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7歲高中女生站上18樓天台,被抓住馬尾辮救回,母親抱住痛哭

2022-05-10   奶爸聊教育

原標題:河南17歲高中女生站上18樓天台,被抓住馬尾辮救回,母親抱住痛哭

人們提到「童年」,率先想到的就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相信很多人心中,這些就是童年的代言詞,「壓力」只是成年人才會遇到的煩惱。於是,河南一位17歲女高中生站在18樓天台,消防員飛撲上前,一把揪住女生的馬尾辮,把女孩救了下來,母親抱住女孩痛哭,人們稱讚消防員機智果斷的時候,就有人說:「小孩能有什麼壓力,她這麼做,就是不懂事!

事情發生在河南商丘一處居民小區,一位扎著馬尾辮、戴著眼鏡、身穿棒球服的17歲高中女生站在居民樓18層的天台邊緣,想要一躍而下。女孩身後正有一名消防隊員,藉助同事勸說的時機,悄悄地接近女孩,想要把女孩救回來。女孩神情緊張,多次回頭張望,消防員生怕刺激到女孩,只能後退躲開女孩的視線。在經過幾次嘗試靠近之後,消防員終於來到了女孩身後,一把揪住了女孩的馬尾,趁著女孩下意識的雙手捂頭,多名消防員一同上前,一起把女孩從天台邊緣拽了回來。母親看到救回來的女兒,一把上前抱住孩子,大聲痛哭起來,哭聲讓人心疼。

看到消防員機智果斷的行動救回了一位花季少女,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為消防員點贊,也在感嘆現在的中學生壓力真的很大,否則又怎麼會輕易走極端。不料,這種觀點卻招人駁斥,說:「小孩能有什麼壓力,她這麼做,就是不懂事!

對於這種論調,筆者非常反感,正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小孩沒有壓力,才會讓孩子感覺壓力越來越大。年紀小的孩子同樣擁有思想和情緒,他們也會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沒有壓力才不正常。尤其是如今社會與家庭存在的一些現狀,孩子遇到的學習壓力較之以前正變得越來越大。筆者樓上每天晚上都能聽到一對母女在大聲爭吵,筆者原先認為是女孩不懂事,直到有一天聽到女孩一邊哭一邊喊:「考第一,考第一,天天讓我考第一!難道我就不想考第一嗎?

這就是現在的孩子遭遇的學業壓力,也是很多孩子壓力的主要來源,尤其進入中學階段,學業會呈現幾何性增長,如果學生底子薄、基礎差,接受能力跟不上,學習就很容易落下,心理壓力隨之產生。除此之外,中學生還會遇到考試壓力和同學競爭的壓力,一些學習成績中等的孩子,考試前過分憂慮分數,就會吃不好睡不香,情緒緊張。而對於那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來講,來自同學競爭的壓力則是他們壓力的最大來源,每天總是擔心其他同學成績超過自己,這也會讓孩子長期處在緊張焦慮的情緒里,時間一長,心理壓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孩子最後一種壓力來源就是很多家長疏忽的家庭因素,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未來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在他們看來,這是為孩子考慮,為孩子好。正如筆者樓上的那位母親,希望女兒考第一,就是想要女兒未來能去一所好學校,將來就能有更好的發展。只是,很少有家長會意識到這些言行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孩子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盼,努力學習,還要擔心考差了受到父母責備,這就給孩子形成了雙重壓力。

我們應該拋開之前簡單的認知,不論年紀大小,只要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壓力,相信河南這位17歲的女高中生一定是心中遇到了難以邁過的「檻」,才會選擇走上18樓的天台,我們應當主動去理解孩子,而不應該繼續訓斥責怪她。

那麼,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正確做法是什麼?建議應當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感受到壓力、情緒不佳的時候,可以去大自然走走、洗個熱水澡或者聽聽音樂,也可以找個僻靜的地方大聲吼叫或者把煩心事也在本子上。

煩躁的情緒發泄完之後,就要冷靜分析壓力來源,找到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學習上的問題,建議去找一下老師,聽聽專業人士的分析,這樣有助於緩解學習壓力,同時,還能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是生活上的問題,可以與父母溝通,也可以找親密的朋友傾訴,大家集思廣益,尋找排解壓力的方法。

第二個方面就是家長要把孩子放在平等對話的位置,不僅要主動關心孩子的學習,也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情緒變化,學會用同理心與孩子對話,這樣才能聽到孩子的心聲,也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壓力。

我們慶幸河南這位只有17歲芳齡的高中女生,被英勇機智的消防員手從鬼門關外撈了回來,希望後續她能在家人和朋友關懷中走出心理陰影,健康快樂的成長,也希望每個正在長大的孩子都能遠離壓力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