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道:為自己留條退路
投機大師利弗莫爾為何最後開槍自殺?他一生四起四落,創造了太多的人生傳奇,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令我們這些後輩的投機人士崇拜之至,甚至把他捧上神壇,當做神一樣供奉。可是,後來,他還是破產了,還是選擇了自殺,又令我們這些追隨者扼腕嘆息,心裡鬱悶難至,總像刺一樣,扎在我們喉口,留下了難以揮去的心裡陰影。為何利弗莫爾的人生末路是如此蒼涼,當然原因有多個,比如自負、不止損、賭博,等等,但這些行為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沒有給自己留退路,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
為什麼很多人即使獲得了一時的成功,最後卻還是一敗塗地?不是因為他們的智慧不夠高,學識不夠淵博,實力不夠雄厚,經驗不夠豐富,而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不願意給自己留退路。我們常言楚霸王的「破釜沉舟」,砸了鍋,沉了船,不給自己任何退路,使楚霸王的軍隊在內心深處沒有任何的遲疑,他們明白只有勇猛殺敵,才可能讓自己有一點生路,他們內在的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爆發,最終戰勝比自己強大多的秦軍。為此,我們經常歌頌「破釜沉舟」,自己不給自己退路,逼迫自己發揮出潛在的能力。當然,「破釜沉舟」本身並沒有錯,在沒有辦法、實際中也無退路的時候,「破釜沉舟」無疑是一個搏一搏的好方法,勝利的機率至少能提升。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破釜沉舟」並不一定就能勝利,馬謖失街亭的兵法也是「破釜沉舟」,結局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破釜沉舟」的勝利,是有條件的,而且條件極其苛刻,人在有一點辦法的時候,是不會「破釜沉舟」的,因為「破釜沉舟」的本意是孤注一鄭,說白話就是賭一把大的,如果賭勝了,當然會財源滾滾,如果賭輸了,就會玉石俱焚,萬劫不復,自己連東山再起的機會就沒了。巨鹿之戰中,楚霸王「破釜沉舟」成功,但後面他也很少再用「破釜沉舟」,因為他沒到沒有辦法的時候,他也不會「破釜沉舟」,他明白,一旦「破釜沉舟」失敗,自己也將沒有翻盤的機會。
投機市場,更不能容忍「破釜沉舟」,黑天鵝必然發生,要給自己留退路。因為投機市場是一個機率市場,任何的機率都會發生,無論這個機率有多小,它都會發生,所謂的黑天鵝就是機率極小的事情,但也肯定會發生。因為你交易的次數之多,交易的時間之長,雖然機率小,但乘以你的交易總次數,也決定著黑天鵝在你交易中爆發的必然性。我們常說,即使你盈了99次,第100次不止損,那也是滿盤皆輸,無論你盈利多少,勝利多少,只要你不離開股票市場,有一次「破釜沉舟」,遇到黑天鵝,則也是瞬間隕落,這樣的案例在投機世界中可謂隨手拈來,太多太多。
那麼如何讓自己在某一刻出現暫時失利的時候,永遠有機會站起來?那就是給自己留足站起來的資本,在資金管理上,如果沒有絕對較高的把握,就是儘量輕倉操作,而且對於重倉的要求要很苛刻,次數要很限制,而且必須再有利潤作為後盾的背景下,才能重倉;在每次操作上,都要做好判斷出錯的心理準備,於是你有意無意便會設定好明確的止損位。很多人認為,只要止損,就等於否定了自己,很少有人能否定自己,因為愚蠢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一個。其實否定錯誤的自己,與獲得成功之間並不矛盾,相反會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只有敢於否定自己,正視自己人性缺陷的人,才能可能成為市場中穩定長久的贏家和成功者。而成功者大都具備類似的思想及性格氣質,比如性格堅毅,意志堅定,思維深邃,行動果決等。
一個偉大的交易員最終一定是一位深喑人生之道的哲學大家!因為只有具備豐富的實踐能力,才有可能閃現出那麼多足以讓後人得以產生共鳴的思想源泉。給自己留下退路,是一個很大的哲學,為自己留有餘地,留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謂「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古人哲學的經典總結。
人在活著的時候,結局的意義通常比過程重要,為自己留有餘地,才能一直活著。人的一生,註定起起落落,一帆風順的人生,恐怕難以見到,即使見到,那也是一個沒有思想深邃的人,因為思想來源於實踐,實踐必註定有不順利的時候。只要胸有成竹,留有一些餘地,那麼就不會在意交易過程中的起起落落,因為每一次的落,你都有再起的機會,只有當自己生命消逝的那一刻,才是真正蓋棺定論的時刻,也是交易生涯能否劃出圓滿句號的時刻。
當然,人生交易中的「破釜沉舟」可能無法避免,因為人性的貪婪會時刻引誘他作出「破釜沉舟」的舉動,例如重倉滿倉的操作、不止損硬抗的賭博,而一旦遇到極端情況,你難以避免遭受重創或者爆倉的命運。而關鍵的問題是,由於交易次數的繁多和交易時間伴隨一生,這種爆倉的命運卻註定會發生。所以為自己留有餘地,也便留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1、交易感悟總述
自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種關於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正統的如學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術分析派,邊緣的如混沌理論、星象理論、周易八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並也曾沉湎於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市場實戰交易者,現在我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
