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雖殘酷無比,母愛卻無時不在……引發很多人共鳴,看完淚流滿面

2020-05-09   河北青年報

原標題:自然界雖殘酷無比,母愛卻無時不在……引發很多人共鳴,看完淚流滿面

明天( 5月10日)就是母親節啦~

為祝福偉大的母親,

河北教育出版社

推出「母親節向媽媽表白」活動。

活動規則:在本條微信下留言,寫出你想對媽媽說的話,獲贊前8名的讀者,將隨機贈送一冊劉先平「自然保護區探險系列」圖書。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5月10日18時

母愛,是人類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著名作家老舍說過: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

其實,不僅人類如此,動物為了護仔,也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植物為了生命的延續,更是進化出匪夷所思的能力。

不信,我們來看看劉先平「自然保護區探險系列」的一些片段——

眼下正是繁殖季節。

鷂子早已偵察到黑卷尾鳥巢中有嗷嗷待哺的雛鳥,趁黑卷尾鳥外出覓食時,鷂子企圖偷襲雛鳥。幸好黑卷尾鳥及時趕到,於是展開一場殊死的搏鬥。

不可一世的鷂子,狼狽得如被抓住的小賊!在它的左側,有兩隻黑卷尾鳥,右側有三隻——黑卷尾鳥從兩側很有章法地頻頻進攻。

左側一隻剛用翅膀撲擊,鷂子兇狠地伸嘴迎擊,卻疼得一抖。原來,右側衝過來的黑卷尾鳥已在它尾上厲害地來了一口。

鷂子只得抬頭升高,那隻先頭用翅撲擊的黑卷尾鳥已反轉身子壓在它的頭頂,天空飄下了幾片麻色的羽毛。

黑卷尾鳥們縱橫飛掠,輪番衝擊,終於打得鷂子抱頭鼠竄。黑卷尾鳥們追了一段之後,卻不約而同地返航,飛回山坡的那棵老楓樹上,似乎守著一條無形的防衛線。

通常的情況下,黑卷尾鳥根本不是鷂子的對手,但在繁殖季節,親鳥鳥類在孵化和育雛期間,相對於幼體雙親,被稱為「親鳥」特別兇狠,大家團結奮戰,輪番進攻。再說,鷂子總是做賊心虛的。

在青海湖鳥島,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正在繁殖的斑頭雁群起反擊前來偷襲的狐狸,逼得它東躲西藏。在斑頭雁的輪番俯衝下,狐狸沒有片刻的喘息,最後終於倒地斃命!

母愛能產生驚人的力量!‍

——節選自《野驢儀仗隊》之《鳥戰風雲錄》

說來好笑,別看成年大熊貓肥胖,體重有幾百斤,但它剛從母體落地時,僅僅只有八九十克(還不到二兩),身長只有十三四厘米(相當於自來水筆的長短),雙眼緊閉,肉紅色的身上只有短而疏的白色胎毛,簡直像只小白鼠!

一直要到滿月之後,它的肩胛、眼圈、四肢才變得黑油油的,出現鮮明的黑白相間的條紋,才顯示出它是大熊貓的子孫。滿月時的體重,也不過才 1000 多克。

幼仔又特別嬌氣,總是又哭又喊(每小時竟能達120多聲),向母親要奶,要愛撫。媽媽也特別寵愛新生兒,輕輕地含在嘴裡或摟在懷裡。

哺乳動物具有強烈的母性:在產仔和哺乳期間異常敏感,且有非常的聰明才智和極其兇悍、暴戾的脾氣。在王朗自然保護區,有隻大熊貓為了護仔,曾一口將某人的手齊腕咬斷(我見過這位獨手大漢)。另有一例:某人和大熊貓遭遇,臀部被咬,僅僅一口,所剩只有一半。

——節選自《野驢儀仗隊》之《拜訪熊貓媽媽》

2月份,我從紅樹林帶回幾顆種子——種子是在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拾得的。

站長送給我時,特別指著頂端的兩片嫩葉說:「你看,種子還未成熟就開始萌出新葉;一旦成熟,種子脫離母體掉下,又尖又長的尾部就插入了海塗,幾小時後生根。若是被海潮捲走,它就過著漂泊的生活,一旦碰到灘涂,它就紮根。」

「多神奇!種子一落地,就已完成了一般植物紮根、發芽的階段。任憑潮漲、潮落,它已牢牢地立足發展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神奇的、被科學家們稱之為「胎生」植物——秋茄的種子!與其說它是顆種子,不如說它已是一棵秋茄樹。

生命的形態、生命的繁衍,多麼奇妙,多麼豐富多彩!為了適應嚴酷的環境,生命的本能作出了令人感嘆的、巨大的、堅韌不拔的努力!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它們面前也得俯首沉思!‍

——節選自《三次水中逃生》之《夜探紅樹林》

此外,珍貴的燕窩製造者金絲燕,第一次用唾液築起雛燕的搖籃,被貪婪者攫走之後,它們會再築;再被攫取,再築;頻繁的勞作使它們的唾液腺破裂,再築的窩是用鮮血壘起的。

還有,克服動物本能,用乳汁喂養小老虎的狗奶媽;一趟趟銜來食物、清水喂養雛鳥的鸕鶿……

動物在完成生命的重任時,總是那麼不辭辛勞、頑強不屈。如果你被感動了,趕緊寫下想說的話,劉先平「自然保護區探險系列」圖書等你來領。

劉先平被譽為「中國大自然文學之父」,生於1938年的他,於1974年開始,跟隨科學考察隊開啟了自己的大自然考察、探險之旅。

此後的40多年間,他不辭辛勞,不懼風險,登高山之巔,赴沙漠之遠,在雨林艱難跋涉,潛海洋尋幽探秘……

他聽呦呦鹿鳴,看千鳥飛翔,飽覽了奇絕風光;他也跟虎豹打過游擊,被猴子搶奪相機,在山林野趣中經歷了很多驚險時刻。

劉先平

生態惡化導致的珍稀生物滅絕,激勵他於1978年重新拿起筆來呼喚生態道德,1980年出版的在野生動物世界探險小說《雲海探奇》,被認為是中國大自然文學的開篇、標誌性作品。

40多年來,劉先平用40多部作品,關注生態平衡,呼喚「生態道德」,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大自然文學的審美體系和哲學理念。

他的「自然保護區探險系列」包括《三次水中逃生》《給猴王照相》《野驢儀仗隊》《長頸子 長鼻子》,精選了劉先平40年來在自然保護區探險中的奇聞、奇遇,融文學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為你揭開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奧秘,展現大自然和生命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