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件量激增10倍,溫州線上政務服務經歷了一場大考

2020-03-24     浙江新聞溫州

一個數據值得關註:1月24日至3月20日,溫州市本級「網上辦」、「掌上辦」的辦件量達7.9萬件,而這個數據,在去年同期僅為6000餘件。與此相對的是,線下辦件的數量從近4萬件驟減到了5000多件。

沒準你會說,疫情之下,宅家的人們「被迫」在線上辦件,這樣的數據似乎並不稀奇。但實際上,從2月20日,溫州市民中心就已逐步恢復,在而後的一個月里,線上辦件量仍大幅提升,是去年同期的10.45倍。

數據背後,不難看出一個新現象:疫情之下,市民們看似「被迫」使用「網上辦」、「掌上辦」等方式辦證,但隨著溫州市民中心線下業務的逐步恢復,線上辦理的習慣卻被慢慢保留了下來。

是壓力也是突破口

這場大型「壓力測驗」有關部門如何應對?

實際上,推行線上辦理政務服務真沒那麼簡單。

早在2018年起,溫州就在努力,但知曉度並不高。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19年,「網上辦」和「掌上辦」的辦件量比例僅僅從20%提升到了50%。為何線上辦件業務難以推廣?溫州市政務服務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人們的慣性思維的改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當我在線下辦的時候,有工作人員替我服務,進度清清楚楚,我的事情實實在在地辦好了,讓人覺得踏實。」

可是這慣性思維,也不得不在疫情下「低了頭」。2月14日,浙江依法防控疫情的12條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換個說法就是,疫情期間,「網上辦」「掌上辦」成了辦理政務服務的主要平台甚至是「唯一」平台。

意見一出,翻了10倍的線上辦件量,成了一份對溫州目前線上的申請系統、內部流程的辦理效率和質量的大型「壓力測驗」。

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很快,2月17日,溫州市政務服務局就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疫情防控期間優化政務服務的二十項舉措。仔細看看這份答卷:

有賴於前期的在線申報平台搭建,浙江省政務服務網、「浙里辦APP」及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3.0(工程審批系統2.0)、全程電子化登記平台等立即全方位應用;由於機制上的鋪墊和創新,「易企辦」工作機制迅速落實,「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當日結、零支出」。

除了原有改革的落實與深化,也倒逼了政務服務局在改革上的自我「加壓」。如開展特殊情況容缺受理。對因物流速度、人員隔離等原因導致企業無法及時提交材料的,在企業提交相關影像資料的情況下優先容缺受理,允許事後補齊相應材料。

答捲成績如何,咱們來看辦件企業和群眾用數據「打的分」:評價系統顯示,滿意度達99%以上。

「大考」過去短板與亮點並存

如何讓改革成為新常態成關鍵

「大考」成績雖不錯,但透過疫情這面放大鏡,也把許多近年來改革中的漏洞短板擺到了桌面上。

疫情期間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50%左右的調查對象表示,「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宣傳輔導不夠,材料和流程還是過於複雜。還有人表示,「甌e辦」自助設備在布局上和可辦理的事項上還不能滿足企業群眾的實際辦事需要……

如今隨著線下業務辦理恢復正常,人們的生活開始恢復常態。但對政務服務改革來說,卻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如何抓緊補短板,重新調整或洗牌體制機制上的不合理之處,將這作為認清後續深化改革方向的「指導棋」,讓人們好不容易改過來的新習慣長期保持下去。

從溫州市政務服務局提出的落實三強兩促專項活動提升政務服務的工作方案里,我們已經看出了嘗試和努力。

「網上辦」「掌上辦」體驗感不好?

改!在鞏固疫情防控期間「網上辦、掌上辦」做法的基礎上,優化申報頁面設置,強化職能導辦體驗,簡化審批流程,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向「好辦、易辦」轉變,並做好網辦掌辦操作路徑的宣傳和輔導,力爭實現網上受理達80%以上……

想要「就近辦」,可家附近的「甌e辦」的機子離得遠怎麼辦?

改!全面排查全市1400多台「甌e辦」自助服務設備的網點、辦件等情況,統籌推進「甌e辦」自助服務網點由「場內向場外」遷移、辦件量少的區域向企業集聚的區域傾斜拓展。同時,梳理高頻事項和辦理流程,拓展自助服務「甌e辦」辦理事項……

面向未來的一些變革,往往出自於一些特定的契機。眼下,疫情帶來的政務服務「大考」似乎已經過去,但其間湧現的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數字治理能力提升等新趨勢,只有讓其成為未來的新常態,才能算作真正答好了一場高分「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OVFDHEBfwtFQPkdIV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