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申請故事來自小馬同學。出身末流985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她,GPA 3.4+,GMAT 650,托福 105,AIESEC志願者經歷,有過外企市場部門實習經歷與科技公司實習經歷。小馬同學最終拿到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專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市場營銷專業 Marketing,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市場分析專業Marketing Analytics,羅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市場分析專業 Marketing Analytics(10%學費減免),雪城大學 Syracuse University 商業分析 Business Analytics 專業 (帶10W+人民幣獎)。
我想留學
其實我是比較早就在考慮留學的。但是真正堅定下來出國留學這個決定是在大學實習期間。我大學期間是本校AIESEC社團的成員,有機會跟一些國外回來的大佬交流。有次和哥大的一個校友吃飯,我問他未來的規劃要怎麼決定,他就鼓勵我去做做實習看。當時大二暑假,我去了學校當地的一個科技的小公司實習。其實我做的事情並不是很難,就是做做PPT,幫助公司招人之類的。當時實習完第一想法就是好想讀書啊。因為我在AIESEC的時候每天工作節奏都很快,成長也很快。可是我在那家公司成長得特別慢。我覺得我在正式進入職場之前,要給我自己進行很多的補充,學很多的東西,然後去做很厲害的工作。當然我後來的實習也是讓我明白了實習可能大多是很水的(笑)。但當時就是這個想法。
本科我拿經濟學學士學位,但是我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更多的會是貿易方面的知識。我們學校講課很多老師都是照本宣科。考試都是背書,默寫。我不喜歡這樣的課程。我想要去一個能讓我獨立思考,能讓我參與動手的學習環境。所以就決定要去留學了。
選校故事
我其實跟Me的Alice老師很早就認識了。選校、選專業也是通過她的建議加上自己了解的來做的。我雖然本身是經濟學學位,但是因為社團的經歷還有個人性格原因吧,覺得Marketing很適合我。剛開始是喜歡純Marketing的,很想去南加大的那種。但是我和Alice聊過之後,讓我發現Analytics的重要性了。我個人也是想要在美國工作一兩年,然後提升提升我的背景,有Analytics背景更容易留下找工作吧。
我記得當時Alice給了我一整冊Me整理的的美國Marketing研究生項目合集。我一下子對這個領域的研究生項目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後來照這個冊子去看了很多學校的官網。然後一個個項目去查看畢業生走向,這是我的首要標準,因為自己是一個職業為導向的留學生。然後就是地理位置。我最想去的還是加州和紐約!因此選校也是希望在這兩個地方或者附近。而且我在AIESEC的經歷深刻地提醒了我要去大城市,工作機會比較好,還有比較高質量的Career Fair。
曲折的考試
因為我跟Me接觸得比較早,所以早早我就開始在Me的指導下做規劃了,尤其在硬體條件準備上。
當時大三上要選課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自己出國這個GPA是不行的。所以我就馬上找Alice老師幫我規劃了一下之後的課程安排。首先是讓我把一些數學課重修刷分,而且還上了跟Python有關的課程,這樣通過課程規劃彌補了我的數理背景缺乏的問題。然後就是安排好了標準化考試的時間線。在大三上開始考托福,考GMAT,目標分數也定好了。
不過我的考試之路走得並不順。當時大三托福沒考出來。後來一直刷分,直到大四突破100,感覺還蠻如釋重負的。而我跟托福能夠分手的秘訣,是掌握了考試技巧。當時Alice給我推薦了一個托福老師,她給了我很大幫助。明顯感覺到聽力和閱讀的分都漲上去了。除了我苦練之外,那位老師好像有給我點透了,完全解決了每次六選三都做錯的問題。而且也給我講明白了聽力的結構,有些細節就算我漏掉了都可以猜出來答案。之前真的沒聽哪個老師這麼講過。
Alice給我定的GMAT分數目標比較高,要求我考到700分,我一直在努力準備考試,大三暑期實習之前還考過一次,總之都沒達到自己的預期。寒假前,我和Alice一起吃飯的時候,還再糾結GMAT刷分的事情,當時決定先準備學校的期末考試,考試後就馬上刷分!最可惜的是到了2020年初、準備繼續刷分的時候,國內疫情全面爆發,GMAT被耽擱了。國內取消了考試,根本就沒有辦法再刷分了。
