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媽媽群里有個小夥伴提出這樣的話題:以前每次聽到有人說」沒必要對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只是親戚而已「,
我都覺得說這話的人太計較,太涼薄,直到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邊,我才明白到底有多難受。
幾年前,我二姨和二姨夫相繼患病去世了。他們的女兒已經結婚,家裡只剩下一個12歲的兒子。
當時這孩子正在上初中,突然遭此變故,性情大變,經常逃學跟著社會混混到處亂竄。
他的叔叔和嬸嬸管不住他,又怕他學壞,所以就給我們這邊的親戚打電話,尋求幫助。
由於只有我們家和他家在同一個城市,我媽也可憐他,所以就直接將他接到我家來住。
他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我媽買的,平時也是好吃好喝地照顧著。這孩子慢慢地也知道學習了,考上了高中。
等他上高三的時候,我媽整天焦慮得不能行,簡直比我當年考大學還操心。隔三岔五去給這孩子送飯。
後來,這孩子考上了大學。我媽特別高興,不但給他買了好幾件新衣服,還買了電腦。我給他發了紅包,又買了一個手機。
本來我媽還打算負擔他大學的費用,但被這孩子拒絕了。他說自己到時候會申請貧困助學金。
我媽說要給他生活費,他也沒要,而是要走了這幾年的孤兒補貼。
當時,我媽還心疼這孩子太懂事。結果,人家自從上大學以後就再也沒和我媽聯繫過。
每逢這孩子放寒暑假的時候,我媽都盼著他來我家。結果人家直接去自己的姐姐家。
我媽剛開始還挺傷心難過的,後來也想通了,覺得只要他過的好就行。
但我是真的覺得,我媽這幾年的付出都白搭了
……
看完這番話,我沉默了許久。
不得不說,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兄弟姐妹家的孩子,簡直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親。
不但經常帶著出去玩,而且要什麼買什麼。平時逛街或者出差,都會給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買東西。
雖然有時候記不太清楚兄弟姐妹家孩子的具體生日,但他們始終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錯過了,也會補上禮物。
甚至有些人還會將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接到自己的城市上學。他們不僅天天接送孩子,而且還管著孩子吃穿。
可以說,他們付出了時間、精力和金錢。
但挺無奈的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估摸的就是人心。隨著孩子的長大,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你過去的付出似乎一文不值。
這些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很少會將你的好記在心裡。別說給你打電話,有些人甚至還成了」斷親潮「中的一員。
說實話,碰到這種情況,心裡不難受是假的。
但如果仔細想想,有時候自己的子女養大了,也不一定就孝順,更何況是兄弟姐妹家的孩子。
所以,在對待兄弟姐妹孩子這件事上,順其自然就行。
以不求回報和無所求的態度去面對,如果付出有回應,那肯定是件很幸福的事,說明兄弟姐妹之間有親情,孩子有感情;
如果將來疏遠了,也不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和後悔、心寒。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對兄弟姐妹家孩子好,完全是因為血脈相連而產生的天然的不可替代的親切感。
當然,肯定也離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由於心疼和單純地想減輕手足的負擔,所以我們心甘情願去對他們的子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