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呂植:不要只說愛自然,要問你可以為它做什麼

2022-08-19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對話呂植:不要只說愛自然,要問你可以為它做什麼

立秋已至,暑氣未散,劇烈的氣候變化將人們捲入憂慮的漩渦。當我們心繫一群野象的遠行、傷痛於長江白鱘的滅絕時,具體的問題是什麼,具體的解法又在哪?未來還會好嗎?地球會拋棄人類嗎?熱烈的公共討論與前線的保護實踐是否存在錯位?等等疑問,在熱氣里蒸騰。

本期「螺絲在擰緊」的嘉賓是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呂植。主播吳琦還在北大求學時,她已是校園裡的傳奇,在至今 37 年的職業生涯中,她始終將研究與實踐結合,活躍在秦嶺、青藏高原等地的自然保護一線,是中國自然保護歷程的親歷者。

節目裡,她談到如何在自然保護中擺放人的位置,作為外來者在保護行動中理解當地人的處境;以及作為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哪些努力,真正地關心我們所生活和生存的環境。

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馬拉雅

網易雲音樂|單讀 App

搜索「螺絲在擰緊」,或掃碼直接收聽

05:09

公眾對自然的關注,真的轉化為實踐了嗎

13:02

回顧 37 年親歷的自然保護進程

——1980 年代:人與動物的拉鋸

——1990 年代:錢!

——1998 年「禁伐令」:環保的里程碑

21:25

呂植:「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hope」

30:45

「以生態為名的做法不一定對生態有好處」

47:14

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阻礙

——用單一指標衡量好壞

51:59

你更喜歡乾淨的草坪,還是雜亂的綠地?

55:11

從身邊開始建立「保護區」:以北大為例

59:14

不要浪費食物!

1:13:14

當環保與生存的訴求碰撞,「生態公平」很重要

1:15:05

向藏區文明學習:萬物有靈、眾生平等

1:37:09

尋找真答案,不必拘泥於學術與政治的框架

1:40:56

「做不到的時候,也不用把自己全折進去」

談話中提到的書籍

《秦嶺大熊貓的自然庇護所》,北京大學 陝西長青林業局聯合大熊貓研究小組著

《增長的極限》,[美] 德內拉·梅多斯,喬根·蘭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

談話中提到的公眾人物

潘文石,動物生態學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大熊貓及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主任、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主任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遜(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2021),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王放,動物學博士,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阿恩·內斯(Arne Næss,1912-2009),挪威哲學家,奧斯陸大學哲學教授

項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劉紹華,人類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賈雷德·梅森·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美國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生物地理學家以及非小說類作家

談話中提到的組織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成立於 2007 年,專注於物種和棲息地的保護,希望通過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示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徑和方法。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是以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為主題的專項基金。

貓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是由生態愛好者和科學家共同成立的民間志願者團隊,關注華北豹等中國野生貓科動物。

iNaturalist(簡稱 iNat),是一個藉由社交網絡實現的公眾科學項目,旨在讓全球各地的人發現、記錄並分享身邊的物種信息。

談話中提到的項目

「天然林保護工程」,於 1998 年開始實施,是中國林業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標誌。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指按照生命共同體理念,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過程和活動。

「北京百萬畝造林」,2012 年北京市啟動第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作,經過連續兩個五年的兩輪百萬畝造林,新增造林綠化 202 萬畝。

「城市裡的公民科學家」,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復旦大學王放研究團隊聯合發起,並獲得華泰證券「益心華泰」公益項目和愛德基金會的支持,與市民一起研究和保護城市中的野生動物。

「中國最高的樹」,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發現了迄今為止我國最高的樹木——一株雲南黃果冷杉,高度為 83.2 米。

談話中提到的知識點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認為環境質量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呈倒 U 型曲線。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指公眾參與的科學研究,包括非職業的科學家、科學愛好者和志願者參與的科研活動, 範圍涵蓋科學問題探索、新技術發展、數據收集與分析等。

鬱閉度,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

跡地,指森林採伐、火燒後,尚未長起新林的土地。

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由阿恩·內斯提出,打破長久以來人類中心主義的生命價值觀,認為要認識、處理和解決生態問題,必須從整個生態系的角度,把人與自然的關係當做一個整體來考量。

談話中提到的地點

四川平武縣,被譽為「大熊貓第一縣」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 3 個園區

陝西洋縣

西藏墨脫縣

西藏昌都市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華陽鎮(屬於秦嶺山區)附近

談話中提到的動物

亞洲象、熊貓、朱䴉、白鱘、江豚、白鰭豚

本期音樂

Both Sides Now, Joni Mitchell

互動方式

如果你對本期話題或本節目有任何想法或問題,請大膽在各收聽平台評論區留言,或者微博吳琦@五七,呂植@呂植,與主播和嘉賓互動。下期節目中,我們將挑選一些問題,由主播吳琦做出回答。

「螺絲在擰緊」將在每個月的某些周四上線,期待下次再一起擰螺絲!

監製:彭倩媛

製作人:胡亞萍

編輯:蔡芷芩

視覺設計:李政坷 楊濡溦

節目運營: 劉雨萱

原創音樂:徐逍瀟

實習生:林星妤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e2ce10ad62f1b62f2f9b243a73e4a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