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金融市場?難道全部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潛意識地陶醉於人類「賭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滯留於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懼怕無聊、盲目自信、屢敗屢戰等「賭性」特徵是人性使然,而幾乎天天波動的「日間雜波」確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動」可以「贏利」的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將自己的精力和熱忱放在希望能夠迅速獲利的僥倖心理上,對真正冷靜地觀察市場,對如何建立能夠確保自己穩定贏利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投資心理反而關注不多,並往往頻繁地情緒性地交易而很難耐心地等待「進退有據」的入場和出場時機。
2、交易信念與投資哲學
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到哪裡去」或「能跌到哪裡去」此類的疑問,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地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在實實在在地強化著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也如過江之鯽,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確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維,為了探詢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自己也不時對市場的未來進行一些猜測,也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斗數」到「混沌理論、神經網絡」、從「星相假說和周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關於預測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但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炒手更應該做的工作是「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因為,且不去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確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等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進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賺錢。
我常常告戒自己,一個職業炒手,在市場好的時候一定要勇猛果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一定要謹慎小心,魯莽和膽怯都不應該是性格。
」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對職業炒手而言是一件比預測市場重要得多的工作。正確的投資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基本一致。很多投資人,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預測,對更本質的後者卻所思甚少!
我見到過很多成功的投資人,他們儘管風格各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每逢大事有靜氣」和「進退有據」的心理特質。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成功哲學。我們該形成自己什麼樣的投資哲學呢?交易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對交易的信念是什麼?
是啊,就如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動著、喜歡和憎惡著一樣,投資人也都是根據各自的信念在進行交易,並常常享受各自信念所帶來的贏利喜悅,同時也常常遭遇著各自信念所引致的失敗困惑。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才是能夠使我們的資金在投機市場穩步增長的交易信念呢?答案當然會因人而異,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我的回答是:放棄自己的任何信念,追隨市場的信念;放棄自己的任何個人意志,追隨市場的意志;放棄任何理論、概念和技巧,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厘定分階段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
就如我們開車,一切都是根據路況和即時的交通狀況而定,很少有主觀的成見;又如水的行為方式,或潺潺小溪,或水滴石穿,或寧靜湖泊,或奔騰江河,或遼闊大海,都根據各自的具體情形而選擇,都安詳,都自在。
放棄一切主觀的成見或希冀,不想自己想要的,保持心靈和思維的彈性,透過市場語言了解市場的狀況和市場的結構,傾聽市場所需要的,調整自己的內在結構使之與市場的內在結構相融合,如果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棄問題而不試圖強求解決問題,如此,金錢的利益將不是唯一的報酬。
3、交易方法大道至簡
