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秦嶺中段南坡佛坪縣境內的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的保護區之一,也是比較知名的保護區,裡面生存有大名鼎鼎的金絲猴、大熊貓、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
近期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回收野外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照片時,發現在東涼公路的一個橋洞下,頻頻出現羚牛的身影,它們成了橋洞下最常見的過客,經常三五成群在這裡「集會」。
從所拍攝到的畫面來看,這個橋洞儼然成了當地羚牛的主要活動領地之一。
一條公路,將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分割成兩個獨立的區域,兩個區域的野生動物們如果需要交流,就必須橫穿馬路,這會給它們帶來隱患。
為了更好地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陝西觀音山保護區後來恢復了東涼公路兩邊的植被,並將原有的橋洞清理好,改造成供野生動物們穿行的生態廊道。
事實上這一做法十分正確,這個橋洞成了野生動物穿行於兩個區域的主要通道,避免了直接穿越馬路帶來的各種交通隱患。
橋洞化身生態廊道,羚牛成了最常使用者
生態走廊最大的功能就是將空間上較為孤立的兩個或者多個生態單元連通起來,通俗地說就是在多個獨立的棲息地,架起一條供野生動物們行走的通道。
按照類型來分,可以分為天然廊道和人工廊道。天然廊道是自然形成的,多表現為狹長的植被帶;人工廊道則是人為建造的,比如觀音山保護區的這個橋洞,就是典型的人工廊道。
人工生態廊道最重要的使命是保護生命,它的出現,使得野生動物們不必橫穿馬路,避免了與汽車的直接接觸,大大減少了路殺現象。
自橋洞清理好作為生態廊道使用之後,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的數據顯示,羚牛成了這個生態廊道的最常使用者,它們經常三五成群出現在這裡,除了穿行於兩個區域之外,它們還經常聚集在橋洞內,久久不願離開。
保護區的專家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概有三點:
1、橋洞側壁有大量無機鹽析出,橋洞底下有水源,能滿足羚牛的日常舔舐鹽分和飲水的需求;
2、公路上常有車流,對羚牛造成干擾,而橋洞下則非常隱蔽;
3、利用橋洞穿行於兩個區域,能大大減少羚牛的體能消耗。
熊背牛身,體形粗大,較大的羚牛重達一噸
秦嶺有四寶,分別是: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和朱䴉。羚牛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食草動物,由於它的外形比較奇特,集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徵,因此有「神獸」和「六不像」之名。
它長得熊背牛身,馬臉羊尾,角似牛羚,後肢還有鬣狗的特徵。
在生物學分類上,羚牛歸屬於牛科羊亞科羚牛屬,一共有4個亞種,分別是:四川羚牛、秦嶺羚牛、不丹羚牛和貢山羚牛。
它們體型粗大,雄獸體重能達到400千克,肩高超過1米,較大體型的個體,甚至能達到一噸。
不同亞種的羚牛,由於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所以在毛髮基色上面也會略有差異,整體上來說,從南至北,它們的毛色逐漸變淺。
秦嶺羚牛算得上是顏值最高的一種,它的身上長有淡金黃色或棕褐色且長長的毛髮,比較濃密,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陣陣金光。
因為體型巨大的緣故,在華南虎野外消失之後,成年之後的羚牛便不再有天敵了。
它們喜歡群居,常十多隻一起行動,行走時有紀律,健壯的公牛會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壓陣,豹子、豺一類的捕食者,根本奈何不了它們。
弓腰駝背,步態蹣跚,卻又具備很強的行動能力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種類,它們所棲身的森林、草甸地帶,往往在海拔2500米以上。海拔越高的地區,氣候往往也更嚴酷,不過羚牛並不在乎,因為它的體型龐大,且有一身濃密的毛髮。
不過在冬季的時候,它們會往較低海拔的針葉林或多岩地帶遷徙,其實這種習性,在雪豹等多種高原物種的身上也有發現。
相對而言,就跟胖子怕熱一樣,羚牛也是一種畏熱的動物,當夏季氣溫接近30攝氏度的時候,它們就有點受不了了,每分鐘的喘氣,多達100次以上。
因為體型龐大的緣故,所以平時羚牛在行走的時候,表現得弓腰駝背,步態蹣跚,給人一種行動遲緩的感受。
但如果你真的認為羚牛笨重、不靈活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在必要的時候,羚牛也會表現出很強的行動能力。
它們往來於群山之中,縱橫於懸崖峭壁之間,均能如履平地一般,一躍甚至能越過2米多高的枝頭。
在冬季植被較為稀少的時候,羚牛還能用前肢搭在樹幹上,「站」起來取食高處的樹葉。
性情兇悍,暴躁易怒,是秦嶺「頭號凶獸」
作為一種食草動物,羚牛平日裡以各種植物為食,跟山羊一樣,它們並不挑食,平均來說,它們所取食的植物種類能達到上百種,在某些植物豐富的地帶,甚至能達到300種。
別看羚牛是吃素的,但它性格兇猛,一點也不亞於虎豹等猛獸。公牛經常會展開決鬥,它們通過暴力的手段確定等級地位,失敗者會離開牛群,成為獨居者。
一般來說,成群的羚牛不會主動攻擊人,但落單的公牛則是例外,它們往往性情更為暴躁易怒,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面,已經發生了幾百起羚牛襲人的事件了,其中肇事者多為單獨行動的公牛,是秦嶺頭號凶獸。
羚牛是一種非常霸道的動物,它們憑藉著強壯的身軀和力氣,會驅趕領地內的鬣羚、毛冠鹿等其他食草動物,甚至連大熊貓,都有可能會被它攻擊。在2014年的時候,唐家河保護區曾救助過一隻叫「坪坪」的野生大熊貓,其腹部有一道4厘米的傷口,傷勢嚴重,人們就懷疑有可能是被羚牛角戳傷的。
平日裡,雄性羚牛會不遺餘力地拿自己的獸角在樹幹上摩擦,將其打磨得光滑鋒利,以求在打鬥中獲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