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山之戰,蕞爾小國挑戰大明被滅,大明揚威海外

2023-11-25     康康歷史

原標題:錫蘭山之戰,蕞爾小國挑戰大明被滅,大明揚威海外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即使我們再強大,也從未主動攻擊或者奴役任何一個國家。但是這並不表明我們懼怕戰爭,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不正當的侵害,我們也會不得已採用戰爭的手段,維護國家的尊嚴。

先來介紹一下大明王朝的對手錫蘭山國,也稱僧伽羅國,師子國,獅子國,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從十四世紀開始,遠洋貿易的興起,錫蘭作為印度洋上一個重要的避風港和中轉站,貨物貿易興盛。

為什麼大明王朝能和印度洋島國扯上關係,並且還打了一仗呢?這就要說說當時的鄭和下西洋了。當時明朝初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發展,國力強盛,但當時迫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壓力,便尋求在南方和海外宣立國威,以求萬國來朝;同時也為繼續延續宋元時期的海上貿易,開通更遠的貿易航線,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率艦隊七下西洋。

當時鄭和七下西洋,可以說對樹立大明王朝的權威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也真正的實現了萬國來朝。和錫蘭山國發生在的戰鬥,即發生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這裡狼君想說一句,這小國家應對戰爭的能力就是不行,滅國一戰就完成了,稱他為戰爭都覺得不合適。

當時的錫蘭山國,憑藉著重要的地理優勢,向停靠在港口的各個國家的所有商船都索要巨額的停靠費,亦或直接劫掠商船,各國苦不堪言。鄭和率領的明朝艦隊也不例外,但是鄭和並未同錫蘭山國撕破臉,而是展現禮儀之邦的形象,面對可以稱得上是敲詐的錫蘭山國,依舊以禮相待,每次都恩施禮品。

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當時正處於內戰的錫蘭山國,覬覦明朝艦隊的珍奇異寶和精良的武器戰船,想要謀害鄭和。這時鄭和已經有所察覺,便啟程繼續西去。但是當時的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亦稱阿羅伽拘那羅五世)仍不死心,依舊想要謀害大明艦隊。

1410年,鄭和率領的艦隊,在返航時不得已又要停靠在錫蘭山國修整。亞烈苦奈兒想要用計將鄭和與艦隊分開,讓艦隊群龍無數,而鄭和也無兵可用,從而將其吞併。鄭和在接受亞烈苦奈兒的邀請之後,鄭和也有預防,帶了兩千精兵前往。

在鄭和行至半路時,亞烈苦奈兒即發兵五萬,進攻停留在港口的艦隊。而且又派出兵力,砍斷大片的樹木來阻止鄭和返回艦隊指揮作戰。這裡鄭和的軍事才能就表現了出來,他及時地分析了錫蘭山國的勢力,認為進攻艦隊的已經是錫蘭山國的全部兵力了,王城必定兵力空虛,又見回途被阻,便立刻決定率親軍進攻錫蘭山國首都。

鄭和所率親軍的戰鬥力可不一般,在國內可是參加過靖難之役的精兵強將,對付這些半開化的人,可謂綽綽有餘。鄭和的估計是正確的,都城根本就沒有什麼防衛,當鄭和帶領軍隊趕到時,錫蘭山守軍陣腳大亂,鄭和幾乎未費什麼力氣,就攻入皇宮,生擒了亞烈苦奈兒,其他皇室成員和主要大臣。

皇城告急,進攻艦隊的軍隊得到消息後,急忙回援。這時留守艦隊的水兵立刻下艦陸戰,與鄭和的軍隊一起,兩面夾擊,大敗錫蘭山國軍隊。隨後,鄭和押解著亞烈苦奈兒以及其他皇室成員和主要大臣,返回中國。

後來明成祖朱棣赦免了亞烈苦奈兒,又擇賢另立了國王,此後錫蘭山國向大明王朝稱臣,按時朝貢。

錫蘭山之戰,可以說是歷次下西洋的過程中,發生的唯一一次戰爭,而大明王朝以絕對的優勢,生擒其國王,真真正正的宣告了大明的強盛。

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狼君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歡迎留言討論,歡迎轉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48a1d881cf5372555b362ae00bd0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