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新場抗疫先鋒榜(5)
「心裡五味雜陳,是不是還能繼續做志願者,我有點茫然。」
「最初心裡有顧慮,苦點累點倒沒啥,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波疫情傳播性極強,在核酸掃碼崗位每次都要接觸數百名居民,心裡多少還是有壓力的。」
這一定是每一位志願者上崗前的猶豫,但是多虧了他們的堅定與奉獻精神,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潔紅,女, 80後,共產黨員,上海海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員工,社區「雙報到」黨員,目前在北大居委會參與抗疫服務。 以下摘自 朱潔紅的工作日誌。
我的工作內容很「百搭」
參與協助每輪核酸檢測,從維持排隊秩序,到引導準備核酸碼,掃碼,我都干過……
沒有組織篩查的時候,我就蹲守居委會,接聽居民求助電話,收取代配藥就診卡,為老年人上門送飯菜,幫助居民線上買菜、通過網際網路醫院配藥……
我年輕,手機、電腦用起來順手,哪裡缺人手就上哪唄!
也曾擔心有風險
協助核酸檢測可能是這段時間志願服務的重要工作。
說真的,最初心裡有顧慮,苦點累點倒沒啥,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波疫情傳播性極強,在核酸掃碼崗位每次都要接觸數百名居民,心裡多少還是有壓力的。
可想想負責採樣的醫生比我們面臨更多的風險,他們都沒有退卻、害怕。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應該上陣。
只有一個選擇,時刻繃緊防控之弦,嚴格做好自我防護,經常對接觸物品和環境進行消毒,盡最大努力控制感染風險。
缺勤的無眠之夜
我3月30日到北大居委會報到,到現在已經7個星期了,每天都上崗參加志願服務。這當中4月6日那天沒有到崗,因為出了點「狀況」。
4月5日晚得知家中孩子和老人參加混采結果異常,我們全家主動採取居家隔離措施,等待醫務人員上門複測核酸。
當6日清早居委工作人員上門貼封條時,周圍鄰居議論紛紛,猜測是不是因為我們夫婦外出做志願者受到感染。
其實我們夫婦兩人的核酸檢測結果並無異常,但又無法和鄰居做過多解釋。心裡五味雜陳,是不是還能繼續做志願者,我有點茫然。
6日下午三點半居委會安排上門採樣,一夜無眠,時不時起來查看結果。
第二天十點左右,結果出來了,全家「陰性」,如釋重負。十點半徵得居委同意,去除了封條,得知居委仍然需要人手,立刻拋開顧慮再度出發。
他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我愛人徐斌是普通群眾,自由職業。
剛開始他沒想到做志願者,聽我說發物資時人手不夠,便主動提出一起參加志願服務。畢竟他以前在廠里負責物料管理,有經驗。
我提出如果咱倆天天出去,家裡老人年紀大了,不僅沒法管孩子,還需要別人照顧。
我愛人想了想,在有物資進場和發放時他可以幫忙,其他時間就照管好家裡,讓我一門心思參加抗疫服務。
接二連三的「下馬威」
抗疫工作繁瑣艱苦,需要時時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記得第一天上崗就遭遇「下馬威」。當天的任務是在古鎮停車場負責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維護,在太陽暴曬下從早上六點至下午三點,整整9個小時無遮無擋地在隊尾維持秩序,結束時有種中暑的感覺,回家連晚飯都不想吃。
第二天一早,居委同志在微信群召集人員,我不假思索地立馬報名響應。實在是因為看到居委會的所有同志太忙、太疲憊了,一刻不停奔波,我咬咬牙鼓勵自己必須堅持。
第三天,微信群召募志願者接聽電話,我又「速度」報名。我心想,我的口才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有耐心呀,我態度好呀,應該可以勝任求助電話接聽工作的。結果再次遭遇「下馬威」。
出乎我意料,居民打來電話往往都很急,嗓門大、語氣重,有的甚至直接開罵,有幾次氣得我都想掛電話。
但我提醒自己不能有情緒,我不是普通的居民了,我只能一遍又一遍解釋溝通,盡己所能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抗疫工作的幾點感悟
目前居民區的小組長們普遍是年齡層偏大的熱心退休人員,平時工作正好發揮他們有時間、又熟悉居民的優勢。在這個非常時期,這支常規部隊也突顯出局限……
我覺得,應該有「平戰結合」思維,考慮儲備年輕化的工作隊伍,發揮年輕人的智力體力優勢。志願者隊伍的整體素質還需提高、管理還需加強,需要更多有無私奉獻精神、責任心強的人加入。
另外,我也深感在特殊崗位的志願者一定要吃透政策精神,比如像接聽求助電話的崗位,志願者需要及時準確掌握政府官方渠道發布的信息,用權威專業的口徑做好政策解讀釋疑。
尤其是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居委,求醫問藥是重點、也是難點,許多無法在鎮衛生服務中心配到的藥品,怎麼樣指導居民從網際網路醫院配購,我指導居民實操時發現很費勁,需要大家一起關注,更加專業地與居民溝通並提供指導。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浦東新區新場鎮疫情防控下沉幹部臨時黨委工作動態 (編者:唐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