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機構調研數據揭秘:高頻調研股勝率大,五大行業熱度高

2024-01-18     數據寶

原標題:十年機構調研數據揭秘:高頻調研股勝率大,五大行業熱度高

自2012年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相關情況後,實地調研信息已成為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一個重要渠道。過去十年來,A股上市公司獲機構調研的頻次和覆蓋比例持續走高,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五大行業最受機構偏愛。

機構調研熱情持續高漲

機構調研行為是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直接進行互動交流、獲取公司信息的重要手段。基金、券商、私募、海外機構、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等機構一年之內會走訪眾多的上市公司,了解其最新的經營狀況和產業布局,作為投資參考。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通過調研信息,可以增加對上市公司的了解。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頻繁受到機構調研是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之一。

過去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獲機構關注,調研熱情持續高漲。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發現,機構高頻次調研和扎堆調研的公司跑贏大盤的勝率高,在行業、市值規模方面存在明顯偏好。

數據顯示,不含北交所公司,2023年機構參與調研2.31萬次,參與調研的機構數量47.21萬家(多次參與調研的機構不進行去重,下同),獲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占A股比例為81.48%,這3項數據均為歷史以來最高水平。從2014年初到2023年末,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1.08萬次。

高頻次調研股跑贏大盤機率高

機構高頻次調研的一隻個股,該股的市場熱度也隨之上升,由此帶來的正面效益顯而易見。

數據寶統計,除2014年外,2015年到2023年的九年時間內,調研次數排名前100的個股每個年度平均漲幅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2023年A股市場走勢低迷,上證指數下跌3.7%,機構調研次數排名前100的個股2023年平均漲幅達到16.77%,超同期上證指數20.47個百分點。

機構調研頻次排名越高,相關股票上漲的機率越大。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時間內,調研次數排名前100的個股,年度平均漲幅有8個年份高於調研次數排名第101至第200之間的個股;調研次數排名前100的個股,年度平均漲幅有7個年份高於調研次數排名第201至第500之間的個股。

機構扎堆調研股的股價呈現類似的表現。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排名前100的個股在2015年到2023年的九年時間內,每個年度平均漲幅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2023年,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排名前100的個股平均漲幅6.41%,跑贏同期上證指數10.11個百分點。

53股獲機構多年高頻關注

過去十年來,多隻行業龍頭股持續受到機構高度關注。數據寶統計,2014年至2023年,上榜年度調研次數前100名達5次以上的個股有53隻。這些個股主要分布於機械設備、電子、汽車、醫藥生物、計算機行業,其中機械設備入圍個股數量最多,有8隻。

連續十年均上榜調研次數前100名的個股是比亞迪、利亞德、泰和新材,分別為新能源汽車、LED(發光二極體)、氨綸龍頭。

以比亞迪為例,憑藉新能源產業的高度景氣,公司新能源車產銷量持續走高,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達到302.44萬輛,同比增長62.3%。與此同時,公司營收和盈利規模不斷上升,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超4200億元,實現盈利213.67億元,均創同期歷史新高。

這些機構長期高頻調研股二級市場表現不俗。數據寶統計,上述53股2014年以來平均漲幅達到197.71%(截至1月12日收盤,下同),遠遠跑贏同期上證指數。超五成個股累計漲幅翻倍,其中埃斯頓、滬電股份、匯川技術累計漲幅5倍以上。

埃斯頓累計漲幅950.36%排在第一位,該股十年時間內獲得機構調研181次。公司業務覆蓋了從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到機器人工作站的智能製造系統的全產業鏈,公司現有64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在機構密集調研的同時,埃斯頓也獲得機構重倉,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機構持倉占流通股比例達到52.3%。

中小盤股被調研頻次明顯上升

近年來,機構調研風格更加多元化,不再扎堆調研大盤股,中小盤股逐漸進入調研機構的視野。

數據寶統計,機構調研主要集中在市值100億元~500億元的大盤股和50億元~100億元的中盤股,近十年來調研頻次占比均在20%以上。具體來看,2019年至2021年,大盤股行情較好,機構調研活動更頻繁,調研頻次占比在40%左右。

2022年以來,大盤股行情萎靡,機構開始傾向於在中小盤股中淘金,調研頻次占比明顯上升。2023年A股市值介於20億元~50億元,以及50億元~100億元的股票調研頻次占比分別為33.56%、29.68%,均較2022年出現明顯提升,合計占比達到63.24%。

對於A股市值在500億元以上的白馬股,機構關注度出現逐年走低的情況,2023年調研頻次占比僅為5.36%,相比2019年的10.46%接近減半。一方面,隨著新上市公司的增加,500億以上市值個股在A股中整體比例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機構資金近年來「抱團」現象明顯鬆動,白馬股出現資金流出的情況。

41隻白馬股從未接受機構調研

大市值股一般來說是機構扎堆調研的對象;有一批大市值股,近十年來從未接待過機構調研。

數據寶統計顯示,市值在500億元以上的大市值股中,41股2014年以來機構調研次數為0,包括貴州茅台、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萬億俱樂部」個股。

總體來看,機構0次調研的大白馬股主要有三大特徵。

第一,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分別有20隻、12隻,占比近八成。

第二,以金融股為主。機構普遍來自於金融行業,對本行業發展情況更為熟悉,0調研的銀行業、非銀金融行業個股合計15隻。

第三,業績穩健增長,28隻個股2023年三季報凈利潤同比上升。

五大行業調研熱度高

分行業來看,機構調研股主要集中在5個行業,包括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2023年調研頻次占比合計50.06%;其他還有基礎化工、汽車,占比超過5%。可以看出,機構調研主要關注成長潛力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1年以來,機械設備行業的調研頻次占比持續領先,於2023年達到高點,占比為12.28%。機械設備行業中,既包含傳統的工程機械,亦包括機器人、工業母機等高端製造業。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國際認可度明顯上升,數據顯示,1—11月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4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再創歷史新高。

在高端製造業方面,我國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方向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2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已超過1700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相關概念股獲得機構扎堆調研,匯川技術、埃斯頓等概念股2023年參與調研機構累計值均在1000家以上。

醫藥生物行業近年來調研頻次明顯提升,由2017年的6.64%提升到2023年的10.9%。近年來,醫藥生物行業估值已逐漸築底,機構持倉也降至近年的低位,機構調研熱情仍未衰退。

多家機構認為,在政策持續鼓勵下,創新藥有望引領醫藥生物行業進入新周期。國開證券研報認為,多年艱難轉型下,目前創新品種商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疊加近期國際化捷報頻傳,建議關注創新藥行業的景氣度拐點。

機構開年密集調研這些股票

2024年以來,截至1月12日,已有52股獲得2次以上機構調研,興蓉環境、滬電股份、辰奕智能調研次數達到4次。

分行業來看,2024年開年,機構調研仍以電子、機械設備行業為主,分別有12股、9股。另外家用電器個股也獲得機構重點關注,共有5股,較往年調研頻次占比明顯提升,機構主要關注LED、白色家電等方面發展情況。

從機構預測來看,調研股2023年至2025年業績普遍有望實現持續增長。機構預測23股連續三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在20%以上,申昊科技、利亞德、利揚晶片預測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幅超100%。

部分機構扎堆調研股已獲得資金的青睞。統計顯示,截至1月12日,8股獲得北上資金、融資資金同時加倉,興蓉環境、九安醫療北上資金增持超1億元,深天馬A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c739654eeea48ff86a71867cc959890.html







港股,重磅!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