初入市場者,難免眩目於市場紛紜變化的數據和信息,歷練數年後,又會困惑於龐雜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流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操作經歷和困惑後,人們仍孜孜於各種方法的學習,熱衷於追逐市場的每一次可能贏利。這一半是由於贏利可能性的驅動和誘惑,一半則是人類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使然。
當然,這無疑多少會有一些收益。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卻容易陷入思維的死胡同。
這是因為,正如人類不能探尋出世界的所有奧妙,對應於市,我們註定了不可能捕捉到市場的每一個贏利。
那麼,是否我們是要陷入不可知論而停止對市場的探索呢?是否對市場我們就一定毫無作為呢?顯然不是。因為,人是有靈性的。我的思考是:「簡化,簡化,再簡化」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好辦法。
絕大部分大師都是簡化的:江恩雖然建立了龐雜的測市系統,但在他最後的著作《在華爾街45年》一書中,真正推薦的只是其簡潔的十多條操作規則;眾所周知,巴菲特簡化到放棄行情報價機,甚至宏觀分析,甚至行業分析,而只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則不過是在對市場基本因素的透徹理解和對投機心理的高超把握上披上了一件艷麗的外衣,其精髓卻是簡要的;而任何知道彼得林奇常識投資法的人,都不會不驚嘆於一代大師的簡潔。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放棄人類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認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尋市場不屬於自己的獲利機會,干自己能幹的事,「簡化,簡化,再簡化」,應該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思想,我多年前就反覆強調過,不斷地在我的文中反覆跟大家講,我也是經過自己親身的交易經歷,才領悟到問題。在大約十年前,我也認為,我知行不一的關鍵是我的性格、習慣,或心態有問題,後來等我對交易有了新的領悟後,自己也經歷了,才改變自己的理念。
無數交易者都不斷地告訴我,說「我經常判斷對,但就是做不對,看對的行情沒做、或該止損的時候下不去手、我容易知行不一,性格不好,心態不好,是不適合做交易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例如,A股從今年4月份開始下跌,他們說,他們早就覺得股市不對勁,要跌,想出來,但一直沒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點作怪。其實是你的基本功有問題,你當時的判斷很模糊,把握較小,你就沒看對,只不過事後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僅此而已;如果當時,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我就不相信你不會平倉出來,哪能允許錢白白蒸發。
舉個例子,小時候,大人們告訴「不要觸電,危險」,但是我們不會當真,反而好奇,總嘗試去觸摸電。長大後,見到電,我們會自動遠離,根本不想去觸,因為我們身邊觸電死亡的例子,以及學到的電的知識,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實踐案例中,都知道電是極其危險的,此時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我們,我們會自動遠離電,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觸碰電。因為我們的把握很大,就如同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現金,你撿不?當然會撿。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肯定要躲。因為你很相信很清晰會發生什麼,自然就會執行。
所以問題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間而言,當時你的許多判斷是似是而非的,只不過事後行情湊齊那樣走了,所以你無意識地認為自己判斷對了。說明事前還沒有做出讓自己信服的判斷,把握很小,似是而非,在下跌和上漲之間猶豫糾結,並沒有真正的答案。
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較淺,就認為自己知,其實沒有深刻理解知的內涵,所以無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導致表面上看起來是知行不一。例如,前面有危險,但懸崖和坑不同,知道是懸崖,肯定不過去,知道是坑,那就跨過去。
所以不要輕易說自己的問題是知行不一,是性格,是人性,或者是心態,等等,都不是,是你不知,或「知」的淺顯,所以你需要先從「知」上下狠功夫,不要為自己的無知或淺知尋找藉口!
股市分析的9張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方法、板塊輪動和股市各類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以上圖片被壓縮,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大圖以及具體的操盤方法)
順勢而為
做為一個股民投資者如何才能在資本市場中安安穩穩的獲利,並且迴避掉潛在的風險呢?我認為做投資順勢而為很重要,做股票要順著趨勢做才是做投資的重點之處,如果逆著趨勢做往往容易產生虧損。
談到了趨勢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趨勢,趨勢其意是指事物發展的動向。趨勢一旦形成則會沿著這個方向一直運行下去,直到外在力量使其發生改變為止。
我們要想盈利就必須順著趨勢去做,這就像是在水中行舟順著水流的方向划船是非常省力的,如果逆水行舟的話不但前進的慢而且還有其他的危險。
【趨勢線三種形態】
