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會報復」!寶馬高管警告歐盟反補貼調查

2023-10-08     電駒

原標題:「中國可能會報復」!寶馬高管警告歐盟反補貼調查

上個月,慕尼黑車展結束沒幾天,歐盟就搞么蛾子,表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

10月4日,歐盟公報發布聲明,正式對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程序。據悉,調查將在最長13個月內結束,歐盟可能在9個月內對華加征臨時「反補貼稅」。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歐方要求中方在極短時間內進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嚴重損害了中方權利。

反補貼調查不止波及中國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歐盟此次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不僅會影響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也會波及到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並出口到歐盟的跨國汽車製造商,包括奔馳、寶馬、大眾以及美國的特斯拉等企業。

據彭博社報道,寶馬在華生產電動汽車已經成歐盟反補貼調查對象,歐盟已要求寶馬提供其在中國工廠生產並對外出口的BMW iX3汽車有關信息,這是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所發起反補貼調查的一部分。

據報道,寶馬近日正在填寫調查問卷,財務長默特爾周五在電話中向記者透露,寶馬須在一周內完成調查,向歐盟提供從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的投資、生產能力等詳細信息。

這也意味著歐盟不僅試圖從比亞迪、上汽等出口至歐洲的自主品牌處收集數據,而且還希望獲取到在中國生產的外國品牌的數據。

另據路透社報道稱,默特爾認為,歐盟發起此項調查可能弊大於利。

他警告歐盟,中國可能會對歐洲汽車製造商採取報復性措施。「這種反擊就像迴旋鏢一樣,可能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大。」

路透社稱,寶馬從其位於中國的工廠向歐洲出口BMW iX3汽車,並將從明年開始出口BMW Mini汽車,這使得寶馬容易受到歐盟可能對自中國進口的汽車徵收關稅等措施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該項反補貼調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和保時捷集團執行長奧博穆也對此持懷疑態度,他提到歐洲政界人士在對中國貿易行為採取行動時要謹慎行事,並提到「公平競爭」四個字,認為保護主義只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出現。

此外,他還補充稱,對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不應僅限於中國供應商,而是應該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

「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在這裡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條件,如果我們自己足夠強大,就不必害怕歐洲以外的競爭。」奧博穆表示。

並且他還拿比亞迪舉例,中國車企的強大市場地位是基於其自身實力優勢,例如比亞迪的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程度很高,其90%的晶片和電池都是由自己生產的。而在被比亞迪超越之後,大眾汽車也在調整針對中國市場的目標,希望成為當地市場上最大的國際汽車製造商。

為何歐盟要反補貼調查?

主要還是近幾年,中國車企擴展速度太快,讓他們產生了危機。

根據中汽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的汽車出口量達到294.1萬輛,同比增長61.9%。僅是8月份,汽車出口量就達到了40.8萬輛。

按業內預計,接下來將很快超過去年全年出口的311萬輛,今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有望突破400萬輛,向500萬輛進軍。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出口中也帶來很大的增量,前8個月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了72.7萬輛,同比增長了1.1倍。

其中,8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9萬輛,同比增長8.1%。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特別是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新能源車在近年來迅速增長。

據乘聯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的汽車出口量占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5.7%升至了39.1%。而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比利時、英國和泰國。

所以在整車出口量的增長下,也再次證明中國車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持續提升。

再加上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中國參展商數量較上屆車展翻倍,僅次於東道主德國。包括比亞迪、零跑、名爵、小鵬、阿維塔等中國汽車品牌均攜新產品、技術集體亮相,讓今年的慕尼黑車展有了「反客為主」的味道。

還有就是價格問題,小編認為中國車性價比高主要是因為:

第1、中國做電動車起步早,三電產業鏈比較健全。

第2、中國的人力成本相對比較低。

第3、由於競爭激烈帶來的價格內卷。

但是他們只看到了便宜,所以被懷疑是因為有巨額補貼。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影響有多大?

針對反補貼調查,對中國電動車出口歐洲來說肯定不是好消息,但是有多家機構認為,實際上對中國車企的影響暫或不大。

首先,容易受到反傾銷調查的中資品牌出口車企,如比亞迪、長城、一汽、江淮、小鵬等,主要出口地在東南亞市場。

而在歐洲銷量較高的車企,如吉利領克、上汽MG、東風易捷特等,均帶有歐資或者歐洲品牌背景,且在歐洲具備產地,較難被發起反補貼調查。

其次,此次歐盟只是將啟動調查,而關稅等措施是否出台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歐盟體系並未達成一致意見。

另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也表示,中國新能源車補貼在2022年底已經完全退出,而且為了公平競爭,國家要求地方在2018年底開始就不能給新能源車補貼,規範市場秩序。

他還稱,歐盟應客觀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而不是隨意動用單邊經貿工具來阻止或提高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在歐發展和經營成本。我們應該積極應對,有理有據有節的應對調查,力爭最好的結果。

據了解,該調查為電動車整車,調查側重點為其在歐洲售價是否低於在中國地區售價,作為判定傾銷標準。目前中國相關車企在歐洲所售車輛價格普遍高於國內售價。

以比亞迪和長城兩家車企為例,比亞迪海豹在慕尼黑車展上市,新車提供兩個版本,其中,雙電機四驅版本車型售價為50990歐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單電機後驅版本售價為44900歐元(約合人民幣35萬元)。

目前,比亞迪海豹在國內的廠商指導價為18.98萬~27.98萬元。粗略計算,海外版本比國內貴了8-17萬元。

還有去年年底登場的元PLUS預售價3.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6.5萬元);漢和唐德國預售價格為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0.2萬元)。

另外,在巴黎車展上市的長城摩卡PHEV在歐洲售價為5.59萬歐元-5.99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為39萬元-42萬元。而產品在中國市場售價僅為23.18萬元。

所以,整體都大幅高出產品在中國本土市場的售價,並不能被稱為巨額補貼下的便宜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91d4d9ea5aea25b7ea5152a75a65f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