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還沒到,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一些店鋪已經開始把一些未售出的聖誕老人帽子、襪子和其他裝飾品收起來了。對於這些出口商來說,聖誕節的銷售高峰期是10月份,而今年的銷量並不好。
據商鋪的店主反應,2023年銷售下降三分之一,主要是歐美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減弱。不過他們表示,俄羅斯和中東市場一定程度抵消了這些減少。
今年11月份,中國出口打破了連續六個月下滑的局面,增長0.5%,但前11個月的出口總量仍下降了5.2%。其中對主要市場美國的出口降幅最大,在截至11月底的一年裡下降了13.8%,對歐盟和東南亞的出口分別下降了11%和5.5%。不過在截至11月底的11個月里,中國汽車出口較2022年同期激增71%。
出口數據下降除了受到疫情導致的基數效應影響外,還與貨幣緊縮的背景下,歐美國家需求降溫,以及疫情後全球需求轉向服務業有關。
美國玩具製造商孩之寶上周宣布,由於需求疲軟,該公司將裁員15%,影響900人,而在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就已經裁減了1000個全職職位,這顯示出美國在貨幣緊縮政策影響下的經濟收縮。
過去幾年,美聯儲將利率定在5.25%-5.5%,11月還將重啟加息,連續加息令美國經濟面臨高物價和高利率同存的滯脹壓力,這影響了歐美民眾的消費意願和整體消費能力,包括對聖誕訂單的採購也開始減少。
不僅如此,在進口中國聖誕商品時,歐美進口商還要求中國商家降價。一位假聖誕樹的賣家說:「美國和歐洲的客戶普遍要求我們在目錄價格的基礎上降價10%,理由是他們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很高。」
面對歐美聖誕訂單的下滑,義烏的外貿人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開始轉向加大對中東、南美、俄羅斯等市場的開發。據了解,中東地區的齋月和南美地區的狂歡節也對聖誕用品有需求,而且利潤空間較大。
義烏商品市場的外貿出口商表示,今年的聖誕訂單雖然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這並不意味著義烏聖誕用品沒有前景,他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中東人齋月需要的節慶燈飾。除此之外,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價格優勢仍然存在,因為中國擁有龐大而複雜的生產分工體系,這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