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行秦嶺,深山修行人的生活艱難困苦,他們卻依然樂觀

2023-01-04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冬行秦嶺,深山修行人的生活艱難困苦,他們卻依然樂觀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倚靠著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一帶,自古便是隱士的天堂。終南山隱士,似乎也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吸引著許多遊客,想要深入終南山探秘。那麼,那些秦嶺深山裡的修行人,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什麼樣呢?

古時,便有「終南捷徑」的典故。唐代有位名叫盧藏的人,高中進士後仍然不受重用,於是便隱居終南山,希望藉此謀求「高名」,後來果然被召任為官。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跑到山裡「隱居」,和盧藏一樣,他們也有著各自的盤算。

據說有項調查,在西安周邊秦嶺山里隱居的人沒有上萬也有幾千,雖然大部分都是「假隱士」,但還是有一些真正的修行人存在的。在秦嶺穿越的過程中,我們便遇見了不少。而大部分的真實生活,比想像中艱苦。

冬天下雪之前,我們再次進山,走了一回「小五台—五道梁—左臂峪—子午峪」的穿越路線。這條秦嶺穿越路線比較經典,距離西安市區較近,交通便利;沿途景色優美,強度也不算特別大,稍有體力的人都可以走完。

小五台是座佛教名山,從山腳下的台溝村開始,沿途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佛寺道觀、茅棚房舍。印象最深的是,這座山沿途幾座大的寺廟,都為遊人提供了免費的休息處和熱水。爬過「野山」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在寒冷的冬日,能夠喝上一口熱水,該是多麼的幸福。

小五台我們走過好幾次,幾座較大的廟宇都探訪過,這次卻機緣巧合走進一座小小的寺廟——紅絲殿。

紅絲殿在小五台的「背面」,通往五道梁的一個拐角平台處。它四周被一片松樹林環繞著,稍不留神便會錯過。我們加起來走過幾回這條路線,也是第一次探訪這座廟宇。

紅絲殿是座尼姑庵,我們來時遇到了一位大概二十多左右的比丘尼。她告訴我們師傅雲遊去了,現在只她一個人在。紅絲殿不大,只有一座大殿,殿內供奉著幾尊神像。四周則是幾間僧舍、雜房。

殿宇十分樸素,卻收拾的很乾凈。牆根下、雜物間裡累了許多乾枯樹枝。比丘尼告訴我們,冬天要到了,趁著下雪之前要多砍一些樹枝用以過冬。

山裡的生活很清苦,小五台屬於沒有開發的秦嶺「野山」,遊客並不非常多。一些較大的廟宇香火旺盛,紅絲殿這樣的小廟宇,香火不多,偶爾有居士和善心人士送來的物資。他們自己也種菜、砍柴,偶爾會削些拐杖拿到驢友多的地方售賣。至於價格嘛,比丘尼不好意思的是說隨緣就好,不過一根拐杖驢友至少都會給十塊錢的。有人手機信號不好,又沒帶現金,拐杖常常免費就送了。比丘尼笑呵呵地對我們說,她做得多了,手藝見長,做一根拐杖並不費事兒。

說了一會兒話,比丘尼便要出門了。她想趁著天氣好再去多砍些柴火,冬天的秦嶺山里非常寒冷,需要備足柴火才不至於挨凍。我們也不便久留,就和比丘尼一起出了門,朝著我們的目的地走去。

這些年,許多人來到山裡「住山」、「隱居」,並拍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引發了很多人的羨慕之情。但山里真正的修行人,他們的生活並不是人們想像中那麼美好!沒有詩情畫意,更多的還是清苦。不過,他們的樂觀、豁達和通透,也感染著我們。想想也唯有具備如此品質,才能真正靜下心來住山修行。至於那些「假隱士」們,等到流量散去,也會早早離開吧。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70aa95dc31b3135f2e368c4f994bd7c.html