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家長認為,班級的座位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每次老師分座位的時候,都拚命地想讓孩子往前坐。可接下來這個孩子,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這是一個7歲的小男孩,個子不高,在分座位的時候,主動要求要坐最後一排。起初,這個孩子經常因為上課看不見黑板而站起來,老師發現之後,就和孩子商量讓他往前坐坐,可他依然不願意。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肯回答。無奈,老師只能偷偷觀察他,企圖找出來原因。
終於,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發現孩子將自己的小腳拿出來,掰扯著不知道在幹什麼。放學之後老師問孩子才明白,他是在用腳算數。而且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孩子不願坐到前面,怕同學們笑話自己。
雖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幫媽不得不說這個孩子的學習方法需要改正,畢竟這種方式無法持續用到孩子長大。因此,這個時候我們的措施很重要。
1、在態度上:尊重孩子
當孩子們有了困難,自己又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就像上文中用腳算數的孩子,我們不能讓孩子鬧笑話,所以最好不要在同學的面前,說孩子的習慣不好。而是要在私下裡對孩子說,讓孩子慢慢改正。若是不尊重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不僅不改正不良習慣,甚至還會讓孩子變得內向,以至於到最後有困難時,也不敢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2、行動上:家校共通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正的,尤其是小孩子,並沒有那麼強的自制力,而修正一個習慣卻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在這個時候,大人們的監督就變得很重要。這個監督不僅僅是學校老師要做的,家長們也應該做出一份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習慣。
3、言辭上:耐心溫柔
家長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一定不要心急。我們所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將孩子從頭到尾否定個遍,而是要教會孩子新的學習方法,並監督孩子用新的方法代替舊的方法。因此,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好好對孩子說。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教育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在不同的時間我們會遇到孩子不同的狀況。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孩子出現狀況之後加以引導,但是上面的原則大家一定要遵守。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jX1xm4BMH2_cNUgSL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