趨勢線是用劃線的方法將低點或高點相連,利用已經發生的事例,推測次日大致走向的一種圖形分析方法。我們發現在各種股價圖形中,若處於上升趨勢,股價波動必是向上發展,即使是出現回擋也不影響其總體的漲勢,如果把上升趨勢中間回擋低點分別用直線相連,這些低點大多在這根線上,我們把連接各波動低點的直線稱為上升趨勢線。
相反,若處於下降趨勢,股價波動必定向下發展,即使出現反彈也不影響其總體的跌勢,把各個反彈的高點相連,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它們也在一根直線上,我們把這根線稱為下降趨勢線。
(1)上圖為上升勢圖。
如果圖形中每個後面的高點和低點都高於前面的高點和低點,則趨勢就是上升方向。這就是常說的底部抬高。這樣的圖形我們稱之為升勢圖。
升勢圖中,請注意交易量的變化。
上升趨勢中,交易量往往會增加,回調階段,交易量會減少。
(2)下降趨勢。如果圖形中每個後面的高點和低點都低於前面的高點和低點,則趨勢就是下降方向。這就是常說的頂部降低。這樣的圖形我們稱之為跌勢圖。
在下跌趨勢中,交易量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3)水平方向(無趨勢方向)。如果圖形中後面的高點和低點與前面的高點和低點相比,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幾乎呈水平延伸,這時的趨勢就是水平方向。圖形被我們稱為無勢圖。
高低位ABC法則
一、低位ABC法則
通過低位ABC法則來把握個股趨勢的拐點,再結合其他的技術指標可以判斷個股由下跌趨勢轉向上漲趨勢。
如下圖,在下跌趨勢結束後股價開始向上運行,形成低點A,當上漲一段時間後開始回調形成高點B,如果回調的深度低於A點,則低位ABC無效,可能會繼續下跌或整理。
如果回調的低點高於A開始向上運行形成次低點C,如果有效突破B點,則低位ABC成立,多方占優。最終判斷上升趨勢形成。低位ABC要符合三條原則:一是突破下跌趨勢線;二是C點必須高於A點;三是股價必須突破B點。
量能也要配合:
1、 a量逐步放大(A-B):成交量萎縮到地量水平股價開始反彈形成股價低點A,由A點到B點對應a量。
2、 b量逐步縮小(B-C):隨著股價B點到C點成交量開始縮小,對應著縮小的b量。
3、c量逐步放大(大於a量):隨著股價由C點向上突破B點,其成交量又開始慢慢放大,而且要大於a量,完成有效突破。
通過福建高速案例,可以看出,當在下跌過程中出現低位ABC時,量能也配合的非常好,可以確定行情已經反轉,在股價突破B點所在的位置時,買入時機出現。投資者朋友們可以參照低位ABC來選出行情已經翻轉並且開始發動的個股。
高位ABC法則
高位ABC結構形成於上升趨勢結束後,先是高點C無力克服高點A,A是最高點,C是次高點,之後市場向下跌破了低點B,從而形成了下跌趨勢。這是符合道氏理論的高點逐步降低的原則,當跌破B點時,則下跌趨勢成立。判斷下跌趨勢的形成。
高位ABC要符合三個條件:
1、跌破上升趨勢線
2、C點必須低於A點
3、股價必須跌破B點
通過上圖福建高速案例可以看出,先是高點C無力克服高點A,A是最高點,C是次高點,之後市場向下跌破了低點B,從而形成了下跌趨勢,並且一路陰跌。
趨勢---兩線定乾坤
股價突破下跌趨勢線之後沒有立即上漲,而是繼續盤整,這時候要畫一條水平壓力線,只有當突破水平壓力線後才有可能大幅上漲。
通過兩線定乾坤能精準的把握股價的走向,在趨勢理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
兩線模型:
股價在下跌的末期,當突破明顯的下跌趨勢線(S1)後形成低點A與高點B,但是完整的低位ABC並沒有成立,因為C點具有不確定性且股價總是不能突破B點的水平壓力位,有時高於A點有時低於A點,形成一定的震盪整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之後出現了一個底部形態(或上升三角形或箱體),當某一天股價有效突破S2線之後打開了向上的空間,這時候我們可以積極做多,及時跟進。
當股價完成這兩條線(S1、S2)的有效突破後趨勢開始發生扭轉,我們稱之為扭轉乾坤線。
ABC法則相當於道氏理論對趨勢發生轉變的定義,注意有的時候價格會出現短暫的假突破(新高或者新低),但很快會回到前高以下(前低以上),因此還可以和2B法則相結合。
2B法則的底層邏輯
說到2B法則的底層邏輯,必須先說一下道氏理論。
由於時間關係,這裡只是簡單圖解一下道氏理論的典型形態。
道氏理論認為的上漲趨勢就是高點和低點不斷抬高,沿著上市趨勢的下沿畫一條上升趨勢線,一旦價格跌破上升趨勢線,反抽不能碰觸上升趨勢線,就代表上升趨勢結束,跌破頸線,反抽不觸及頸線,代表下跌趨勢開始。
道氏理論的賣點就在反抽頸線受到壓制的時候,應為這個時間才是下跌趨勢的開始,反抽上升趨勢線壓制只是代表上升趨勢結束,並不代表下跌趨勢開始。反之亦然。
道氏理論存在明顯的缺陷和滯後性,一旦產生買點的時候行情已經從底部漲幅很大了,產生賣點的時候已經從頂部跌幅很大了,吃到的中間價差很小,這就是很多人不用道氏理論的原因。
斯波朗迪發現,在價格試探先前高點或者低點的時候,股價往往可以實際突破前高或者跌破前低點,但走勢卻未能持續。
雖然這僅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試探,但這種情況一旦出現,通常就是趨勢發生轉折的信號。
也就是說,單單這種現象的本身,便代表趨勢非常可能發生變化。就機率角度分析,它的重要性遠高於反抽受上升趨勢線的壓制點和反抽受頸線的壓制點。
因為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所以可以被視為一種法則。
這就是,2B法則的底層邏輯。
2B法則適用與任何級別的操作,無論是日內交易、短線、中線還是長線,級別越大成功的機率越大。
4、2B法則的定義
在上升趨勢中,如果價格已經創了新高而未能持續上升,稍後又跌回前期高點,則趨勢可能發生反轉。下降趨勢反之亦然。
5、2B法則的圖解
6、2B法則的操作
操作時特別要注意提點,就是在上升趨勢價格突破前高而不能持續,沒有突破前高的就不符合本法則,下跌趨勢反之亦然。
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遠不是
