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兩會上,我們鄒氏宗親,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鄒聯克宗親發表他對貴州五年來「校農合作」的看法。
貴州教育的「校農合作」在多方努力下如今與取得顯著成效,彰顯了教育人的使命擔當。
在2017年,那時,鄒聯克宗親還在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工作。再一次下鄉扶貧中,他發現群眾生產的農產品有一大弊端:數量少了不好賣,數量多了賣不出,群眾困於這種處境,無法破解。後來鄒聯克宗親幾經探索,開始了「校農合作」模式。
鄒聯克宗親首先在乃黔南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新關、擺卡兩個一類貧困村開展幫扶計劃。創造「定點採購」「產業培養」「基地建設」新模式。僅僅用了一年,就讓這兩個村子率先脫貧,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傳奇。由此開始,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啟動「校農結合」的工作!
貴州大學推出:
學校+合作社+農戶+購銷平台的模式。
貴州師範大學實施:
食堂+政府幫扶平台+貧困戶+訂單的方案。
貴州民族大學開展:
菜園子直通菜籃子,糧袋子直通飯甑子的行動。
黔西南州落實:
貧困戶+合作社+配送中心+學校的方案。
各地政府,學校都結合自身情況,結合實際處境,積極探索「校農結合」的先進經驗和創新之舉!各地農戶與學校食堂結合,不僅幫助了農戶們找到了農產品銷路,同時,學校學生們也可以吃到更有營養,更新鮮的蔬菜,真正做到了合作共贏。取得了:學生開心、家長舒心、學校省心、政府放心、群眾開心的「無心同樂」的良好效果。
而電商專業的同學們,還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開啟了「直播帶貨」之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幫助更多農產品找到銷路!
本次活動形式多樣,老師同學們積極參與,為推廣普通話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這段時間,同學們在校都積極練習普通話,隨處都可以聽到同學們練習普通話的聲音。可以說,本次推廣普通話的活動很成功。
「校農合作」不僅是雙贏的局面,還可以讓廣大師生走進鄉村,走進一線基層,更好的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解決問題。這是「校農合作」帶來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鄒聯克宗親提出,面對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校農合作」要有新作為。貴州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成功經驗,繼續改良,繼續發展新時代的「校農合作」,幫助更多的農村脫貧,促進新時代的鄉村發展!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我們鄒氏兒女也同樣願意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對新時代的新目標,我們攜手並肩,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