但是,我當時有幾個比較高的目標,像是西北大IMC之類的學校,肯定是要GMAT再刷高一點分才可以的。國內考試取消後,我就想過去泰國考試。名都報上了,已經準備好到時候去考了。但是疫情發展得太快,馬上泰國也要入境隔離,後來還發展到考試被取消。總之我是努力了,但是這條路沒有走通。分數也沒有刷上去。其實回想起來當時我壓力挺大的。還好後來錄取結果還不錯,否則可能會很難受。現在西北大IMC是把我放在Waitlist上了。
所以這裡我還是想要給同學們提個醒,考試要早點準備。大三能夠出分,大四申請期間就很輕鬆了。而且考試最好能夠充分準備好後再去。如果不是必要的話兩次考試中間可以間隔得久一點。因為我每次考試都隔得很近,導致我壓力很大。另外就是我覺得可以先考GMAT,它的分有效期比較長嘛。而且我考完GMAT再去看自己的文書、別人的文書,再去看托福,我發現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提升了一個層次了。所以先考這個還可以幫到語言。
我的AIESEC經歷
我覺得對我的申請幫助最大的經歷就是AIESEC吧。我上大學之前就想過要出國,所以入學就進了AIESEC,想要體會一下文化交流這類的東西。我身邊的同學,特別是那種很優秀的人,就是會有學生會背景。但是我感覺學生會鍛鍊機會不如AIESEC。因為我們是像經營一個商務機構一樣在做AIESEC的。我做的很多項目,很多活動的數據就和一份正式工作一樣。所以我的經歷中有很多可以寫的細節,不像我同學,在寫文書的時候要絞盡腦汁挖一些Learning Point。
文書創作
我跟文書老師溝通後,首先分享了一些基礎課程文件,然後打電話溝通,梳理了經歷。在對話的過程中就幫我整理出來了一個故事線。這點就幫助比較大,我理解了經歷要怎麼串聯,每段經歷要怎麼寫。
推薦信是我們寫的第一份文書。那個時候就開始幫我梳理經歷,為我的文書做了鋪墊。後來主文書部分先完成的是一篇內容比較全面的文書,講了主要經歷,職業規劃,興趣起源等。我自己寫的第一稿出來可能還不是太滿意,但文書老師給我改了幾次之後,我大概就知道怎麼寫了。我覺得我跟文書老師合作讓我寫作方面進步了很多,遣詞造句都不一樣了!而且後來還有外籍文書老師的語言潤色,也是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對比下我周圍一些朋友的中介,我感覺Me就是很良心很負責!我在申請過程中也和我周圍的同學瘋狂安利Me!我之前聽到一個朋友說自己寫文書就是填表格,沒有和文書老師做任何交流,文書寫的特流水帳。我自己也看過一些其他中介的文書,我還發現了一些語法問題!可能那時候已經考完GMAT托福,也寫完文書什麼的了,語言真的有進步。
模擬面試
在材料交上之後,我就陸續有收到面試通知。在面試準備上,也是Me陪我一起準備,對我幫助很大。我羅徹斯特大學本來是有一個一對一邀請面試,然後我當時在Alice的建議下參加了一個第三方面試,第三方面試做得比較好,一對一都沒面我就錄了,而且還有獎學金!
幫我準備面試的時候Alice是給我安排了外教老師Mock Interview,她給了我一些很好的Feedback。我記得特別印象深刻的一點是當時她還建議我,給我的每個特點都講一個故事。比如說我AIESEC部分的成就,我試著講了一下我幫助多少人成為了主席和副主席。她說這點會讓人印象深刻。我就學到了,面試的時候也有用到這個講故事的技巧呢。
在準備後面的Video Interview的時候(比如JHU的Kira Talent面試)Alice都會給我分享題庫,並且帶我過每一個我沒有思路的問題,幫我擴展思維,指點方向,還給我做模擬練習!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無論是面試培訓安排,文書準備還是網申流程,在Me的幫助下,我都進行得很順利。而且跟Me交流就是直接對接的。跟文書老師也是,網申老師也是,還有後期申請實際操作中Alice也一直都在,我覺得有Me跟我一起全程走下來就很安心。而且我覺得我和Alice就是像朋友一樣,不像是老師和學生的感覺。
對於之後申請的同學,我也想要建議大家,首先就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後再去投Application!材料要完美,要填好網申,不要著急。另外就是文書挺重要的,要認真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T5LC3IBd4Bm1__Yjq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