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說道理,結婚以後,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獨屬於兩個人的生活,卻總是摻雜著更多的人的意志,必然會亂成一鍋粥。
婆媳關係從不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重點關係,只是從夫妻關係沿伸出去的一種關係。
處不來,是常態,處得來,是運氣。在原則性問題上,比如鬧得你沒法兒生活,這個一定要分割,是原則。但如果只是處不來,不要較真,不要憤怒,只當成是一個客人對待,彼此面子上過得去就行。
你不想婆婆越界你的生活,就不能理所當然地支使婆婆,或者理所當然地貪著她的好處。
有貪念就會有要求,有要求就會有期望,有期望就會有失望,有失望就會有情緒。這往往也是婆媳矛盾的主因。
以上是道理,也是接下來所提到的一切觀點的前提。
在任何關係中,在任何生活中,不能不講道理,因為我們都是人,也不能太講道理,同樣也因為我們都是人。
只要是人,就難免會由於心中的偏見與情緒,而做出一些不近人情的行為。大家儘量理解這一點,也儘量避免這一點。
所以兒子是你的兒子,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但是兒子的情感和行為,很多的時候,不見得還能遵從自己的內心。你要知道,婚姻生活對人的影響太大了,一些顧慮總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著一個人。
總結下來很簡單,兒子是你的兒子,可是在很多的時候,他不一定能做得像兒子,因為羼入了媳婦的一半的靈魂。
02
又聽見鄰居吵架,她一個做婆婆的,平日裡對兒媳婦不是太當回事。這種輕視的底氣來自於什麼呢?她有兩個兒子。
就像她每次會吼兒媳婦的:「老了我不用你管,我還有兩個兒子呢?」
小兒子還沒有成家,更助長了她的這種底氣和自信,為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大兒媳婦少有幫襯就算了,特別會提要求,也特別會挑剔。常常以自己的生活時代為要求,而看不見自己苛刻的嘴臉。
樁樁件件累積下來,不可謂不傷人心,不寒人心。有時候氣不過了,兒媳婦也會反駁,大概意思就是等你老了,也別想指望我。
這對於當下的鄰居而言,當然不成威脅。為什麼?她本來就仗著自己有兩個兒子,才覺得自己不用指望兒媳婦。
大不了就是將來兩個兒媳婦不孝順自己,本來自己也不需要,有兩個兒子就夠了。
在這裡,說一個真相吧。從最實際出發,男人結婚以後,只能算是半個男人了,因為他的靈魂,會羼入女人一半的靈魂。
什麼意思?
最簡單來說,就算你的兒子是孝順的,他也會受到妻子的影響,從而對你的孝心,是大打折扣的。
如果孝心不變,那麼孝順的行為,一定不能再原原本本地遵從自己的情感。那個時候的他,是害怕吵架的,是不想吵架的,所以這意味著本來想做的事情,想為你做的事情,到最後不了了之。
甚至於,在婆媳關係之間有著非常的怨恨的情況下,在兒媳婦的影響下,攻擊下,他的孝順行為是全無的。儘管還可能剩著一顆孝順你的心。
這也是為什麼是有些老人常說,生兒子就是原罪的原因。在正常情況下,兒子可以為父母做的,就很少,一旦再有妻子的從中阻攔,包括那些譏諷的話,都會直接導致,兒子不再是你的兒子。
你把一切都想像的非常美好,豈不知現實,會把什麼都改變的。
除非,你的兒子有錢也有本事,他可能是說話算數的,但妻子對他的影響,依舊在。看很多普通家庭,為什么兒子只能偷偷摸摸地孝順就知道了。
在這種事情上,除了人都有情感上的偏向的因素,剩下的就是怨恨心發生後的必然結果。所以記住一句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最後不是兒子不孝順,男人理性,考慮的東西更多,對大局的顧全也更多,懶得去鬧,不想去鬧,就不得不違背自己的真實情感。
所以媳婦真的愛老公,她不想老公為難,母親真的愛兒子,也一樣從愛他的媳婦開始,他們畢竟是利益共同體。
03
有能力的情況下幫一把,這不是在幫兒媳婦,而是在幫自己的兒子。真的希望兒子好,也要時刻提醒自己,別越界。
其實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就算兒子孝順,兒媳婦支持,真在我們老了以後,兒子能做的,並不多。不是不願意,而是那個時候的他們,那個年齡的他們,精力和時間真的非常有限。
因為家庭經濟上的重任,主要壓在他的身上了。比如一些小事,能忙前忙後的,更多還得是媳婦。
他不可能動不動就因為一些小事,會不開了,生意不談了,或者請假。另外比細心,男性就是比不上女性。在很多很多的時候,女人就是比男性更有耐心。
所以從現在開始,最好是能認識到這一點,哪怕你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兒媳婦,這重要嗎?你喜不喜歡,不重要,也不是你看輕她的理由。只要你的兒子喜歡,你的兒子能接受,不就行了嗎?
日子是他們倆的,他能過下去,他能接受了,又關你什麼事呢?你喜歡,是能代替他生活還是能怎麼?
不要做一個拎不清的人,大道理有很多,但在這裡更想講講最實際的問題。也希望這些最實際的東西,能教會你做一個厚重,且通情達理的好婆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