水,而且已試到高考里!》,今天分享其餘部分《素養評價呼喚學習任務群教學》。


  •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高中語文教研員 張克中

素養評價呼喚學習任務群教學


評價變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必須轉型,由知識教學、講授式教學走向實踐性學習,教師中心走向學習者中心。但如何轉型?我們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轉向學習任務群教學。

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有四個原則,包括學生中心原則、真實情境學習原則、實踐性學習原則、過程性評價+素養評價原則(終結性評價),與此相對立的就是傳統的教師中心、知識中心、知識評價。


尤其是真實情境學習原則、實踐性學習原則對應的知識中心,這麼多年來,我們老師都是講知識、練知識、考知識,如此反覆,已經造成了很多問題。現在看,不是不考知識,而是考知識的方向發生了變化,所以要警惕,要反省。

從知識評價轉向素養評價,不單過程性評價要這樣,終結性(結果性)評價也要如此。


走向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的三個策略


策略1:大單元設計、真實學習情境創設、主任務下的項目學習


江蘇語文高考試題,從2004年開始到2019年,我發現最典型的情境式命題是2004年的第23題。


書面語的表述,要求轉成口語表述:學校邀請徐凡與學生座談時,你以文學社成員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說:


當年有的考生第一句話就答:「徐凡,男……」,這就像主持老師在台上向大家介紹我:「張克中,男……」,是不是不正常?當時一些老師認為這是學生將書面語轉成口語的過程中考慮不周全導致的,我倒覺得是考生身在考場,沒有將自己置於試題呈現的情境中犯的錯。這道題的設計者也許是無心的,但對我們很有指導意義。

關於真實情境創設,更高一層的表述是北京師範大學王寧教授的三句話,即要從所思所想出發,以能思能想啟迪,向應思應想前進。


主任務的項目學習。比如「我說三國『一號』人物」這個主任務,下面設計有很多任務活動,所有任務活動又回過頭來解決一個大問題(大任務);解決這個大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為完成「我的文學三國」這一項目就需要深度學習,進而引導學生深度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


策略2:基於教師課堂講授的教學設計,轉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


我曾聽一位老師上《與妻書》一課,他設計了一個任務,讓我眼前一亮。

教《與妻書》,原來基於教師講授的教法,先介紹作者、文章背景,然後是文章的實虛詞,再後是文言大意,等等。但這位老師一上來,就給學生一個任務:

林覺民給妻子陳意映寫了這封信,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妻子陳意映到底有什麼反應,現在假如你是陳意映,試著給自己的丈夫寫一封回信。


這就是很有代表性的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第一,丈夫寫了內容豐富、感情深摯的信,作為妻子你在信中是不是該一一回應?因此,如果你給丈夫的回信表達是準確的,你對《與妻書》的理解也必然深刻。第二,你可能考慮得比丈夫還要細,因為你不僅是個女人,還是個妻子,還是個母親,可能還是家族裡重要的兒媳或孫媳,你還要對丈夫說什麼呢?……根據丈夫信里的內容寫回信,這位老師的設計就是基於學習的教學設計,而且是導向深度學習的。這是它與基於講授的教學設計差別懸殊的地方。

再如,溫州一位老師設計的一個任務「如何拍攝一個保護大象的短片」。任務下提供選項,假如你是偷獵者,你會怎麼寫腳本?假如你是志願者,假如你是一棵樹,假如你是一頭大象,假如你是一名原住民,你會怎麼寫?這些不同的角度就會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啟示。



從課堂講授的教學設計轉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必須得轉變觀念。從教育觀念到師生觀念,從教材觀念到課堂教學觀念,再到評價觀念全都要轉變。由於傳統講授教學的慣性,這對教師是一大挑戰。


策略3:注重過程性評價

看一個寫作題: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老師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這不是大學生才寫的論文嗎?對中學生是不是太苛刻了點?其實,美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寫論文了,讓學生寫小論文,重在過程,這樣的收穫是我們眼下600字、800字的作文訓練所不能比的。

詩人選擇什麼樣的詩體來表達情感是非常講究的,李白之所以選擇《夢遊天姥吟留別》,由他的性格、人生際遇、社會狀態等決定,也由詩體的特點決定。讓學生從其中的一兩個角度來寫一篇文章,就是很典型的過程性寫作,為什麼?因為這是在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完成的,而不是明天要寫作文,今天還不知道寫什麼,甚至要等到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才拍腦袋想到。而論文式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進行主題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完成對文本理解的過程。這樣的寫作過程,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值得所有高中語文老師重視。

(全文完)

《普通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指南 必修》

普通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 必修

  • 編委會:朱慕菊 張民生 崔允漷 楊向東
  • 顧 問:巢宗祺 方智范 王寧
  • 主 編:陸志平
  • 執行主編:張克中
  • 副主編:徐志偉 戴曉娥 周於 朱念
  • 編 者:石俊 包旭東 朱亞梅 劉生權 孫晉諾 杜新建 李滔 張小兵 張志強 張春華 陳丹 陳興才 周健 郝彧 顧鑫浩 滿春燕 魏榮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IOQmwB8g2yegNDIn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