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呀?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2023-04-14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爸爸,你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呀?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今天接小寶放學,無意間聽到學校門口兩個小男孩的對話:

「我爸爸開凱迪拉克,你爸爸開的什麼車啊?」

「我爸爸說我們家的錢都用於買大房子了,我們家有別墅,你家有嗎?」

「我爸爸說我們家馬上就會有別墅的。」

……

現在的小男孩對話都是這樣的嗎?比車、比房、比誰家有錢?

可想而知,這樣的攀比最終可能會讓孩子學會撒謊、習慣吹牛、貪圖享受、索取無度……還可能因為過分的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而變得輕視勞動、無視學習、毫無道德……

事實上,一個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正確的孩子,在任何領域都是無法立足的。

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積極、正確地引導,孩子虛榮、攀比的壞毛病會很容易改掉。如果家長繼續為他傳輸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孩子就會變得「百毒不侵」,從此對一切誘惑都免疫。

1、引導孩子區分「想要」和「需要」,不盲目溺愛

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比如琳琅滿目的玩具、層出不窮的遊戲……孩子是毫無抵抗力的。這時就需要父母為他把把關,分辨清楚「想要」與「需要」的區別,從而讓孩子對物質需求有一定的認知,並且懂得合理要求的被滿足和過分要求的被拒絕,都是必要的。

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對物質的需求都是直覺的,也可能會出自好奇和攀比的心理。

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分析「想要」和「需要」的區別,並且給他講明這個道理,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不助長他的虛榮心。同時,還能幫助孩子有效地抵抗誘惑。

如果只是盲目拒絕,或者一味滿足,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延遲滿足,對孩子的過分要求冷處理

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父母不妨先和孩子溝通,這些要求的動機和目的。

如果孩子只是想顯示自己或與別的同學攀比,這時,家長可以對孩子的要求採取冷處理。即對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給他幾天冷靜期,等他確定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後,再和他一起討論是否需要購買。即便家長的觀點他不能完全接受,他也不會輕易再向家長提出過分要求。

面對孩子的過分要求,父母千萬不要輕易滿足他;延遲滿足、冷處理才會增加孩子面對誘惑的抵抗力。

3、為孩子面臨的「誘惑」,打上預防針

對金錢略微有些概念的孩子,就會對父母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好奇。比如他們可能會認為父母的錢是源源不斷的,當父母說自己沒錢了的時候,他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父母在說謊,因為手機里就有錢。至於手機里的錢從哪裡來,他們則完全不感興趣,也不會深究。

所以,當孩子好奇的問一句:「爸爸,你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啊?」你的回答,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若是爸爸得意洋洋的回答一句,「自己薪水是多少多少」,或者說「養活你綽綽有餘」的時候,孩子可能並不了解爸爸的薪水究竟是多還是少,但是會根據爸爸的表情判斷出爸爸的心情,從而跟著產生一種洋洋得意的感覺,時刻想要和別人攀比。

若是爸爸直截了當的打斷孩子說一句:「我掙多少錢都不關你的事兒」,或者「問別人薪水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哦」,都會讓孩子心生忐忑,對於金錢的懵懂認知,會讓他從爸爸的回答中失去安全感。

……

聰明的家長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孩子,你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們窮,也有很多人比我們更富有。雖然爸爸媽媽的努力掙錢,讓我們家的生活水平比一般的家庭要好一些,但是我們都要繼續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從而邁向更富有的生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這種回答,首先從現實方面告訴孩子,貧窮和富有是相對的;給孩子提前打好預防針,沒有永恆的貧窮,也不會有永恆的富有。

其次告訴孩子,我們的生活雖然不是富有的,但比一般家庭要好;從而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產生踏實感和安全感。孩子會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然後告訴孩子,只有繼續努力,才能夠生活的更好;從而讓孩子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增強孩子對家庭未來建設的參與度和付出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85e375d6418fed7dac649eb2d32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