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未來的英偉達,就是想在汽車行業,賺到更多的錢!
日前,英偉達在自家公號上,發布招聘信息。由原小鵬汽車副總裁、智駕負責人吳新宙帶領,擴大自動駕駛中國團隊。消息稱,英偉達將在2個月內,招聘100多個新人,目的是為了幫助英偉達智駕快速落地。
涉及職位包括:規劃與控制、感知 & 融合、系統集成、BSP/中間層/傳感器、產品規劃、用戶體驗……
可能會有不少人認為,不就是英偉達一則簡單的招聘公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不容忽略的一點,此時複雜市場環境下的「團隊擴招」,其實就是在表達一種強烈的訊號:英偉達的汽車業務,要轉向了。
英偉達是誰?
熱衷遊戲的同學可能會認為,英偉達是一家顯卡公司,可以提高遊戲畫面與可玩性。專注AI的從業者則會覺得,英偉達是一家AI晶片公司,做AI必不可少GPU。
而到了汽車行業,英偉達又成了自動駕駛公司,軟硬都做,甚至「一家獨大」。
就汽車領域而言,之前的英偉達或許還是以Orin等自動駕駛晶片硬體為業務核心,但現在卻有所不同——有了「那個男人」之後,英偉達的自動駕駛業務,開始向著「量產」進化。
英偉達,打造「黑盒」
吳新宙,曾任高通自動駕駛研發負責人,原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現任英偉達自動駕駛中國團隊負責人。作為曾經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的靈魂人物,人們對其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智駕的落地能力,廣為認可。
而現在,全新身份的吳新宙,有了新挑戰。
無Orin,不智駕。雖然不想承認,但這一觀點,正逐漸成為國內各大車企之間的共識。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只要對智能駕駛有所圖謀,無不是Orin晶片的忠實擁躉。
而作為Orin晶片的創造者,英偉達更是緊緊抓住了一眾車企的靈魂「承載物」。只不過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英偉達還需要吳新宙這一角色?
今年8月,吳新宙加入英偉達,網傳擔任「全球副總裁」這一級別的職位,向黃仁勛直接彙報。如今,4個月過去了,吳新宙「重出江湖」,帶著英偉達智駕「量產」的任務,不拘一格降人才。
目的是什麼?難道英偉達是為了學習Mobileye,打造「黑盒」方案?
自動駕駛部門一直是英偉達內部的眾矢之的。一是,不怎麼賺錢,再就是,有可能賺錢的「奔馳項目」,卻表現得十分拉胯。
據了解,早在2020年6月,英偉達就和奔馳「勾搭」在了一起,英偉達將為奔馳的下一代車型提供AI賦能,包括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
到現在,3年過去了,雙方的合作卻依舊不溫不火。
有消息稱,今年奔馳展示「倒車」等輔助駕駛功能時,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團隊卻「翻了車」。對此,奔馳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讓Momenta來負責相關車型中國市場的自動駕駛研發,剩下的研發交給英偉達。」
「皮衣教主」黃仁勛可不會輕易放手,所以吳新宙的到來,很大原因就是要解決這個奔馳項目的「爛攤子」。
新能源汽車時代潮流的推動下,智能駕駛概念深入人心,汽車行業更是有類似「靈魂論」的說法,引發廣泛熱議。
而在如此複雜的背景下,英偉達卻選擇反其道行之,以Tier2的身份,積極發展算法,顯然是有了其他心思——發展一下與Mobileye類似的「黑盒」方案。
自動駕駛,怎麼做好?
「軟硬結合」一詞,其實在車圈裡面一樣很常見。但關於自動駕駛的落地,不同企業的角度,並不一致。有的要分工合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的則追求全棧自研,要將「靈魂」「肉體」都抓到自己手中。
以特斯拉為例,其為了做好自動駕駛,逐一經歷了硬體加持的三大時期:Mobileye階段、英偉達階段、以及自研FSD階段。
難道是英偉達的晶片不夠好、不夠開放?其實並不是。
對於車企而言,自研自動駕駛軟硬體算法,既是一個趨勢,也是豐富自我產品形象的重要手段。換句話說,如果不夠智能,電動汽車靠什麼取代傳統燃油車?
也正是因為這一需求,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上,以元戎啟行、輕舟智航、Momenta等為首的自動駕駛軟體公司,以地平線、黑芝麻等為首的自動駕駛晶片公司,才有了「活著的意義」。
無他,現在的世道,錢太難賺了。儘管每家企業都有一技之長,但車企作為甲方,所需要的東西,往往就是刁鑽古怪。
「有的車企只要晶片,然後自研軟體算法;有的則要自己選定硬體,但需要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總之,甲方爸爸就是既要又要還要。」
某位從業人士,這樣說道。
英偉達家大業大,或許並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但也必須面對,華為、地平線等企業的錯位競爭,以及車企們的各種需求和小心思。
然而偏偏就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候,英偉達智駕團隊的內部,卻還是一團糟,甚至給不出一套較好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英偉達在中、美及德國都有自動駕駛開發團隊,三地團隊共同維護一個代碼庫。知情人士稱,吳新宙到來之後,其實就是想借著中國智駕團隊,「卷」一下北美智駕團隊。
「他(吳新宙)來了後,其實不存在誰卷誰的情況,所有人都被捲起來了,只不過本地團隊優先解決本地問題。」
英偉達的技術、硬體、軟體算法等,其實都沒有太大問題,但卻始終缺少統一的調度。換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手段,英偉達的硬體堆砌的再多,算法再先進,如果不能很好地統一在一起,那就是要走很多彎路。
據PowerOn報道,在吳新宙看來,英偉達智駕團隊最大問題在流程不合理。
報道稱,吳新宙曾在中國區全體員工面前表態:「我們像段譽,英偉達有很豐厚的工程基礎和工程師,但是現在沒有一個好的工作流去實現這些東西,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
誰也不知道,吳新宙最後能否引領英偉達自動駕駛走向正確的路。退一步來講,估計黃仁勛自己也沒有想好,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究竟應該怎樣去發展。而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英偉達與美國當局、中國市場的三家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磨合平衡。
好消息是,黃仁勛並沒有選擇走一步看一步,他既然能夠找來吳新宙「救火」,其實也是做出了極為大膽的嘗試。
至於接下來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如:自動駕駛,怎麼才能做好?英偉達能否樹立自動駕駛行業的標杆?吳新宙能不能「救火」成功?汽車行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自動駕駛……
相信不久後能夠收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