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從這裡啟航

2023-08-11     桃桃淘電影

原標題:先鋒,從這裡啟航

又一年FIRST青年電影展,又一年先鋒創作。

從去年開始,我就非常關注FIRST一個新成立的單元,FIRST先鋒創作單元。

原因很簡單。

FIRST青年電影展,本來就是青年導演的競技場,是年輕、新銳的集大成者。

而FIRST自2022年與BMW設立的FIRST先鋒創作單元,作為影展的單元之一,可以說先鋒與先鋒的疊加,是最能讓我們看到多義性和可能性的試驗場。它以短片為介質,旨在支持國內當下的短片創作,鼓勵青年創作者的先鋒精神。

要如何為「先鋒創作」下一個定義呢?顧名思義,就是要夠新,夠大膽,還要更有前瞻性。

最好的方式,還是用作品來說話。

這種先鋒,可能體現在一種視角上的先鋒——

比如去年的獲獎作品《大橋遺犬》,以「犬」之視角,來呈現人類的世界。將二維動畫和三維環境氛圍結合,詼諧輕快地展現了「我」所遇所見的人們與生活不斷齟齬的無奈。看似風格輕快浪漫,其實是用童真來寫現實,用隱忍來寫尖銳。

它還打破了一種思維定式:人是不是故事唯一的主體?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中蘊藏著哪些荒誕?影片藉助另一個物種的視角,讓我們陡然得知,人類既是觀察者,又可能是當事人。看似導演寫的是「犬」,實則表達的還是鋒利的自我。

也可能是一種媒介上的先鋒——

去年的另一部獲獎作品《有羽毛的東西》,全片沒有出現演員的面部,以手為媒介進行敘事。它講述的不僅是女性與家庭,更是移民的身份轉換問題。以「手」來表現人物生活,也使得使觀眾不再聚焦於個人處境,而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在形式上,它也打破了一種視聽語言的定式:你要如何「看見」一個人?一定要用眼睛、用面部,去「看見」嗎?作品以獨特的拍攝聚焦,令我們看見對視聽語言的極致追求,在這份美麗且具有想像力的「看見」背後,是創作者超越膚色、種族等自然差異的努力、對全球性公共議題的敏銳回應,以及一份建立在冷靜思考基礎上的關懷。

到了今年,FIRST先鋒創作單元,似乎也更能讓人眼前一亮了。

很驚喜地發現,光是縱覽先鋒創作單元的入圍作品,我們就能淘到不少的金子。

《假如公交車走錯路了》以偽紀錄片的形式,結合了遊戲、短視頻、脫口秀等多種媒介形式,看似是對日常生活的描摹和戲仿,實則卻腦洞大開,以「客觀」來寫主觀,藉由不斷地拋出問題,來實現了一種「美學上的叛逆」。

《一,二》里,被關在屋子裡的女人拿起粉筆,為自己畫上一扇窗。小小的粉筆是自我表達的武器,象徵著女性的自我掙扎和對外部規訓的反抗。看似極簡的形式之下,其先鋒性就體現在,如何選擇一個最為精準的載體、一個最具有表達性的隱喻。

《第十三夜》是一個超自然的故事:「那天晚上,我接到了已離世未婚夫的電話。」

在形式上,這部短片完全是從聲音這種媒介所展開的,以單一聲音感官創造通感,將電話通訊的聲音與畫面中粒子的頻閃與震動相配合,營造出直觀的視覺衝擊。

而在內容上,這種「超自然」的觀感並不止步於恐懼和驚悚,反而在更為宏觀的意義上,製造了一種沉浸式的、詭異的無序感,打破了感官的邊界。

《九龍皇帝》看似是致敬了九十年代港式驚悚喜劇的風格,其實也融入了電子音樂和遊戲等當下的元素。這也是目前香港的青年電影人正在嘗試的事情,讓經典的類型片模式,變得更具有當代性,承載更多的信息量和時代聲音。

這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先鋒性。先鋒有時候並不在於完全的推翻和打破,獨立思考、改革與融合,也可以是年輕人的創作態度。而先鋒的獨特性,正在於它的不被定義、不被束縛。

今年獲得了「先鋒創作榮譽」的《是日訪古》,更是一部非常自由、充滿實驗性的作品。

這部短片選擇了一個很有趣的切入點:時尚廣告劇組來到海邊拍攝,卻發現提前搭建的美術裝置因海水漲潮消失不見。於是一名美術助理提出,派出無人機飛向海面搜尋裝置。

短片的高光片刻,落腳於形式上,無疑就在於無人機的視角升空的一霎。它馳騁于海洋之上,製造了一種極為獨特的、夢境一般的視聽沉浸感。在VR與影像技術高速發達的當代,《是日訪古》所做出的,正是一種以當代切入未來的影像探索。

而在內容上,從吵鬧的劇組,到寂靜的大海,故事隱喻的正是一種逃離,從鋼筋水泥、人類文明,逃向海洋和自然。美術裝置被「鯨吞」入海,人類也終將被吞沒于海洋、於博大的萬物起源。當無人機拉高的一刻,被拉高的不僅是影片的視角,正是它的整體格局。人類的秩序、自然的秩序……一切都將回歸本源,回歸大海。

