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觀察室的戀綜」《有秘密的我們》背後,戀綜被迫「卷」出新高度

2024-08-12     搜狐娛樂

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有秘密的我們》宣布將打造一部全素人、沒有觀察室的綜藝,話題快速登上熱搜。

節目的設定是,參加節目的十位男女嘉賓,每個人都帶著一個不可言說的秘密,將其放入節目的真相小屋,隨時應對秘密被查看後引發的蝴蝶效應。在朝夕相處中,他們打開自我相互靠近,當所有秘密都被揭開後,他們將做出愛的勇敢抉擇。

而觀眾在這個探秘過程中,所扮演的就是觀察室的角色。內容戀綜的創新「內卷」,又出了新花樣。

一些觀點認為,這種玩法成就了戀綜的「next level」;但也有一些觀點認為,設定越複雜節目越難實現,重要的反而是做好嘉賓背調,避免因為嘉賓「塌房」造成觀眾出戲云云。

有如此反應實在是因為,內娛戀綜的創新「內卷」實則由來已久。

從2020年的《再見愛人》主打離婚綜藝開始,內娛的戀綜已經打通了「奇經八脈」,開始了話題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曆程。

有的主打嘉賓身份創新,如《春日遲遲再出發》等「再出發」題材;或如《喜歡你我也是5》選取曾與愛豆戀愛的高話題嘉賓趙夢潔;《怦然心動20歲4》則上演了一次在泰國曼谷的畢業旅行,00後約會生猛利索,讓人感慨年輕真好。

有的是節目玩法創新,《勢均力敵的我們》被稱為是「中國版《單身即地獄》」,20位男女荒島求生,談不成戀愛的將被逐出淘汰,於是各種高手過招輪番上演;《炙愛之戰》更是把一群俊男美女拉到荒島搞生存考驗,讓真情侶歷經體力、智力與默契度的魔鬼考驗。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此前《半熟戀人3》收官時就有#半熟3大結局含親量超標#的熱議話題,各路嘉賓的「直球表達」也很容易就能炸出一波彈幕討論,敢說敢做的戀綜人設也越來越常見。

如是種種,都在表明戀綜創新的迫切。

原因很簡單,從2018年《心動的信號》至今,內地戀綜已經度過了「七年之癢」,如今也正在經歷市場下滑的空前危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戀綜賽道的整體規模縮水明顯,上線數量較2021年的巔峰期已經幾乎減半。

招商的普遍失利是更明確的信號,今年上線的所有戀綜里,沒有節目有總冠名,近一半節目零招商。

導致這種遇冷的原因包括幾方面。

首先是多年來同類內容頻繁產出導致的市場需求過剩。僅以2022年為例,全網就有多達13檔戀綜上線,且其中的新綜藝就有6個。而伴隨著節目數量的增多,同類內容的同質化問題越來越明顯,相關熱度和討論量越來越低。

這進一步影響了熱門CP和話題衍生的難度,在內容難以破圈的環境下,加劇了綜藝的招商難度。

其次是戀綜內容本身的天花板不高,在整個綜藝賽道上都不算有競爭力的品類,90%的節目定級只能到A級,只有少數幾檔頭部節目才能被定到S級。即使有藝人參與,也只能待在觀察室里,而這進一步影響了品牌方的熱情。

加之節目選擇大量素人置於公眾視野下的模式,也頻頻造成了嘉賓在播前播後「塌房」的事件,甚至節目走出的情侶BE等,都讓觀眾越來越難為這種模式付出真情實感。

行業在過去幾年裡對戀綜賽道的大力投入,最終換來的是大量虧損項目無聲無息地完播,這也進一步迫使行業做出改變。

而平台目前仍然願意在戀綜方面投入資源,積極做出變化,在於就當下的綜藝環境而言,戀綜的一些亮點確實還有一些想像力。

首先是從投資規模來說,相較於真人秀或者競演節目,戀綜對頭部明星和重資產投入的需求很小,基本都處於腰部製作,性價比很高;其次,戀綜的觀眾往往是粘性很高的,在平台著力發展To C內容的當下,這種優勢或可從用戶付費的角度打開新的營收渠道。

但到底哪些戀綜能夠「卷」出個未來,依然需要行業從內容上多多用心。曾經野蠻生長的戀綜賽道,如今正在進入埋頭走路的下半場。

而這,也是行業變革期下,內容產業優勝劣汰的一個縮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a67628ef6b15f33cb278fc7b272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