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顧天嬌
閱讀所需約6分鐘
2022年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方案支持推進技術和資本要素融合發展,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或掛牌融資。
半導體公司更是科技型公司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類。回顧2021年,一共有20隻半導體公司登陸科創板,其中晶片設計公司復旦微電相比發行價翻了7倍、設備公司新益昌相比發行價翻了5倍,芯碁微裝、宏微科技等均漲幅超300%。
但開年第一隻晶片股國芯科技(688689.SH),1月6日上市一度跌破發行價,最後以上漲11%收盤,對比2021年IPO的晶片股動輒翻倍的行情,略顯落寞。而且統計發現,2/3的公司在上市後的當年股價表現不及上市當日。
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參與新上市股票的博弈有多大的收益?那些最後能脫穎而出的晶片股又有什麼特徵?
上市首日「高危」
2/3公司不及發行當日收盤表現,半數公司上市即巔峰
下圖是納入統計的2021年上市的20家半導體相關公司,其中標橘黃色的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高於發行日收盤價;標記綠色的公司相反。可以看到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在發行日的表現更好,如果中籤這些公司的投資者一直持股到年底,那麼收益會縮水不少。
而且別看所有的股票在上市當日的收盤價要遠遠高於發行價,實際上在上市首日參與「追高」的投資者往往會陷入虧損。盛美上海、炬芯科技、概倫電子、格科微、氣派科技、芯導科技、生益電子、東芯股份、復旦微電、迅捷興這10家公司占總數的一半,都可謂「上市即巔峰」,至今仍未超越發行當日創下的最高價。
因此,從機率上來說,如果是參與打新的投資者,在上市當日賣掉中籤股票的收益更高,如果是想購買新股的投資者,那麼應該謹慎參與上市當天的博弈。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沒有投資機會,像新益昌、芯碁微裝、宏微科技、時代電氣、銀河微電都在上市後走出了上揚的態勢,是什麼影響了市場對它們的態度?
首先,這些公司涉及晶片設計、材料、設備、封裝等多個領域,產業鏈位置不是決定漲跌的因素;其次,這些公司的市值大小不一,從幾十億到千億均有分布,市值也不是關鍵因素;另外,營收凈利規模、毛利率、ROE水平甚至發行時間等指標也不能作為參考。
分賽道來看,新益昌、芯碁微裝,銀河微電、時代電氣、宏微科技分別歸屬於2021年熱門的半導體設備和功率半導體領域,「市場熱點」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估值方面,除了兩家尚未盈利的公司外,18家公司的首發市盈率平均為145倍,雖然不是低於平均市盈率的公司就能有好的表現,但是過高的首發市盈率會成為後續上漲的「攔路虎」。
比如東芯股份(760倍)、概倫電子(575倍)、盛美上海(399倍)等公司上市後股價就進入下行通道;表現較好的新益昌、芯碁微裝、宏微科技、時代電氣、銀河微電首發市盈率分別為20倍、40倍、118倍、24倍、36倍,要顯著低於平均值。
綜合來看,投資者參與新股博弈,應該關注熱門賽道和發行估值合理的股票。
值得關注的公司
國產替代帶來高速增長的機遇
當然一時的得失並不算什麼,放到更長的時間裡去觀察,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公司遠不止身處熱門賽道那麼簡單,而高估值也最終會被高業績增長壓實。
在2021年上市的20家公司中,值得關注的有新益昌、盛美上海、安陸科技等公司。
新益昌是LED固晶機龍頭,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 2020年數據,它在中國固晶機市場的市占率超70%。一方面在原有的優勢市場,Mini LED正在成為下一個方向,新益昌可以享受行業革新紅利;另一方面,新益昌已經成功開拓半導體固晶機及鋰電池設備領域,進入新的市場。
2021年上半年,半導體固晶機的收入占比達到11%,高於2019、2020年的不到4%,這塊業務上,新益昌目前的打法是從相對更容易實現的功率器件入手打開市場,後續逐步進入IC領域,從低端市場逐步進行國產替代,預計會成為公司未來潛力增長點之一。鋰電設備方面,包括卷繞機、製片機、及製片卷繞一體機等合計收入占比也提升到4%,隨著鋰電池的需求提升,預計也將保持良好的增速。
根據統計,從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宏力三家製造廠商2021年設備招標情況來看,招標採購國產化率整體達到21%。這其中盛美上海作為清洗設備主力軍貢獻不少,同時除了在主力清洗設備產品之外,盛美上海還拓展了塗膠顯影設備,於中芯紹興中標1台。憑藉技術優勢,盛美上海在近三年的營收復合增速達58%,凈利潤復合增速達163%。
截至2021年上半年,盛美上海的單片清洗設備的毛利率為46%,比擁有近四成市場份額的行業龍頭Screen Holdings的毛利率高出22個百分點,比國內本土廠商至純科技和芯源微也高出22個百分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盛美上海的實力,而且高毛利率意味著還有降價空間,對於想要取代龍頭的盛美來說不是壞事。
作為專做FPGA晶片的企業,安路科技已成功進入工業富聯、匯川技術、利亞德等知名企業的供應鏈。按出貨量和銷售額口徑來看,2019年其在國內市場已經排到第4位,次於三大國際龍頭Xilinx、Intel和Lattice,在中國市場的國產FPGA晶片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在中低端領域較快實現了國產替代。
我國的半導體公司要想成長起來,最難的是做「從無到有」,最快的是則做「國產替代」。
這裡的「快」不代表簡單,能做到國產替代證明這家公司已經具備了與國際巨頭比拼的實力,一方面能吃下後者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它的技術能形成護城河,逐漸幫助其與本土廠商拉開差距。因此這些公司也是最有可能率先成為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龍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