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產大飛機首飛後,中國商飛也為CR929項目更名,俄方或已退出

2023-11-05     軍事評論

原標題:俄國產大飛機首飛後,中國商飛也為CR929項目更名,俄方或已退出

援引觀察者網11月4日消息,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辦了第1屆CATA航空大會,開幕地點在北京,此次大會邀請了國內外諸多業界人士參加,其中商飛副總經理戚學峰在會上發表了講話。戚學峰表示,大力發展中國的民航業非常重要,在過往的一個世紀裡,中國秉承著交通就是經濟命脈的原則,將交通網絡建設的四通八達,如今在航空的交通路線上,中國也有必要繼續優化,特別是考慮到中國的民航公司,大多是採用了波音飛機,缺少自己的國產大飛機型號。因此戚學峰特意強調了商飛公司目前已經交付的兩架C919飛行良好,而ARJ21交付架次更是高達116架,在國內外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它們是國產大飛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但如果要在國際市場上有更亮眼的表現,憑藉目前的產品顯然是無法對波音空客造成真正的威脅,我國此前與俄羅斯共同合作的CR929項目,或將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不過,如今商飛在絕大多數的場合都已經將CR929進行了更名。

代表俄羅斯的R字母已經被刪除,只剩下了C929,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認為,這可能代表著俄方已經退出了與中國合作的大飛機項目。11月1日,就在大家猜測俄方是否真的離開合作的大飛機項目時,俄羅斯高調的宣布自己獨自成功研發了新的寬體大飛機伊爾-96-400M,且完成了首飛,這算是在很大程度上佐證了外界的推測。

其實伊爾-96並不是什麼新鮮型號,它早在1986年就成功首飛。而此次伊爾-96-400M雖然是蘇聯的遺產之一,但它算是俄羅斯自研的升級版本,加長了機身,發動機有優化,伊爾-96-400M在航程與載客量上都有了比較大的提升,最多可以搭載乘客370人。顯然,此前俄羅斯在研發寬體大飛機這一方面,雖然願意跟中國合作,但是俄羅斯也有著備選的B計劃。俄烏戰爭對俄羅斯的影響巨大,對民航領域的影響同樣如此,此前,俄方使用了比較多的西方技術來研發大飛機,以儘量降低生產和研發成本,提升競爭力。

而中國在CR929項目早期也是希望藉助俄羅斯在大飛機領域的成熟技術和經驗,來縮短研發周期和控制成本。因此中俄的大型飛機合作研發之路在早期可謂是順理成章,然而雙方在後續的路線上存在分歧。首先一個最大的分歧點是,俄羅斯希望能夠以俄方方案為基礎,但中國希望也參與研發,不願只充當配角,由此雙方一時間難以達成默契,項目難以推進也在預料之中。

此次俄羅斯公布的伊爾-96-400M很難滿足中國航空需要,首先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它是一款四發飛機,這意味著它的油耗巨大,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幾乎為零,考慮到俄羅斯能源價格低廉的特性,它是一款專門服務於俄國內市場的機型,在遭受西方封鎖的當下,戰略意義重大。相比之下,C929在設計方面將更多的借鑑C919的成功經驗,在滿足國內需求的情況下,會投入到國際市場參與競爭。

當然,研發過程必然不會輕鬆,中國民航工業尚處於衝刺階段,與美西方的差距仍然巨大。但凡事不可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徹底將西方技術優勢抹平並不現實。在這條路上中國最應該堅定的信念就是獨立自主,腳踏實地,中國在汽車領域的成功經驗證明,我們有能力實現自己的產業升級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7345e019ec5ca7b7d45509e64d3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