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從第一季到第二季,范閒開掛的人生簡直是太精彩了,他雖然有著非常現代的記憶、聰明的頭腦,但他從小到大身邊都一直有高人在護著他。
從小護著他的五竹、奶奶、費介,從澹州回到京都之後范家的每一個人都對他關心、幫助,丞相老丈人林若甫也教會他許多,鑒查院一把手陳萍萍、以及很多當年受過范閒母親葉輕眉幫助過的人都在罩著他。
范閒的主角光環可真是太強了,他的角色可真是太「爽」,但是真正將這些劇情串起來的,確是一個個小人物。
他們沒有強大的背景,甚至在那些「大人物」的眼中不過如螻蟻一般,但是正是因為這些鮮活的「小人物」,才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讓主角更快的成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內心。
《慶餘年》第一、第二季中有這麼幾個小人物,他們有血有肉的故事,推動著劇情的發展,也讓人為之感動。
不少網友表示:要不是他們撐起,早棄劇了。
滕梓荊與范閒的相識是從在澹州就開始的,滕梓荊是鑒查院在最開始接到鑒查院的密令來刺殺范閒的,兩人一見面就打了起來,兩人不打不相識,滕梓荊也靠假死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范閒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成了滕梓荊的避難所。滕梓荊也是一個悲哀的人物,見義勇為卻被誣告刺殺朝廷命官,而人證恰好是他所救之人,因為誰也得罪不起禮部尚書的兒子。
滕梓荊用自己加入鑒查院換取了妻兒的平安,在與范閒回到京都之後,跪求范閒幫自己找當年的卷宗,代價就是做范閒的奴僕。
但是兩人隨著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變成了知己。
本來滕梓荊是準備和妻兒遠走天涯,但是由於擔心范閒,便留下來做范閒的護衛,但最終死在了牛欄街。
范閒一定要找出背後的兇手來為滕梓荊報仇,很多人都說:「他還有什麼別的身份嗎?」「不過就是個護衛。」
這怎麼能讓有著現代思想的范閒所接受,范閒的母親葉輕眉在鑒查院外的石碑上寫著:「人生來無貴賤之分。」而范閒在聽到「死的不過是個護衛」之後便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為滕梓荊報仇的決心。
在原著中,滕梓荊這個角色沒有死,但是電視劇卻把他的結局改為了死亡。
這樣雖然讓很多觀眾意難平,但是確實更能推動劇情往前發展的,第一季導致范閒有接下來一系列動作的起因就是因為滕梓荊的死亡,這也讓范閒的心智變得更加的成熟,更加堅定自己內心的正義以及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決心。
滕梓荊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並不多,在第13集就已經下線,但是這個角色是非常飽滿的,他十分有正義感,對普通百姓有著悲憫之心,對家人充滿了愛,滕梓荊在范閒身上也看到了那份他所堅持的正義,被范閒所打動。
滕梓荊完成了自己這個角色的使命,使范閒發生轉變,並永遠活在范閒以及觀眾的心中。
金家婦女出現可真是讓人唏噓不已,老金頭本來就是個賣菜的,因為沒有給宮中的戴公公足夠的「孝心」,便被刁難說送的菜不新鮮,被罰了500兩銀子。
而老金頭的女兒為了給父親還債,就把自己賣到了青樓。
老金頭不願女兒受委屈,但又哪裡湊得出這500兩銀子呢?
好在遇見了范閒,范閒給了老金頭錢讓他去為女兒贖身,老金頭像是看到了光,以為終於可以救出自己的女兒,開心的像個孩子,蹦蹦跳跳的走進抱月樓,但是這個抱月樓可真是個吃人的地方。
老金頭歡歡喜喜走進去,結果出來卻面如死灰,500兩銀子只夠見女兒的,贖人竟然需要一萬兩,老金頭絕望了,但他還要回去繼續賣菜還范閒的錢,並說「能活著就好」。
儘管絕望,老金頭還是幫范閒打聽了消息,他沉重的步伐也是沒撐過幾步,便橫屍街頭了,他的背上露出了被抱月樓打出的血痕。
平民百姓的命就像草芥一般,普通百姓的悲哀在老金頭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角色跟滕梓荊一樣,就是為了讓范閒成長,堅定范閒改變這個世界的決心。
范閒也將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戴公公拉下馬,為老金頭報仇了,但是人死了就是死了,再怎麼報仇都換不回一條鮮活的生命,最可恨的是戴公公根本不記得有老金頭這號人,站在高位的人隨便一句話就可以將別人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但卻從不在乎。
范閒說:
「戴公公根本不記得老金頭,沒人記得他,其實我也沒見過幾面,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忘不掉,若是沒人能站出來,他們這些人一輩子,就只能忍著,可是誰能站出來呢?
