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措施對社會生活帶來挑戰,這七大剛需必須要保

2020-02-15     中國網觀點中國

白明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柴米油鹽醬醋茶之所以被比喻為開門七件事,皆因「剛需」之故。在當下全國各地正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出於阻隔疫情傳播擴散的考慮,許多地方採取了必要的封閉式管理手段,不僅店鋪關門,一些居民生活的小區、村鎮也處於關門狀態。這在客觀上加大了我們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給的難度。

柴米油鹽醬醋茶雖然因此從開門七件事演變為關門七件事,但其「剛需」性質不改。在米袋子、菜籃子等生活必需品上做好保障工作意義重大,不僅關乎人民群眾在抗擊疫情時能安心、有信心,而且也有助於實現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從確保社會生活整體運行的層面看,隔離措施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有助於切斷疫情的傳播鏈,但也會給我們整個社會生活的運行增加諸多不便。在這些不便面前,保「剛需」的難度也會比平時大許多,必須要靠比「剛需」更具有剛性的「剛供」才能克服這些困難。

難能可貴的是,在疫情面前,老百姓的各種「剛需」卻依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這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各方的有力保障。現在,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基本正常。從最先爆發新冠疫情的湖北省來看,大米、麵條、食用油、禽肉、牛奶商業庫存可以保障10-15天的供應,豬肉、雞蛋可以保障5天左右的供應,蔬菜動態庫存可以保障3天左右的供應。武商、中百、中商三大超市的肉類可以滿足5-10天的銷售。截止到2月8日武漢已經有14個露天馬路市場開始營業。

防疫大局面前,人民群眾是通情達理的,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在不得已之時所採取的一些非常規應對手段,並且自覺承受因此而帶來的諸多不便。但也要看到,某些地方在採取封閉式管理措施時做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自選動作」。例如,有些地方領導和基層管理者並不是用「剛供」手段來強化對基本生活物資的保障,而是對銷售蔬菜、糧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連鎖門店、便利店等經營網點不分青紅皂白地關停,同時也隨意限制快遞、外賣等關係群眾日常生活行業復工及送達服務。

雖然隔離措施像是一把雙刃劍,但只要開動腦筋,要做到防疫與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之間相互兼顧並非沒有可能。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的電子商務大國,各種各樣的電商平台不在少數,在確保生活必需品「剛供」上可以大有作為。按照前不久商務部與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的《零售、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外賣平台開展「無接觸服務」模式就受到充分肯定。事實上,自從美團率先開展「無接觸服務」模式以來,許多物流企業也紛紛推出類似的商業模式,如有些物流企業通知用戶自取商品。

我們要採取必要手段阻斷疫情的傳播,但不能因此而阻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關係。此時此刻,在滿足老百姓對生活必需品「剛需」之時我們不能無所作為,但也不能胡亂作為,而是要通過構建強有力的「剛供」體系體現出善於作為。當然,防疫工作畢竟是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工作也要服從於抗擊瘟疫的大局。無論是滿足「剛需」,還是確保「剛供」,全社會都需要付出明顯高於平時的成本。

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必要將「必需」與「必須」兩個同音詞彙緊密結合起來,圍繞著如何滿足老百姓對生活必需品的「剛需」,必須用更強有力的「剛供」加以保障,而當務之急就是要貫徹落實好商務部提出的四大工作重點,其中包括在聯保聯供機制下確保重點地區供應,動員符合條件的商貿企業開門營業,擴大急需短缺物資進口,加強市場監測預警。(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8gATHAB3uTiws8KwI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