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血糖高不用怕!除了西藥治療,這2種治療方法,也值得一試

2023-03-15     醫者榮耀

原標題:醫生:血糖高不用怕!除了西藥治療,這2種治療方法,也值得一試

有個朋友前段時間去醫院體檢,醫生說他血糖偏高,他聽了嚇一大跳,擔心自己得了糖尿病,事後聽完醫生解釋,才明白只是單純的血糖偏高,並非糖尿病。那高血糖到底要不要降血糖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高血糖與糖尿病,這二者有何區別。

高血糖是由於飲食、情緒、感染、創傷等因素導致的血糖值高於正常範圍的情況,只要飲食平衡,控制糖分,保持心情愉悅,勤鍛鍊一般就能恢復正常;而糖尿病是由於內分泌紊亂,胰島功能受損造成糖代謝失常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比較多,可能會引起糖尿病腎病、酮症酸中毒,也會引起心臟病變等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所以一旦發現疾病,在疾病的早期就要儘早的進行控制。那麼,降血糖除了可以用西藥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治療方法呢?這2種方法,或也能幫你科學降糖。

1.中藥治療

因肝腎陰虛所致血糖高的患者,多有五心發熱、舌質絳紅、舌苔薄黃等症狀。在治療上,以滋陽補腎為主,可選知柏六味地黃丸加減。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熱盛傷陰型高血糖的患者,會有口苦、口乾、渴喜冷飲,舌苔黃燥,脈洪數,心煩 ,喘氣急以及易飢餓、腰酸,大便乾等症狀,一般這類型的高血糖患者多為老年人,形體肥胖或超重,體力和精力都會較以前有所減退,由於這類型的患者多有熱盛陰虛夾痰淤等情況,所以在治療上,也應以清熱、養陰、化痰、活血為主,可選擇以下中藥方治療:太子參、麥冬、五味子、黃連、生地、丹皮、葛根、白僵蠶、荷葉、知母、丹參、蒲公英,各適量,一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可連服兩周。

氣陰兩虛型高血糖的患者,多有口咽乾燥以及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腰膝酸軟、夜尿多、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等症狀。這多是由於心氣虛、心血虛引起的,因此在治療上,宜以補心氣、養腎陰為主,藥方組成為:黃芪、山藥、熟地黃、知母、葛根、天花粉、山茱萸、金櫻子、芡實、澤瀉、茯苓、牡丹皮、鬼箭羽、雞血藤、水蛭、五味子、雞內金,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可連服4周。

2.穴位刺激輔助治療

降血糖的穴位刺激方法頗多。

第一種是溫針,常用穴有陽池、胰俞以及三焦俞。胰俞穴位置為第8胸椎下旁開1.5寸。常用穴均用,取雙側。先將純艾條切成1.5~2.0㎝長之艾段,另備鮮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無鮮橘皮,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用艾條作溫和灸法。常用穴輪流選組,隔日治療1次,50天為一療程。可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值。

第二種是按壓穴位。常用穴位有然谷穴、魚際穴、內廷穴以及關元穴。每日按揉這些穴位有滋陰補腎、清熱潤肺、補益下焦的作用,達到降糖的功效。

總得來說,西藥降糖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常用藥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二甲雙胍、羅胰島素等。但是長期服用西藥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相比較而言,中藥副作用會小很多。但是降糖效果相比西藥降糖藥或者胰島素來說,可能會較慢,不能快速降血糖。但是中藥可全面調理身體狀況,從而達到好的效果。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彥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f8071d1cd7ce55972804406a7ed73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