透過這部《是日訪古》,或許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到,怎樣的創作,才是青年的、先鋒的、值得被鼓勵的。

它會帶給我們一種最直覺的「衝擊」。無論是感官上的衝擊,還是對於電影形式的既定秩序的衝擊。

《是日訪古》將個體視角搭載於一架小小的無人機之上,《第十三夜》用單一的聲音敘事打破視聽敘事邏輯,《歷歷如畫》將敘事主體由人轉向畫作,將畫作放置於被異化的場域中……

無論從敘事、剪輯、聲音和音樂來看,這些作品都很大膽、很令人耳目一新。它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對主流敘事的反叛。敢拍別人不敢拍的,敢想別人不敢想的。

這種既危險又浪漫、既尖銳又年輕的衝擊性,敢於打破常規、突破規則的實驗性,正是先鋒創作的體現。

另一方面,這些作品既是飛揚的、叛逆的,又是紮根於現實的。

這一點,或許能從本屆FIRST先鋒創作單元中獲得「特別關注」榮譽的《另一面鏡子裡的夢中之夢》之中,得到很鮮明的體現。

這部短片同樣做了一件非常浪漫、又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它讓我們看到了視障者的世界。

作品嘗試用影像建構視障群體的世界,藉助膠片和3D列印技術,令人對視障者的世界感同身受。乍一看,這部作品在形式上似乎是晦暗、抽象的,但這正是創作者的刻意為之。他希望能在電影里製造一種感官的缺失感,藉助視覺講一個非視覺的故事。

在看過這部短片之後,很難不被導演的嘗試所打動,也非常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年輕人值得站在舞台上,值得被先鋒創作榮譽所肯定。

先鋒,並不意味著遠離生活,反而恰恰是貼近生活,從而打開生活的不同維度。從對社會議題的觀察而著手,找到創作者的自省和洞察力。它們兼具著電影美學上的實驗性探索,及電影內核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或許,這也正是BMW與FIRST合作設立BMW先鋒創作單元的意義所在。

它旨在鼓勵青年創作者們,在技術疊代、創作理念更新的時代下,該如何不斷去探索影像創作邊界,作出更具有先鋒性和前瞻性的嘗試。如何以鮮明的影像風格和打破常規的形式,來切入社會現實,隱喻和關照更為深刻複雜的社會命題。

它展現的,是電影創作中的探索性、生長力和多義性。

今年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就在於,BMW 和FIRST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了。以FIRST先鋒創作單元為錨點,而又不止於此,通過未來電影院和后座劇場等體驗,激發更多人的嚮往和參與。

「后座劇場」以32:9懸浮式巨幕讓觀影與車內體驗進一步融合。

這其中的先鋒和前瞻性,首先是對於畫幅的革新:以32:9懸浮式巨幕顛覆想像,拓展影像與空間之間的更多可能,帶來全新視聽體驗。

而同樣,這也進一步探討了當代人與車的關係:后座劇場拓寬了我們的車內體驗,更拓展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現代生活里,車不再是一種代步工具,反而變成一種私密的個人空間,或是一種獨特的、自我的表達。

駛入高原的「未來電影院」,更是讓人心馳神往。

FIRST與BMW以「未來電影院」為理念,合作打造了一所坐落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阿什貢國家地質公園的戶外汽車電影院。

銀幕架設在高原峽谷的丹霞地貌中,觀眾乘坐汽車駛入高原並抵達阿什貢國家地質公園的戶外汽車電影院後,無需下車即可進行觀影,以前瞻性的開闊視野,感受被光影照亮的夜空。

「汽車影院公園」曾是我們一代人的童年,卻似乎已經漸漸遠去。而當日漸式微的「汽車影院」走向自然、走向更開闊的世界,這種形式重新又變得煥然一新。

從過去走向未來,從都市走向曠野,這是我們的心之所向,這也是另一種對於先鋒的最佳註解:勇於探索、打破規則,影像就能被賦予全新的生命力。

紮根向下,高速飛馳。

這正是BMW與電影行業合作的最佳註解。

作為一個百年品牌,BMW與電影業的合作由來已久。它不僅時刻保持著先鋒姿態、與時代最新潮的共鳴,還有著作為行業引領者的社會責任感。

而縱觀BMW與中國電影人的合作,也不難發現一個特點:BMW始終在關注著國內青年創作者的生態。

2022年,BMW與FIRST青年電影展,開啟品牌與電影領域合作新篇章,重新拉近品牌與電影領域的連接。

2023年初,BMW AHEAD影像計劃橫空出世,BMW與壞猴子影業攜手,建立品牌自有賦能平台,傳遞先鋒態度。藉由品牌主導的更大平台,給予更多青年創作者表達空間。

而到了2023年的盛夏,BMW與FIRST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以更多元、深度的內容表達品牌先鋒精神,鼓勵青年的想像和創造精神,也持續強化品牌文化/藝術領域布局。

以先鋒為理念,鼓勵多元探索的創作;以開放的心態,去聆聽和尊重青年創作者的靈感;予以他們極高的創作自由度,以尋求新的思考和新的表達方式。

再一次,我們看到了BMW 先鋒電影藝術的延續性,也看到了一個百年品牌的先鋒,格局和想像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c89441adf44ed6d6d4f5b9fa517ba38.html

















他將改變世界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