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孫殿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盜掘東陵的惡行。
這麼一個人,按理說被抓到之後應該嚴懲不貸。
可是,1947年,當孫殿英被我軍俘虜,在交出一紙手令後,劉伯承元帥竟下令「優待」他,這是怎麼回事呢?
從街頭混混到軍閥首領
孫殿英,出生於河南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孩子。少年時期,孫殿英與街上的地痞流氓打成一片,逐漸養成了他圓滑狡詐、審時度勢的性格。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豫西地區的張治公趁機組建反袁武裝,孫殿英因混不下去,投身到了張治公的隊伍中,開始了他混跡軍中的日子。
由於在軍中沒有任何本事,孫殿英一開始只當了個馬夫。但他並未安分守己,他盯上了戰馬的軍餉,通過剋扣戰馬的飼料補貼,中飽私囊。
正是這些「積蓄」,讓他後來有了資本,進入了鴉片販賣的黑道。販賣鴉片雖然來錢快,卻也風險大。孫殿英靠著精明的頭腦和「軍人」身份,與豫西黑幫勾結,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成了當地一方梟雄。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孫殿英趁亂崛起,成為廟道會的首領,並帶領黑幫小弟投奔了鎮守豫西的軍閥丁香玲。
然而,丁香玲並沒有給予孫殿英重用,孫不過是掛了個營長的虛職。於是,孫殿英開始謀劃自立山頭,收攏土匪,擴充隊伍,短短几年內發展出一支數千人的武裝隊伍。
大盜之名:盜掘東陵
1928年,孫殿英犯下了他一生中最為轟動的惡行——盜掘東陵,盜走了慈禧太后的墓葬珍寶。當這一醜聞曝光後,震驚全國,蔣介石下令剿滅孫殿英。
然而,狡猾的孫殿英憑藉靈活的政治手腕,與馮玉祥和閻錫山結盟,成立了反蔣聯盟,避免了被蔣介石徹底剿滅。
儘管孫殿英表面上成了反蔣軍的一員,實際上他一直為自己利益四處奔波,毫無信仰可言。1930年,蔣介石藉助張學良的力量擊敗了孫殿英的部隊,並將其收編至東北軍,讓他成為了一名師長。
抗日戰場上的短暫英雄
九一八事變後,孫殿英被調升為軍長。1933年,日軍入侵熱河,孫殿英奉張學良之命駐守赤峰,與日軍進行了十餘天的激戰。雖然最後戰敗撤退,但他在赤峰一役中給日軍造成了較大傷亡,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正面的評價。可以說,這是孫殿英一生中唯一一次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但很快,他的光輝再次蒙塵。戰敗後的孫殿英被日軍看上,日軍打算拉攏他,利用他的部隊為日本效力。
為了生存,孫殿英順勢投靠了日本人,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他不僅出賣民族利益,還協助日軍鎮壓抗日力量,名聲徹底敗壞。
自保之道:一紙手令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孫殿英立刻轉投蔣介石,妄圖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1947年4月,解放軍對孫殿英駐守的湯陰發起了進攻。
面對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孫殿英的部隊節節敗退。他迅速放棄抵抗,帶著殘部狼狽逃跑。然而,僅僅一個月後,孫殿英便在逃亡途中被解放軍俘獲。
面對即將到來的命運,孫殿英意識到自己的過去罪行累累,生存希望渺茫。但他並未放棄自救的機會。他拿出一紙手令,懇請看守他的解放軍將這封手令親手交給劉伯承將軍。
看守意識到這封手令可能涉及重要內容,立刻將它送到了劉帥手中。劉伯承打開手令,眉頭緊鎖。
原來,孫殿英這封手令中提到,自己雖然投靠日軍,但實際上是奉蔣介石的密令,偽裝投降,暗中向國民黨傳遞重要的軍事情報。
孫殿英自稱「忍辱負重」,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要求解放軍給予他優待。
劉伯承看完手令後,並未立刻表態,而是將其交給了上級部門進一步查證。
經過查證,發現孫殿英確實曾在抗日戰爭中有過一些隱蔽的情報活動,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對日軍造成了影響。雖然孫殿英在歷史上劣跡斑斑,但這段情報活動確實有其可信之處。
優待的背後
最終,基於查證的結果,劉伯承將軍下令對孫殿英給予一定的優待。他不僅被安排在一間單獨的房間中居住,還享受了專門的飲食供應。然而,這份優待並未持續太久。
孫殿英在早年販賣鴉片的過程中染上了毒癮,雖然解放軍竭盡全力對其進行戒治,但由於毒癮過重,他的身體逐漸垮掉。1947年冬天,孫殿英在獄中因病去世,享年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