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如此可怕,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河泛濫?

2022-08-05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食人魚如此可怕,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河泛濫?

兇猛、要吃人是食人魚給人的第一印象,其實,食人魚是超級膽小鬼,不敢單獨行動,遇見健康的動物,跑得比誰都快。

之所以覺得可怕,是人們被兩部風靡全球的食人魚電影帶偏了。對此,我帶大家了解一下食人魚。

食人魚

其實,食人魚並不光指一種魚,而是指亞馬遜河流域一類具有食肉習性的魚類統稱,當地土著稱之為「長著牙齒的魚」,在中國,我們把它稱為食人鯧、水虎魚。

食人魚屬於脂鯉科的魚類,有三十多種,屬於雜食動物,小型的只有15厘米,大型的可達60厘米,因長有鋒利的牙齒,常被影片描述的恐怖猙獰。

其實在很多國家,食人魚常作為觀賞魚存在,具有很高的顏值。

食人魚為什麼可怕

影片中的誇張和藝術加工,把食人魚塑造成了噩夢般的殺手,任何東西落入水,都逃不過它們的魔爪,連鋼板都能啃食殆盡……現實中真有這麼可怕嗎?

其實,食人魚性情雖兇猛,但膽小特別小,對於河流中任何健康的動物,它們都會避而遠之,相反,那些老邁的、快死的、受傷流血的動物才是它們的最愛,只要遇見了,蜂擁而上,迅速啃食完畢,留下一堆堆骸骨。

在動物界,食人魚的綽號叫「水中狼族」,常成群攻擊弱勢群體,就像狼群攻擊山羊一樣。同時它也是清道夫,專門清理河水中的老弱病殘,促進自然界的優勝劣汰。

最兇猛的食人魚主要以紅腹食人魚、黑食人魚、胭脂食人魚為主。要咬人的當屬紅腹食人魚。

這類食人魚咬合力驚人,一邊快速吞著肉,一邊接著咬,成群狀態下,只要被形成漩渦般攻擊,被咬的生物在幾分鐘內,就只能剩下骸骨了。

黑食人魚一般不會攻擊人,在委內瑞拉居民眼裡,這類食人魚被冠以「閹驢者」的稱號,據說雄性牲畜過河時,黑食人魚喜歡吃掉牲畜的睪丸,讓牲畜落下終身不育的悲劇,這類魚讓當地人恨得牙痒痒。

其實,食人魚一般不主動攻擊健康未受傷的大型動物,他們主要以小魚、蝦蟹、昆蟲為主,偶爾也會吃些意外死亡的鳥類、青蛙和蜥蜴等換換口味。

只要人們不亂來,不帶傷下水,不在水裡清理動物屍體,清洗肉,食人魚是不會攻擊和傷害人類的。

台灣一檔節目專門講述過食人魚傷人、吃動物,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

節目中講到,秘魯一位11歲的小男孩不幸掉落在一個池塘裡面,這個池塘里有食人魚,結果不到半小時時間,這個小孩竟然只剩下一堆骸骨。

不是說食人魚不會主動攻擊人嗎?怎麼會造成如此悲劇?

主持人說道,你靜靜地站在水邊,食人魚是不會主動攻擊你的,倘若你掉進水裡盪起水花,食人魚就會興奮了。如果你身上有紅色的顏色,那食人魚簡直要嗨翻了。

另一個主持人說道,這個小男孩掉進池塘後,一定很緊張,一緊張就必須要掙扎,掙扎就會有水花,當你掙扎的時候,就會讓食人魚獸性大發來咬你了。

小男孩掉進去後,也大聲呼救過,可是當人們趕來時,他已經變成一堆白骨了,從打撈上來的白骨來看,小男孩的衣服也被咬的支離破碎,連衣服也快吃光了。

主持人接著說,食人魚撕咬起來的時候,群起攻擊,殺傷力非常強悍,據統計,在亞馬遜河,每年食人魚要吃掉1200多頭牛。

當地人也做過實驗,把一隻25kg的羊扔進食人魚泛濫的區域,瞬間就冒出紅色的血水,五分鐘過後,這隻羊就被啃食殆盡。的的確確證實了食人魚確實很可怕呀!

再說到,也有人拍到,一隻鳥不小心掉進了河裡,食人魚試探性地過來咬了一口,沒想到鳥兒撲騰翅膀掙扎,濺起了水花,直接引過來更多的食人魚,兩分鐘不到,整個水面恢復了寧靜,這隻鳥只剩下皚皚白骨和零散到各處的羽毛。

主持人繼續說,食人魚的牙齒是世界上少有的利器,一整排全是鋸齒,非常尖銳,齶骨非常堅硬,一口咬下去,就是16平方公分的距離,非死即殘。

當地人把食人魚譽為聞到血腥味就瘋狂的「水中狼族」!

一條食人魚就這麼兇殘,要是成百上千條群起而攻,就是成百上千個16平方公分,一個人又有多少個16公分?

