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首個交易日債市大幅震盪 理財贖回壓力幾何

2024-10-09     第一財經

[ 多位理財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當下理財贖回壓力仍可控,若近期股市情緒出現降溫,未來不會出現較大規模贖回,業內不少機構將近期債市利率調整看作新的配置機會,比如險資和農商行,認為債市部分品種進入高性價比配置區間,成為主要的債市買盤力量,「股債蹺蹺板」效應並非完全生效。 ]

10月以來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開盤大漲,對債市形成壓制。不過,經過一天大幅震盪,債市跌幅逐漸收窄。

截至8日收盤,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23附息國債23」上行3BP(基點),至2.3650%,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3BP,至2.1900%,7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3.75BP至2.1075%。

國債期貨方面,早間低開後一度翻紅,到了午後各期限品種出現回調,截至8日收盤,30年期主力合約跌0.14%,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6%。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近期權益市場大漲,「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債市出現大跌,對資金流出債市的擔憂成為決定市場走勢的主要邏輯之一,也引發市場對理財的負債端是否承壓的擔憂。短期來看,債市行情受到股市走勢的牽制,但理財贖回壓力尚可控,「看股做債」或將成為一段時間的行情主線,10月債市仍面臨政策密集出台的擾動風險。

債市行情延續震盪

受到「9·24」一攬子政策影響,國慶節前伴隨著股市上漲,債市出現大幅下跌。國慶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債市行情延續震盪,開盤大幅下行,隨後跌幅逐步收窄,資金出現小幅回流,到了午後各期限品種債券利率上行幅度回落。

截至當天收盤,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23附息國債23」上行3BP,至2.3650%,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3BP,至2.1900%,7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3.75BP至2.1075%,5年期國債「24附息國債14」活躍券收益率上行6BP至1.8800%。國債期貨全線收跌,30年期主力合約跌0.14%,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6%,5年期主力合約跌0.19%,2年期主力合約跌0.08%。

國投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尹睿哲認為,總體上,政策「組合拳」的出台,短期內快速傾斜股債配置天平。後續要繼續觀察配置類機構進場節奏、流動性平穩與否、理財負債端穩定性及監管機構對債市波動的態度變化等。

理財贖回壓力可控

面對債市大幅震盪,業內人士密切關注債市走勢是否造成銀行理財、債基贖回壓力劇增。綜合市場機構和理財公司人士觀點來看,當下理財負反饋壓力可控。

中信建投證券固收團隊測算,9月27日至9月30日,樣本理財產品回撤幅度超過0.1%,其間債市收益率上行幅度超過20BP,達到歷史上小範圍贖回的臨界點。同時股票市場在9月下旬短期內快速上漲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債市面臨「抽水效應」。

多位理財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當下理財贖回壓力仍可控,若近期股市情緒出現降溫,未來不會出現較大規模贖回,業內不少機構將近期債市利率調整看作新的配置機會,比如險資和農商行,認為債市部分品種進入高性價比配置區間,成為主要的債市買盤力量,「股債蹺蹺板」效應並非完全生效。

華西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劉郁認為,10月理財發生贖回負反饋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9月單月理財未遭遇居民主動大規模贖回,全月理財規模為29.27萬億元,雖較8月末下降7826億元,但仍符合近年來同期理財規模的變動均值。

在劉郁看來,10月理財將在波動中穩住規模,10月第一周,規模增幅可能在3300億~3600億元;第二周,預計增量在6000億~7000億元。不過今年10月規模的回升伴隨著市場調整的影響,若按照假設推演,節後信用債收益率或在沖高後回落,理財產品凈值可能也呈「先跌後漲」的態勢,對規模增長進程形成「拖累」。只要季初理財規模能夠維持正增,可能都是偏多的信號。

此外,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銀行理財客戶多為低波穩健理財產品偏好,與權益市場的股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較大出入,大部分理財客戶並不敢贖回低風險產品去換購高風險的權益類資產。

短期擾動因素仍存

分析人士認為,10月將迎來政策密集出台期,對債市將形成進一步影響,具體要關注增量政策的落地情況及機構行為。

「短期內,機構行為將主導債市,配置型機構當下存在回補利率債的需求。」中信建投證券固收分析師曾羽認為,由於前期收益率持續下行,使得農商行、保險公司等配置型機構欠配利率債,當前收益率2.2%附近的10年期國債已具備性價比,預計配置型機構將加大買入力度。

短期非銀類機構的止盈情緒也牽動債市走勢。華安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顏子琦認為,應當繼續關注非銀機構如基金的賣出情緒,「從上周的交易格局來看,利率債方面賣盤數量大於買盤,拋售情緒下,保險機構與農商行是兩大債市急跌下利率債主要的承接方」。

劉郁指出,隨著9月寬鬆貨幣政策陸續落地,債市對於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博弈或暫告一段落,10月債券收益率走勢或由三個關鍵因素決定。

一是降准後資金面能否為債市營造寬鬆環境,資金面的穩定性將是債券收益率能否走穩、趨勢性下行的基礎變量。

二是增量財政政策能否落地,如果年內未出現增量財政政策,債牛或重啟;如果增量財政規模在1萬億元至2萬億元,可能屬於短期利空出盡,長端利率或有修復行情;如果增量財政規模超2萬億元,建議及時壓降久期,等待債券收益率逐步築頂後補充長債倉位。

三是市場風險偏好是否會對債市產生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對債市的衝擊多為1至2個月,長端利率的上行幅度最多為30至35BP。

國海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靳毅認為,10月是政策出台密集期,債市仍面臨擾動風險,短期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或在2.1%~2.2%之間震盪。

「節後股市熱情依舊高漲,未及時入市的資金有望回流。」一位交易人士對記者表示,但隨著市場上漲,解套和獲利了結的需求,部分資本可能減持,投資者應警惕股市成交量放大或價格增長停滯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7772eaa63c3b6177c0162085df600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