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需守土有責,也要避免以鄰為壑|澎湃社論

2019-11-14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重大污染項目的遷移和治理,不能只聚焦一城一地的得與失,而要兼顧周邊地區的利益。

位於邢台市區內的邢鋼廠區 新京報 圖

據報道,圍繞著邢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邢鋼)的搬遷,邢台和衡水兩地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

對邢台而言,邢鋼搬遷是因為環保壓力的倒逼。邢台市的空氣品質常年排全國倒數,而位於城市主城區的邢鋼,又是當地首屈一指的污染大戶。因此,在當地官員眼裡,遷走邢鋼,勢所必行。

而衡水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邢鋼擬搬遷的新址,緊鄰衡水,離衡水湖自然保護區不過22公里。新鋼廠一旦投產,會不會把污染轉移至衡水,作為候鳥遷徙中轉站的衡水湖,會不會受到不利影響,這些問題都讓當地憂心忡忡。

邢鋼搬遷引發的「鄰避博弈」,有著一定的代表性,在不斷加大的環保考核壓力之下,不少地方都選擇將污染風險較高的工業項目外遷,為了離主城區儘可能遠,同時避免稅源流失,一些外遷的新址往往選在邊界地帶。圍繞著項目的環保爭議也就隨之而來。

這些爭議凸顯出一些地方環保治理的困境,以及環保治污「一盤棋」思維的缺失。毫無疑問,重大污染項目的遷移和治理,不能只聚焦一城一地的得與失,而要兼顧周邊地區的利益,乃至上升到整個區域的高度,統籌考慮。

具體到邢鋼搬遷,這個項目的搬與不搬,搬到哪裡,要考量的不僅是邢台本地治污需要,更要弄清楚:對於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污染總量的減排,有沒有實際意義;對於周邊環境的風險,是否處於可控可防的狀態。

對於這些問題,應當說,邢台有關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邢鋼單獨編制了搬遷項目對衡水湖、衡水市環境影響評價。這份環評強調,邢鋼搬遷項目屬於超低排放,對區域污染進行2倍量削減,衡水和衡水湖的空氣品質不僅不會受污染,還有改善。項目優先使用新河縣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廢水經過處理後排入景觀水系,而不排入下游水體,等等。

不過,這份環評似乎未完全打消衡水方面和部分學者的擔憂。他們提出了更多質疑,包括鋼廠污染物排入大氣,可能會通過沉降,影響衡水湖生態環境和鳥類安全。環評中只評估了鋼廠正常運行時,對周邊的環境影響,而對於事故等突發事件之下,鋼廠所蘊含的環境風險,存在預判不足,等等。

分歧依然存在,爭議仍在持續。顯而易見,對於邢鋼搬遷項目,還有必要進行進一步論證,用更多數據和實證來說服反對者。一個投入巨大,且涉及兩地的重大項目,需要完善和縝密的評估,來消除一切潛在的環境風險,無論如何,都不該帶著爭議上馬。

環保治理,需要守土有責,也要避免以鄰為壑,這樣的環保治理,才符合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 編輯|程仕才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