誰能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王法,若是總見不著,那就讓京都開開眼吧!」
在後來,二皇子派人去抱月樓找個人打死,嫁禍給范閒。
三個兇犯進到抱月樓隨機抓到一個姑娘,便拖出來在冰冷的雨中將其活活打死,而死的這位正巧是老金頭的女兒,她在劇中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就這樣無辜慘死在街頭。
二皇子並沒有特意要人去找老金頭的女兒,就是這樣隨機,也可見小人物就像螻蟻一般被無差別對待。
老金頭曾說:「能活著就好」,但是這個家庭還是因為權貴的一句話,便不復存在了。
金家父女的死讓人惋惜、痛心,但是也正是他們,將這兩季的劇情連結了起來,第一季中滕梓荊「只是個護衛」,到了第二季老金「只是個賣菜的」,他們身份低微,只是大人物權謀中的犧牲品,但是也正是他們,一次次來穩固主角想要改變這個吃人的世界的心。
賴名成是第二季中出現的人物,是都察院御史,范閒故意收取賄賂,其實本意是為了讓都察院來調查老金頭事件的始作俑者戴公公。
但是事情卻是越鬧越大,讓這位剛正不阿的都察院御史一步步走進了范閒所設好的「圈套」裡面。
范閒的本意是像借都察院的手來搞垮二皇子,但是他實在是沒想到這位正直的賴名成可是任何人都不放過,不僅在朝堂之上參了二皇子,而且還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將慶帝也參了。
慶帝說要賞賴名成,結果賞的卻是廷杖,這時范閒也慌了,趕忙向慶帝求情,絕情的慶帝就又讓范閒去監刑,最後賴名成在雨中被活活打死。
慶帝的謀略和心狠手辣,可真是無人能及,讓都察院所有的官員們都認為賴名成是因為范閒而死,又讓范閒去監刑更是火上澆油,讓都察院的每一個人都恨范閒,讓范閒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孤臣。
最讓人覺得接受不了的事情是,賴名成提著自認為珍貴的紅棗來給范閒求合作,但是看到范閒桌上擺了一大盤,便不好意思將紅棗拿出來,稍稍往身後藏了藏。
在與范閒的交談之中,也逐漸了解了范閒的為人,范閒欣賞賴名成,並說兩人在以後是可以成為朋友的,因為范閒所堅持的,也是正義、也是法理。
賴名成執拗的堅信著法,但是,這也成為了刺向他的那把利刃,他也終究成為了權謀鬥爭的犧牲品。
滕梓荊、金家父女、賴名成其實都是因為范閒而死,他們在權謀鬥爭中,實在是太不重要的存在了,這些人的犧牲,也會是范閒心中永遠的痛。
在那樣的時代中,這些普通的小人物是不被看見的、不被心疼的,但是范閒來了,看到了底層人民的苦難,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
因此,他要改變世界,這些小人物的犧牲讓人痛徹心扉,堅定同時了范閒心中的那些公平與正義,促進了范閒的成長。
其實這部劇中還有許許多多這種出彩的小人物。
比如說郭寶坤,他在前期的形象簡直就是一個惡霸,但其實他也只是慶帝權謀中的一顆棋子罷了,被迫入局。
最後害的父親坐大牢,但他也同時是一個孝順的兒子,為了給父親報仇去刺殺范閒,最後又為了救父親而跟隨范閒。
還有鑒查院一處的鄧子越,一腔熱血卻被現實磨滅,但他深處污濁之中卻不願同流合污,在內心深處非常有自己的原則,也還好他遇到了范閒。
就像范閒所說的:「我這脾氣,沒有長輩罩著,在京都活不過三天,從今以後,我就是你的靠山」,而鄧子越也逐漸找回了自己身上的熱血。
《慶餘年》雖然是一部男主開掛的爽劇,范閒受多方庇佑得以一飛沖天,但是如果沒有這些鮮活的小人物,這部劇也不會這麼飽滿。
在這部劇中,還有哪些「小人物」讓你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