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蒙德爾:用設計表達有趣

2022-06-09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米歇爾·蒙德爾:用設計表達有趣

贏得澳大利亞平面設計協會(AGDA)設計獎項新 晉設計師類別的米歇爾·蒙德爾(Michelle Mondel) 並不是位獨立設計師,亦沒有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相反,在 2018 年畢業於比利布魯設計學院(Billy Blue College of Design)後,她便在翌年任職於悉 尼的 Re 設計公司迄今。問及沒有在踏出象牙塔後 立即創業的原因,她表示,那不是因為沒有野心, 「作為一名新晉設計師,我真的覺得有必要向我的 前輩學習,如果直接由自己開始,你就無法做到這 一點。而且你也會因此錯過很多智慧的汲取。」她 解釋:「因為我喜歡與其他人交流想法,所以被如 此才華橫溢的社區包圍著本來就是件有趣的事。」

現實中,她那內外都散發出歡愉心情的感染力,也 從其呈交於 AGDA 的候選申請作品集中可見。譬 如,首頁中充滿色彩和笑臉表情包式的設計,就 不禁讓人聯想到荷蘭的平面設計「暖女」尼克·泰 納格爾(Nynke Tynagel)。而且,該作品集所提 供的五件設計例子都附上「領導」的推薦之言。 可見,若非擁有極好人緣——還有工作態度和技 術——還真的連提名都沾不上邊。當然,最終獲 得評審青睞的考量,則是來自這些作品對設計行 業的影響。論米歇爾的致勝作品,就莫過於因應 疫情而創造的「誤譯」(Mistranslations)項目了。

「 每日獎勵」購物會員卡設計

疫情早期,澳大利亞有些官方的疫情訊息乃來自 於網絡 翻譯而 不是 經 認可專業 人 員 所 翻譯。結 果,為非英語社區提供的荒謬信息就大量出現,讓 這些占該國人口達 39% 的群體的患病率大增,也 因為健康信息的「誤譯」而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所以,米歇爾所參與的「誤譯計劃」就旨在提供更 具包容性的溝通方式。在透過形象、網站、社交媒 體營銷、展覽設計和策展及活動協調,她與公司 小團隊就有效徵集到來自不同語言的創意想法。

「 每日獎勵」購物會員卡設計

與此同時,該計 劃的 形 象設 計 也 通 過利用 和 扭 曲象徵主義(symbolism)的共同語言,有趣地與 「誤譯」的概念聯繫起來。像在動態設計上,隨著 來自不同字母表的符號和字母的選擇,字標也就 逐漸變得無法閱讀,定製的貼紙圖標也會開始堆積,影射出疫情時期令人困惑的信息過載。這項 案子,不僅讓米歇爾獲得平面設計外的新技能, 也在近期的紐西蘭 Best 設計獎項中,贏得三項提 名,讓她大感慶幸。

其作品集中也能見另一項耀眼的成績:贏得英國 D&AD(設計與藝術指導)設計獎項的黃鉛筆(同 等於亞軍)。這項由維珍大西洋(Virgin Atlantic) 公司所提出的公開委託,要求設計師去尋找能激 發旅人預定旗下「航空+住宿」配套的新設計。對 於米歇爾和其設計夥伴盧克·泰勒(Luke Taylor) 而言,聚焦於「獨立女性」的概念就有效超越出這 項設計賽的要求,讓成品更有意義。「維珍征服」 (Virgin Conquer)副牌也因此誕生。

「誤譯」計劃設計

「女性獨自的旅途一般讓人感到可怕和不安全。」 米歇爾解釋,「在一項對美國四百名女性進行的一 項調查顯示:80% 的女性表示她們在預訂旅行配套 時總是會先考慮到個人安全問題」。所以「維珍征 服」就希望能打破這樣的疑慮,以「婦女賦權於婦 女」的理念來營造出自主和安全感:譬如,其網站 上就收錄了數千位女性獨自旅行的故事,好讓有興 趣的女性只需點擊一下,就可以預定和故事作者同 樣的旅途。相同地,這賦權的形象也從色彩鮮明且 象徵力量的「拳頭」標誌中展露無遺。「我真的認為 這是讓我們(的設計)與眾不同的原因。整體氛圍 就讓人感覺堅韌而強大,有效重塑女性的力量。」

顯然,這一早期作品與她後來參與的大眾化項目——如購物會員卡「Everyday Rewards」(每日 獎勵 )或聯邦銀行(Commbank)的企業形象改 造——皆有著一致性:大膽色彩的運用。但問及 這是否為其風格時,她卻不認為如此。「老實說,我認為自己的設計並沒有特定風格。但這就是我 的設計手法。因為這樣我就可對每個受委託的項 目都儘可能保持靈活性。」

「誤譯」計劃設計

曾與其合作過的「領導」之一,設計總監尼克·希 爾(Nick Hill)認為:「米歇爾有一種能洞察過去 風格或趨勢的罕見能力。作為一名年輕設計師, 她並不局限於當下和『現在』,而是直擊創意的核 心。她是我會不斷去關注的人,尤其她那些不同 的,甚至有時古怪的概念。」而其獎項提名人,創 意總監香農·貝爾(Shannon Bell)也同意,提道: 「米歇爾非常樂於在頭腦風暴中分享奇怪和瘋狂 的想法。 她因此能為項目的執行帶來了極好的創 造力、工藝和能量。」

因此不難理解她為何能在短短的三年間裡,從公司的最基層晉升到中量級(mid-weight)的崗 位——而且,這期間甚至還歷經了疫情的困境。她當時又怎麼應對呢?「因為我們所屬的是大型 的公司環境,所以就不得不轉換為遠程工作。」 她回憶道,「有時,這樣的工作模式必須有輪流交 涉的過程,真的很難讓團隊有創造性的成果。但 我們只能盡所能,並依賴現有的應用程式,好讓 情況更接近於原有的協作模式。像 Miro 和 Figma 就是值得推薦的工具。」

浴雷托·諾曼赫斯特學院形象設計

當然,並非所有流行科技品都獲得她的鐘情:像 她的圖像社交應用程式 Instagram 帳號中也存粹 只有度假和大自然照片的分享。這難道這不是一 種錯失良機的宣傳渠道嗎?她覺得,這得有賴於 使用的意圖。「社交媒體的確是個熱門的工具,我 自己就從 Instagram 上其他設計師帳號那裡獲得 很多靈感。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你必定得在 社交媒體上分享你的作品才能擁有一個讓您感到 滿意的職業生涯。一切得看你想在行業中成名? 還是想獲得新客戶?」

對於這位已在大公司內冉冉升起的新生而言,面 對這些問題的時刻可能還有些距離。但她其實早 有自知之明,表示自己並不排斥任何未來的可能 性。顯然,本質開朗的她就不怎麼擔心。「只要工 作上有好成績,並有一兩個副業在進行著,其實無 論身在哪裡都可以——也許是住在一個海濱小鎮 的可愛三角屋裡,有兩隻狗到處亂跑。那聽起來 才像是生活。」

與其獨立創業,或許用設計表達生活中的好心情才 是米歇爾眼中真正的成功秘訣吧。(編輯:九月)

文 Article / 張霓 Zhang Ni ;

圖 Pictures / 米歇爾·蒙德爾 Michelle Mondel / AGD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b4b0e108e511dc12f480c4285d0b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