又說道,亞馬遜流域的印度安人想要安然渡河,就把一頭病弱的牛扔進水裡,等待食人魚都過來撕咬病牛的時候,人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渡河了。

人要想釣食人魚,就用一根繩子綁一塊肉,丟進水裡一拉一抖,食人魚就釣上來了,十分方便。

這是一檔台灣節目講述食人魚的過程,根據食人魚的習性,啃食掉水的小男孩一事,多少有點誇張成分。

第一可能是小男孩掉水前就已經受傷流血,是血腥味引來了食人魚;第二可能是小男孩掉水溺亡後,才引來食人魚啃食。不過無法考證,此等悲劇希望不要再發生。

食人魚的咬合力有多大?

科學家曾經用黑食人魚做過實驗,一隻發育完全的黑食人魚,咬合力在150公斤左右,按身體比例來看,食人魚比大白鯊、鱷魚等威猛動物的咬合力還要厲害。

食人魚的下顎張弛有力,配上鋒利無比的牙齒,精確的閉合程度,以至於當地土著常抓黑食人魚來當做剪刀使用。

食人魚膽子小,但策略高,它們捕獵時講究時機,不會單體進攻,往往都是一窩蜂上,先咬獵物的眼睛和尾巴,讓獵物失去逃跑能力後,再呈漩渦般啃食,一波帶走。

血腥味最受食人魚的青睞,它們會從獵物的受傷部位開始吃,直到掏空獵物內臟後,再吃掉肌肉和脂肪等外部組織,這是他們進化而來的兇殘之處。

如此厲害的食人魚沒在亞馬遜河中泛濫,是因為它有很多天敵,也受大自然的約束

在亞馬遜河裡面,每一種動物都要比外邊的動物兇狠,在這條河裡生存,沒有最狠,只有更狠。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里,要想活命,就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

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到了亞馬遜河流域,瞬間變成食物鏈的最底層,著實可怕。

食人魚在這裡的兇狠,也只能排在五名之外,因為還有比它更厲害的動物。

1.黑凱門鱷:有一個生物學家去亞馬遜河研究這裡的動物,沒想到被摸上床的黑凱門鱷瞬間咬斷一條腿,若不是及時掙脫,及時送醫,恐怕性命難保。鱷魚也常拿食人魚充飢。

2.吸血鬼魚:食人魚夠厲害了,可遇到吸血鬼魚,只有被吃的份,這類魚專門吃食人魚,牙齒的鋒利程度勝過食人魚。

3.電鰻:亞馬遜河的電鰻可不是鬧著玩的,一般的電鰻只能放出300-500伏特的電壓,這裡的電鰻能夠釋放出800多伏特,而且1秒中可釋放50次,持續時間15秒,這種攻擊,都能把牛電死,鱷魚見了都會流淚。

科學家也做過相關實驗,一條不到一米的電鰻,釋放的一次電流,就能瞬間讓30隻食人魚一命嗚呼!食人魚見了電鰻,也得叫一聲老大哥,求饒命。

另外,亞馬遜河的巨蟒、河豚、巨獺、巨骨舌魚、鷺鷥等動物也是食人魚的剋星,它們的魚卵也常被其它動物吃掉。

當然,人類也是天敵之一,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市場上,還能買到食人魚。當地人並不愛吃食人魚,而是饞用食人魚煲的湯,據說,當地很多人奉食人魚湯為上等的春 藥。

自然界最重要的一點,講究一物降一物,才能維持食物鏈平衡。

你說翻車魚厲害吧!所有生物里產卵量第一,一次產卵達3-4億顆,成年的翻車魚也有3噸左右,可它沒攻擊力,被海豹等動物啃食身體時,也只能默默承受著。

你說老虎獅子厲害,可它們產量小,再兇猛也抵擋不住歲月的蹉跎。

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創造出一種生物,就有立馬創造出一種剋星去制服它、約束它,泛濫只是暫時的,並不是永恆的。

總結

食人魚廣泛分布在南美洲各水域中,天敵眾多情況下,是無法泛濫的。但是,當它們流竄到世界各地,增殖繁衍後,就是當地生物的噩夢。

比如,2012年夏季,廣西柳州的一位居民在河邊給小狗洗澡時遭到了食人魚的攻擊,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們也擔驚受怕了很久。

其實,從2002年開始,我國就發過通知,禁止非法引入食人魚,並三番五次強調,嚴禁將食人魚放入自然界。

放眼全世界,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當地生態破壞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曾經泛濫的小龍蝦,河中的清道夫,江中瘋長的水葫蘆等,都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看來,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何等重要,在對待食人魚的問題上,可千萬不要招惹它。

食人魚膽小,魚肉又不好吃,不小心引入後,除了給人們造成兇殘、恐怖、惡魔的印象外,就只會破壞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了。

你們認為食人魚可怕嗎?歡迎留言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f889a6c4e5b36a8849f2a6909051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