經常看到許多人踏入股票領域,整日埋頭在家,翻看各種書籍,翻閱各個論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研交易書。他們整日盯著盤面,看著盤面上花花綠綠的K線,盤後認真復盤、總結,晚上繼續翻閱各個論壇、各個人士對行情的看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不愛打扮,不著衣裝,甚至頭髮有點亂,話語、興趣中除了談交易,就是交易,似乎交易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們也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們雖然不斷被市場蹂躪,但仍然堅信自己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仍能在這裡取得成功,獲得輕鬆自由的人生。交易成為了他們擺脫貧困、無聊,獲得榮華富貴的希望,在這種希望之下,他們不會顧家人、親人、朋友的反對,不會顧妻子的黑臉,不會顧家庭的窘境,而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交易世界。
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當然比這個要輕一些,我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丟失了曾經的戀人,也曾兩年不敢回家,害怕鄰居親人、家人迥異的眼光。可是回頭看,那樣的生活真不值得,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遠不是。
常言: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還有什麼「天才出於勤奮」 等等鼓勵勤奮的格言。從小我們被洗腦,於是我們逐步慢慢相信,只要勤奮,就真的能成功,交易也一樣,自己勤奮努力了,成功是早晚的事情,於是交易就成為了自己的生活全部。
實際上想想,那都是鼓勵人的話,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勤奮就能成功,交易更是如此,交易更在於一種領悟,一種對規則的理解和遵守。在交易世界中,都是拿著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這裡玩,誰又不勤奮呢?誰的錢又是白撿的?
誠然,交易的成功離不開勤奮,但勤奮絕對不等於「將交易當做生活的全部」,一旦你把交易當做了生活的全部,相當於你和你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個大賭,賭贏了,則金錢不再愁,但賭輸了,你的人生也就跟著黯淡無光,難以崛起,因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何況我們又知道交易成功的機率並不會高,不是僅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還需要其他許多因素,這和其他行業有所不同。
其實,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金錢,獲得金錢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一種幸福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包括很多種,你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或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或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或者父母健在,或者有幾個鐵的朋友,和孩子做遊戲,和老婆依然戀愛如初,和朋友們海闊天空暢談,這都是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多元化的,不能在一棵樹上弔死。
如果你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那麼一旦你的交易不成功(機率較高),那麼你將失去了一切幸福;但是如果你沒有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那麼即使交易不成功,你還有家庭、朋友、孩子等幸福的生活,還有其他事業。
把交易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吧,甚至少部分,先當做一種樂趣,如同搓麻將、打橋牌一樣,這並不影響到你的努力,而且交易中的不少東西是在突然中領悟到的,和努力並不衝突。而且一旦交易不再是你的全部,你會頓然覺得交易沒有壓力,坦然自如,你便能等到把握大的機會,不再糾結於賺10個點是不是就落袋為安。
人在苦難時得遇真情,實為不易,我遇到了我的戀人,我們相結婚姻,當陽光重新照進生活,我發現,原來交易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你不是屌絲,我也不是。當我有了兒子,看到兒子活蹦亂跳、調皮可愛,親切叫我爸爸,我有時會幸福的流淚。幸福生活並不是要靠交易獲得,我們很多時一開始就錯了,拚命把自己定義為生活的鬥士。
認為要如何如何才幸福,當我寄人籬下時,我覺得早日搬出去住就是幸福;當我欠一屁股債時,我覺得能按時還款就幸福;當我虧了錢時,我覺得還好本金在,就幸福;虧多了時,還好有份工,能填補一下,就幸福;當我沒賺錢,而看到別人虧錢時,就幸福;當我虧了錢,而看到別人虧的很慘時,就幸福,幸福是相對的。
揣緊拳頭時,好累啊,鬆開拳頭時,原來幸福一直存在,且就在你身邊。交易只是個遊戲,不是你生活全部,
交易又不僅是個遊戲,因為它是你生活一部分,你必須認真對待,就像你對待生活。別忘了要照顧生活。交易系統一定要和你的生活相適合,才能生生不息。
想紮實股票技術的朋友,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L6900811(股市交易員),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源源不斷,讓你遨遊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